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红都涌动改革潮
——志丹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志丹县城一角
    ●医疗改革让患者享受优质资源
    ●李建强深入村组一线调研
    ●杏河镇沙湾村技术员尚进富看着自己亲手指导培育出的硕果喜悦无比
    ●拿到新证的刘元斌乐开了花
  本报记者 雷荣 通讯员 刘莹
  改革,是继往开来的深刻革命,是砥砺奋进的壮阔征程。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志丹县全面深化改革的车轮滚滚向前,各项改革举措紧跟时代旋律,破发展之羁,纾民生之困,谋奋进之局。
  “对我们县一级党委来讲,深化改革关键在落实。近年来,我们坚持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始终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改革韧劲,围绕党建改革夯实基层执政基础,围绕‘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围绕‘三变’改革盘活土地资源,推动改革成果更广泛、更有效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志丹县委书记李建强多次强调。
  红都涌动改革“潮”,风生水起的志丹县深化改革已厚积成势,为全县追赶超越注入源源不竭的澎湃动力。
   凝聚共识 绘就改革“路线图”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奋楫者进。
  站在志丹改革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志丹的决策者进行着深邃的思考。
  “我们全县上下要提振干事创业信心,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困难,转型发展,追赶超越。”2017年3月,刚刚就任志丹县委书记的李建强深入该县各镇办,就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信访维稳、基层党建等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调研。
  随后,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纷纷进农村、到农户,调研走访、听取群众意见,研判全县农民发展之道,破解“县强”的可持续发展和“民穷”的根本性转变问题。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实施方案,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从2014年开始,志丹县坚持每年制定印发《中共志丹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要点》,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遵循问题导向、不打破制约瓶颈、不啃下一批“硬骨头”就难以实现突破。
  基于对县情的深刻分析、科学研判,志丹县聚焦苹果产业、医疗保障、精准扶贫、教育质量四项自主创新改革,以及“放管服”、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国企改革、医疗卫生改革四项重点改革,精心绘就改革“路线图”“施工图”,全面掀开深化改革的大幕篇章。
  从2018年至今,志丹县先后召开11次领导小组会议、11次县委常委会议研究深化改革问题,根据省市改革工作要点,结合志丹实际,制定改革工作要点,明确了75项改革任务,并分解落实到9个专项小组,改革有章可循,稳步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农村体制、民主法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等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冰消融,为全面深化改革构筑了四梁八柱。
  蹄疾步稳 勇闯改革“深水区”
  哪里有问题,改革就跟到哪里。
  改革发轫之初,志丹县就紧盯发展目标和问题短板,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狠下功夫、集中攻坚,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志丹县打出系列“组合拳”,进一步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党建改革,激起农村“一池水”。志丹县探索创新“六个一”、党建工作机制,大力推行“四张清单”制度、“四通一固定”党建工作模式,共画党建同心圆,增强了各级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我们党支部书记就是要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在“大比武”现场,志丹县杏河镇王渠村党支部书记尚好前的精彩赛课引发共鸣。
  “我们作为农村的关键少数,要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把我们村打造成一个鸟语花香、果实累累的美丽家园。”比武大赛敲锣后,金丁镇爬子洼村党支部书记尚政良再也坐不住了,“不干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我就会被其他村的书记给比下去”。
  在志丹县农村,已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形成“支部带头抓产业、党员示范干事业、干群携手兴家业”的新格局。
  ——“三变”改革,激发农民新活力。“土地是志丹最大的资源优势。我们要抓住国家推动农村改革的契机,大力培育各类型经营主体,着力破解老百姓从温饱到小康的难题,携手全县百姓同步够格迈向小康,以实现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李建强说道。
