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伯炎表演陕北说书《争书记》 在前不久举行的纪念毛泽东“5·23讲话”77周年系列演出活动中,我市陕北说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曹伯炎,和他的同事们为观众带来陕北说书节目《争书记》。这个节目根据脱贫攻坚事迹改编。曹伯炎和其他表演者用生动形象的表演,把党的好政策传递给现场观众,受到了一致好评。
今年57岁的曹伯炎是延川县人,现任市曲艺馆副馆长,国家一级演员。从1994年至今20多年来,他多次参加中省市大型演出,30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节目录制,先后在法国、比利时、越南等国家演出100多场,获得全国第七届“群星奖”金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等殊荣。由于唱腔好听、道白清楚、表演细腻,再加上幽默诙谐的语言,使得曹伯炎的陕北说书受到不少人的喜爱。
对于曹伯炎来说,陕北说书是他内心最特殊的情结。小时候,一些盲人说书艺人会到他家附近说书,曹伯炎总是听得有滋有味。虽然这些艺人眼睛看不见,却能熟练地操作乐器,还把唱词编得朗朗上口。打那时起,他就打心眼儿里敬佩这些说书艺人,也开始萌生了学习陕北说书的念头。
1979年,曹伯炎考入延川县剧团,成为三弦、唢呐、二胡等乐器的全能演奏员。1993年,延安地区举办第二届曲艺调演,在大哥曹伯植的鼓励下,曹伯炎决定表演陕北说书。为此,大哥帮他写了剧本,他就照着逐字逐句练习,并最终获得三等奖。这次经历使曹伯炎的信心大增,从那以后,他便下定决心要从事陕北说书。
1994年,曹伯炎考入延安曲艺馆专业从事陕北说书。他勤学苦钻、博采众长,不但继承了陕北说书老艺人韩起祥、张俊功的特点,还不断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特有的说书风格。“以前的陕北说书基本上是‘坐唱’‘走场’,我就尝试把它搬上舞台表演。还可以站起来,把三弦背上,说学逗唱,可以反串。”
除此之外,曹伯炎还把陕北民歌、道情、秦腔、眉户等地方特色表演融入到陕北说书中来,使得节目更加丰富精彩。在他和其他人的努力下,陕北说书由过去的“坐唱”“走场”,发展到现在的“舞台表演”,由过去的一人说书,到现在的群场说书、情景说书以及说书剧。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每年的“5·23讲话”纪念活动期间,曹伯炎都会参加一些活动,在广场、礼堂等地进行义务演出。1994年,他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52周年纪念晚会”上,表演了陕北说书《枣园的中秋夜》,受到不少观众的喜爱。
提到对文艺理解,曹伯炎深有体会。从刚参加工作时,对从事文艺工作意义的懵懂,到后来深刻理解文艺如何做到为人民服务,如何做到习总书记提出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三深入”要求。多年来,他坚持定期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想所感,将老百姓的故事搬上舞台,创作人民喜爱的陕北说书作品,坚持践行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精神,将欢乐送给广大群众。
2012年,曹伯炎被陕西省文化厅批准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陕北说书的传承问题也成了他的“心头事”。
除了自己从事说书行业,如今,曹伯炎的儿子曹巍也“子承父业”学习说书,陕北说书也成了他最大的爱好,这让曹伯炎非常欣慰。同时,曹伯炎也对目前陕北说书的现状有些担忧。“现在很多说书人文化程度较低,学历较高的非常少。”曹伯炎告诉记者,全陕北共有1300多人从事陕北说书,但只有一人是大学本科学历,这也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
对于陕北说书的未来,曹伯炎还是充满信心,“作为陕北说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将陕北说书继续发展并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