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脱贫攻坚的延安路径
凝聚脱贫“心动力”
——黄陵县全力扶志促脱贫工作小记
  通讯员 王超本 报记者 方大燕
  勤劳的身影、红火的产业、整洁的环境和如花的笑靥,如今的黄陵县店头镇建庄村处处迸发着奋力脱贫攻坚的热情,处处展现出扶贫先立志的生动画卷。
  以前的建庄村,是全县数一数二的贫困村,村子积贫积弱,村民靠天吃饭。
  而今,进村路和巷道硬化了,村里人出门不再是泥一脚水一脚;69户土坯房消除了,取代它们的是明亮整洁的新房子;新建的生产桥结实耐用,扛着锄头走在上面别提有多得劲儿了;夜晚有太阳能路灯的照明,村里的文化活动久久不歇;600个安放整齐的垃圾桶,让村庄更干净,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更强了……中蜂养殖、毛驴养殖、水产养殖、生猪养殖,中药苍术种植,蘑菇、猴头菇、羊肚菌种植,绿化苗木种植等经济附加值较高的产业,让群众切切实实增收了。
  耿长娃家里新建了标准化羊棚,张忠亮种植了16亩苍术地,周宏云坐在轮椅上收割着蜂蜜,韦建国当了村里菌菇基地的技术员……
  人还是那些人,但生活不再是以前的生活。基础设施好了,产业发展稳了,更重要的是村民的眼界开阔了,干劲儿更足了。建庄村的乡亲们都说,是脱贫攻坚让他们的精神不再懈怠,生活不再穷困,村子不再落后。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黄陵县各乡镇不断摸索方法,帮助贫困群众铆足精气神,树立“拔穷根”志气,唤醒村民内在脱贫的“心动力”。
  如今再看各乡镇的脱贫攻坚成果,变化最大的,其实不是基础设施,而是大部分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理念转变,这是全体扶贫干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催生的质变。
  “今年我家苹果坐果坐得好,结得繁,长得大,还得慢慢疏,费工夫,这是个细密活。”隆坊镇山岔口村朱家坪小组组长张玉成逢人便夸自己家的苹果。在村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她家的生活越来越好,自己的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
  谁能想到,在三年前,张玉成还是村里的“老大难”呢?
  如今在黄陵,像张玉成这样有志气的“刚强人”也越来越多。“丈夫去世,家里就剩我们孤儿寡母这是我人生的大不幸,但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能顺利地从那口破窑洞搬进宽敞明亮的移民安置新房,还能拿到贷款发展产业,争取到助学贷款让女儿上大学,享受各种国家惠农政策,这又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2018年10月,在隆坊镇举行的“弘扬文明新风,助力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表彰会上,“巾帼脱贫自强女性”蔡亚丽动情地说。
  同样的场景还发生在去年黄陵县举办的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上。那天,双龙镇杜洛尾村王本领等6人作为各镇(办)“脱贫之星”获得表彰。
  “这些先进典型的事迹非常鼓舞人心,现在我们过好日子的信心更足了!”隆坊镇古路村村民王纪录赞叹道。
  张玉成、蔡亚丽、王本领……一个个鲜活的脱贫典型人物的故事,不仅出现在报纸上、电视里、网站上,还传播在微信朋友圈里,他们的故事如春风化雨般激励着身边的贫困群众,感动着外面的人,也焕发出巨大的拼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