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1版
发布日期:
一场文化追寻 一次艺术传承
放歌延安 致敬祖国
 5月23日,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兰州音乐厅合唱团等合唱团在宝塔山下演出。
郭淑珍和她的徒弟王秀芬演唱《黄河怨》
雷佳、廖昌永演唱《白毛女》选段《扎红头绳》
李双江、王传越演唱《延安颂》
延安大剧院“延水谣”童声合唱团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深情演唱《天耀中华》
瞿弦和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
91岁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喜儿”的扮演者田华诗朗诵《回延安》
王二妮演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歌声唱彻宝塔山
  ——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音乐节开幕式侧记
  本报记者 刘小艳 谷嫦瑜
  圣地皋月,槐花飘香。5月23日晚上,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音乐节在延安开幕。由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兰州音乐厅合唱团及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合唱团、延安大剧院“延水谣”童声合唱团等近500人组成的大型合唱团,共同唱响民族之声。
  浩瀚夜空里,宝塔山下流光溢彩,歌声嘹亮,人潮涌动。一场传唱经典、忆峥嵘岁月、展望未来的瑰丽画卷在此缓缓铺呈。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20时许,随着深沉动听的朗诵和高亢雄浑的船工号子,音乐节在《黄河大合唱》的演奏中正式拉开了帷幕。刹那间,宝塔山下,灯光璀璨,红旗翻飞。
  这是经典传唱的视听盛宴。此次演出在舞台设计上用了现代舞美的装置手法,来诠释革命的道路,诠释飘扬的红旗,给观众献上了一场流光溢彩、激情澎湃的音乐会。
  当晚的宝塔山游客服务中心广场全部被设置成舞台和观众席,红色灯柱状的红旗在舞台正中央,四块LED显示屏分别置于广场前后方两侧,力求呈现最佳演出效果;炫目的色彩和灯光,随着演出的节奏翻飞着;所有的台阶用灯控系统整体呈现出呼吸状、节奏状,诠释出对革命精神的追溯。
  一座城、一首歌,血肉相连;一段历史、一份记忆,经典传唱。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在音乐会演奏中担任指挥。他说,延安曾经是中国文艺最活跃、最时尚的先进文化聚集地,为革命老区的文化建设,尤其是为新中国革命作出过巨大贡献,希望用今晚的音乐会吹响新时代的文艺号角,传承中华民族黄河精神,向伟大祖国70周年献礼!
  现场演奏中,《黄河大合唱》的8个乐章每章开头都由一段朗诵作为引子,尤其在《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一乐章中,著名表演艺术家瞿弦和的纯朗诵成为主角,伴随着乐器弹奏,一声声抑扬顿挫、清透雄厚的朗诵,黄河川流不息的壮阔景象宛若眼前。在磅礴大气的音乐声中,现场很多人闭上了眼睛,任由激动的泪水在脸庞流下。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无论身在哪里,血管里流淌的都是黄河水。”朗诵《黄河大合唱》40多年的时间,成为瞿弦和艺术生涯中最难忘的经历。他说:“今天在革命圣地延安,在宝塔山下,再次唱响《黄河大合唱》,将再次成为永恒的记忆。”
  郭淑珍和王秀芬在第六乐章中深情演唱《黄河怨》,歌声如泣如诉、撕心裂肺却又强劲有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女性对侵略者的仇恨。乐章完成后,主持人撒贝宁再次走上舞台,留住一袭红裙的郭淑珍老师,听她讲述63年的传唱故事。得知今年郭淑珍已是92岁的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嗓音嘹亮,观众席中爆发出阵阵掌声和惊叹声。
  这是一场文化追寻,这是一次艺术传承。
  这台名为“致敬祖国暨纪念《黄河大合唱》创作80周年”的音乐会,经典频频唱响。《黄河大合唱》当年的首演者解冰、丁静和延安时期文艺工作者的后代张安迪、李大康、马海莹、向延生、陈莲、邬枫来到舞台,一一讲述当年创作和演奏的故事,并共同参与演出。
  讲者动情处,潸然泪下;听者鼓舞中,心潮澎湃。
  在演员们的通力发挥下,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再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热情歌颂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伴随着慷慨激昂的旋律,现场的气氛被精彩的演出不断推向高潮。“啊!怒吼吧!怒吼吧!怒吼吧……向着全世界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在怒吼声中,《黄河大合唱》最后一首曲目《怒吼吧,黄河》落下最后一个音符,一瞬间的安静之后,全场起立,掌声经久不息。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下半场演出,在著名艺术家田华《回延安》的朗诵中启幕,质朴的语言、热烈的感情,以赤子之心歌颂着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紧接着《白毛女》选段、《延安颂》《南泥湾》等延安时期创作的经典文艺作品相继上演。
  “短短一个多小时,仿佛闪回了80年。”含泪看完整场演出的田华老师说:“《黄河大合唱》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就是文化自信。”
  演出的最后,全场高唱《我和我的祖国》,将演出又一次推向高潮。
  “这是一场史诗般的演奏,令人震撼、心潮澎湃,好像看到了一个历史中的延安,一个新的中国。”观看演出后,市民宋欣说。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也是中国革命文艺事业发源地。战斗岁月里,文艺作品传诵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中国不亡,有我在;走进新时代,文艺作品依然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星光灿烂、熠熠生辉,传承红色基因,讴歌伟大时代,宝塔山下升腾着实现中国梦的信心与决心! 

(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 祁小军 刘阳 常延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