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说书 ●穿汉服采艾草 ●甄家湾群众教孩子们缝制香包 ●传统农具 ●激情演唱陕北民歌 ●仓库窑 本报记者 马政
这是一个真正的古村。
岁月的痕迹在这里清晰可见,置身其中,让人有时光倒流之感,心中很是淡然。顺着石板路,拾级而上,院子里的石窑已无人居住。
一排排整齐的窑洞、用石块垒筑的院墙、硷畔上的枣树、角落里的石磨,承载着昔日的温暖,透着一份难得的静谧。这个被列入“国家第五批传统古村落名录”的村子甄家湾,在静静地沐浴着它独有的阳光。
甄家湾村隶属于延川县关庄镇,位于延川县城西北方向15公里处的青平川上。青平川因当年北京知青史铁生插队时生活过,并因其著作《我那遥远的清平湾》而闻名。甄家湾古村建于蒙古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距今已有754年历史。因贺姓人氏建居在河湾地形处,取名贺家湾。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贺姓迁出,甄姓迁入,村名改为甄家湾。甄家湾古村落是陕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古窑洞建筑群,现存古窑洞66院167孔。
经初步考证,清康熙年间甄姓迁入后,沿袭至清嘉庆至咸丰年间分别考取岁贡两名(甄云从、甄侗)、拔贡一名(甄兰英)、武生一名(甄相)、廪生一名(杨兆麟)、生员两名(甄士选、甄士彦)。据村上长者回忆,这名拔贡实力较强、威望较高,知县拜见常于村头驻马下轿,虔诚拜会,家宅有厅房、书房、烧房和染房等4院12孔窑洞。拔贡膝下有两儿一女,子女先后离世,其年迈后由其门户相近者甄金豆、甄满豆两兄弟分别养老送终,资产由该两户分别继承。继承过程中出现财产纠纷,县衙公开判案,决定由赡养者继承厅房、烧房和阳面土地,埋葬着继承染房、书房和背面土地。
2017年,甄家湾村主动融入延川县“名人名篇名山水,古寨古镇古村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把甄家湾乡村文化旅游作为梁家河知青文化旅游和文安驿古镇文化旅游的重要补充和承接点,打造“一核两翼”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即:以甄家湾传统村落为核心,打造“影视摄影、教育研学、创作写生、传统文化体验”四大基地;以开放式宜居新村和现代农业为两翼,打造休闲度假和观光体验旅游项目,拓展延川乡村文化旅游知名度,延伸群众增收致富产业链。
为有效盘活闲置资源,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推进乡村振兴,该村按照“明晰产权,分类入股”的原则,在全市率先实施农村“三变”改革。一是将全部耕地流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全力打造“千亩中药材示范基地”,并与药业公司联合开发中药材养生商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实施甄家湾传统村落保护提升与乡村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将66院167孔古窑洞产权全部流转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集中打造“四个基地”;三是坚持“倡导入股,兼顾租赁”原则,按照每10年为一个周期,将新村闲置窑洞院落使用权流转,打造“窑洞酒店”,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乡村文化旅游亮丽名片。目前,“窑洞酒店”每日可承载游客200人以上。
去年以来,甄家湾村先后接待了来自清华大学附中、西安美协、江阴美协等绘画写生及考察团13000人次。目前,中影集团进驻古村,拍摄献礼建国70周年大型历史题材影视剧《建国大业》,日均接待游客600余人次;拟与全国知名教育机构“东方童民族艺术教育”合作建设教育研学基地和陕北乡愁馆;积极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甄家湾文化旅游发展初见成效,未来的甄家湾将是一个“让心静下来”的地方,一个“把心留住”的地方,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