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合唱团:
让民歌与经典共闪耀
本报记者 叶四青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合唱团
  5月23日晚上7时30分,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合唱团在宝塔山下与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等4个合唱团队一起,在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上共同唱响《黄河大合唱》。
  本次音乐会上,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合唱团是人数最多的合唱团,演出人数达114人。为了在音乐会上精彩亮相,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的师生们付出了很多心血。
  紧急任务突然而至
  今年4月初,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合唱团副团长、音乐学专业大三学生杨星月接到合唱团团长、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延俊的一个特殊任务,说是回到学校后要紧急纳新,为合唱团新招募40多名成员,招募成功后就要立即排演。这个任务就是为“5·23”纪念活动作准备。此时,合唱团刚刚在北京参加完中央电视台一个节目的录制,合唱团的所有成员正在从北京飞往延安的航班上。
  回到延安后,在李延俊的把关下,杨星月和合唱团其他学生干部立即着手准备了纳新活动,使原本60多人的合唱团扩充到110多人。队伍吸取新鲜血液后,合唱团的排练任务更重了。排练的内容是《黄河大合唱》,每天晚上最早7时开始,最迟10时结束,一般排练两到三个小时。
  《黄河大合唱》是合唱团的重点演出曲目之一,4月份赴北京演出的节目正是《黄河大合唱》,此时合唱团对《黄河大合唱》的演唱方式和流程早已烂熟于胸,但排练一直没有停止,一是出于对演出的敬重,二是出于对新入成员的锻炼。
  “从大一到大三已在合唱团待了3年,现在感觉每参加一次活动就少一次机会,非常珍惜现在的演出机会。”参加排练的杨星月说。按照惯例,如果到了大四下半年,合唱团成员就需要找工作或准备论文答辩,不能按时参加排练和演出了。
  “排练的要求高、时间紧,新入合唱团的学弟学妹如果对合唱团了解不深,或许会认为团里管理有些严了,但是如果不严格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杨星月说道,“我觉得学弟学妹们迟早会明白,每一次付出都是有意义的。”
  杨星月认为,加入合唱团有很多好处。一是提供了更多学习机会,通过排练和演出,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眼界和业务水平。二是提高了专业水平,合唱团把专业上拔尖的学生都吸收了进来,为学生提供技艺切磋的平台。三是为师生加强彼此了解创造了机会,合唱团中的表现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优缺点,进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水平。
  永葆年轻活力的合唱团
  2009年5月,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合唱团成立了。李延俊告诉记者,当时延安大学以发红头文件的形式作了这个决定。经过组织考察、领导谈话等形式,责任心性强、组织能力强、业务素质过硬的李延俊被定为合唱团团长。
  合唱团成立之初,以发扬陕北本地特色文化为目标,通过参加比赛和演出来扩大陕北民歌的知名度和传唱广度,后来,为了更好地传承鲁艺星火,红色经典也成为排练演出的重头戏。这些经典包括《黄河大合唱》和《白毛女》。2018年,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共同合作演出歌剧《白毛女》,其中的唱歌部分由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师生们完成,其中学生均是合唱团成员。
  学生的流动性强,合唱团每年都会有新人进、老人出,由此保证了合唱团是一支永远年轻的队伍。十年来,李延俊是合唱团“铁打的将军”,而合唱团成员则是名副其实“流水的兵”。李延俊说,最初合唱团成立时,教师成员占到了1/4,而到目前,教师成员包括自己在内只有2名,合唱团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不断增强。
  但也因为合唱团成员不稳定,每次接到演出任务时,李延俊都需要和合唱团成员一起重新排练。“排练的时候,接孩子放学、陪孩子写作业都顾不上了,10年来,如果说自己在演出和排练中获得了成就感,妻子的付出和支持是最重要的。”李延俊说。
  如今,宝塔山下唱完《黄河大合唱》后,合唱团还有一个重要任务要做。5月26日,合唱团还会和深圳交响乐团合作,在宝塔山下的公园文化广场(原儿童公园)唱响《黄河大合唱》。“我们要加强陕北民歌的创作,多参与国内外的合唱比赛,在传承陕北民歌和红色经典中作出更多努力。”田大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