  从2007年开始,志丹县紧抓陕西省和延安市提出的“苹果北扩”机遇,按照“1+X”的产业发展思路,打造家门口的产业工厂。同时,出台惠民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实施人才战略,加大“三变”改革,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
  目前,全县5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1266户3180人,已脱贫1170户3014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711户贫困户全部发展了“长线产业”,产业覆盖率达到100%……志丹县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收获了累累硕果,确保2020年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营商改革,激活市场新动能。营商环境是“软实力”,但需要“硬措施”来托底。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志丹县重点抓好施工许可证、企业开办等十项重点改革,以“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的“五个一”项目审批体系,推行投资项目审批“5+X”延时服务和园区投资项目帮办代办制度。目前,线上审批政府投资类项目23个,备案社会投资类项目7个,总投资额超5.17亿元。审批单事项平均办理时间缩短至3.92个工作日。
  “我的营业执照上写的经营范围不全,今天想重新更换一个新的。”个体户刘元斌说,“我2009年开店办理时,又是要工商所领表填表,又是要提供门头照片、租房合同、各种资料的复印件,来来回回要跑好几趟。现在不到5分钟就弄好了,太省时省事了。”
  一项项改革破题而行,一件件创新不断深化。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该县不断创新自选动作,改革改出了新面貌,焕发了新活力。
   善做善成 共享改革“新红利”
  改革,如钟响磬鸣,必有回声。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志丹县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把准群众诉求脉搏,持续推动涉及民生领域的各项改革,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我是第一次办理这种执照,什么都不了解,本来想着先咨询一下,提前准备资料再办理。没想到,现在办理执照这么简单快捷,二维码一扫,按提示步骤填写提交,20分钟不到,营业执照就能拿到手了。”在志丹县行政审批局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个体户马帅这样赞叹。
  群众方便的背后,是志丹县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的结果。
  从人民意愿出发,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成立县行政审批局,全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大厅“一门办理”许可事项155个、公共服务事项106项;镇、办、村(社区)政务服务事项全部上线发布,可办理事项20个。划转事项占比达到70%以上,30个高频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
  “我们的目标是建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集成融合的政务服务平台,为企业和群众实现线下办理‘只进一扇门’,线上办理‘一次登录、全网通办’的优质快捷服务。”志丹县行政审批局局长张广才说道。
  “没想到现在大城市的人看病还需要到你们小县城来,没想到你们县政策这么好,没想到志丹百姓看病这么方便。”5月17日,宝塔区居民李彩兰听说志丹县医院有西京医院的内科专家坐诊,专门驱车前来志丹看病,说起这次的看病经历,她一连几个“没想到”。
  与大医院建立共建帮扶,让老百姓不出门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这只是群众从改革举措中受益的一个小小的切面。
  走进金丁镇胡新庄村,一排排整齐的二层小洋楼矗立在道路旁,院落干净整洁,道路平整通畅。广场上,人们或三五成群地聊着天,或在健身器材旁做着运动,小孩们在广场中央嬉戏玩耍,一幅悠然自得的景象。
  “现在党的政策好了,各村都建起了文化广场,活动越来越多,村民们都希望这样的演出多到农村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71岁的王秀萍一边散步一边说道。
  文化惠民富民,让农村不再“寂静无声”,农民生活变得缤纷多彩。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进村文化义演各类活动2200余场(次)。
  喝上更干净的水、呼吸更清洁的空气、享受更良好的环境,也是群众的热切期盼。
  初夏五月,天蓝云阔;徜徉红都,山清水秀,令人心旷神怡。志丹县以守住绿水青山为底线,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坚持实施造林绿化,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8年,志丹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7天,县城污水收集率达到92.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志丹大地生动实践,让全县人民有着满满的幸福感。
  病有所医、学有所教、难有所救……这些百姓的所想所盼,正在被改革的如椽之笔,书写在志丹不断深化改革的铿锵征程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全面深化改革永远没有休止符。站在新的起点上,志丹县将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提振改革信心、保持改革定力,以自我革命的胆略和气魄,向改革重点难点、短板弱项聚焦发力,为全县人民交出一份更加精彩的“改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