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将雷锋精神镌刻在南泥湾大地
——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武警陕西省总队延安支队执勤一中队弘扬雷锋精神纪实
    ●官兵在雷锋雕像前学习雷锋精神
  本报记者 班姣
  5月31日一大早,接到任务的李春尧一刻也不敢耽误,带着全中队捐赠的4220元匆匆赶往延安市人民医院。
  就在前一天,也是省委宣传部为获得“第五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的武警陕西省总队延安支队执勤一大队执勤一中队授牌的当天,得知困难群众贺树有突发心梗住院,待授牌仪式结束后,中队便组织大家进行捐款。
  授牌地点距离市医院的路程大概需要两个半小时,李春尧有些着急:“贺爷爷现在也不知道怎样了,我想快一点去看看他。”
  得知贺树有已经做完手术,状况一切都好,李春尧站在重症监护室外长长地呼了一口气。
  而此刻,躺在病床上72岁的贺树有心里也充满感激:“好战士啊!你们都是习主席的好战士!”
  之前,为了帮助贺树有早日脱贫,中队官兵为他筹款购买了两只羔羊。一年后,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开展了封山禁牧行动,他急得寝食难安。中队官兵得知情况后,一面向他解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策,一面又帮他购买了100多只鸡苗,同时还指派饲养员李春尧传授自己养殖技术。在李春尧的帮助下,2018年,100多只鸡顺利出笼,纯利润8000多元,贺树有顺利脱贫。
  一幕幕场景再次浮现在脑海中,贺树有不禁流下了泪水。
  帮扶贺树有,只是武警陕西省总队延安支队执勤一大队执勤一中队官兵日常帮助群众的一个缩影。
  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了举世闻名的大生产运动,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进入新时代,执勤一中队官兵深入开展新时代学雷锋活动,在自觉弘扬雷锋精神、当好雷锋精神传人上再次成为一面旗帜。
  学雷锋,就是要听党指挥对党忠诚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还未走进中队的大门,但官兵们的心灵强音却早已在这片红土地上许久回荡。官兵们说,学雷锋首要的就是学忠诚。
  身在南泥湾,一片丹心别样红。翻开中队厚重的历史,不禁令人感叹:这既是一部践行雷锋精神与弘扬南泥湾精神的奋斗史,更是一部听党指挥的忠诚史。中队通过扎实开展“读雷锋书籍、看雷锋影视、唱雷锋歌曲、讲雷锋故事”等活动,广泛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争当红色传人”先进事迹报告会,经常性举办“弘扬雷锋精神、争当时代新人”演讲比赛,引导官兵学习雷锋精神,当好红色传人。
  中队发挥驻地红色资源优势,经常性组织官兵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纪念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七一八团烈士纪念碑、七一九团烈士纪念碑等地实践教学,让官兵在学思践悟、内修外化中擦亮忠诚底色。
  2010年前,中队7个单独执勤点,呈“V”形散落在两条山沟里,是武警部队典型的偏、远、散中队,喝雨水、住窑洞,取暖用土炉,虽然自然条件很是艰苦,但官兵坚持用雷锋精神、南泥湾精神建队育人,扎根山区、奋发图强,硬是把一个连续多年的后进中队建成武警部队的一面旗帜。
  搬到新营区后,虽然环境变了,但依然是支队较为偏远的驻地,官兵们不断为雷锋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去年3月,中队面临改革整编,部分官兵面临分流。当时,官兵们都不愿离开这个光荣的集体。时任指导员王正元把官兵们带到雷锋塑像前,与官兵们重温《雷锋日记》。宣布命令那天,十几名官兵态度坚定:无论在哪里,都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履职。
  这样的整编,中队自1947年创建以来,先后经历了15次。
  有人离开,有人选择默默坚守。如今的南泥湾,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弘扬雷锋精神的传统一直不曾改变。
  “党让干啥就干啥。”四级警士长龙宜涛对雷锋精神有着深刻理解。入伍仅两年,他就凭借过硬的素质成为支队响当当的“尖刀班长”,多次荣立三等功。2013年,中队为了解决“吃菜难”的问题,决定让他担任种植员。中队干部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坚定地回答:“一切听从党指挥。”
  如今,中队农副业生产硕果累累,年产瓜果蔬菜2万多斤,不仅满足了中队的日常需求,还支援了友邻单位和困难群众。
  2009年6月,中队接到抓捕犯罪嫌疑人的命令,时任中队长宋彪带领官兵前往处置。战斗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手持尖刀向宋彪猛刺,宋彪不幸被刺中,鲜血直流,但他强忍疼痛将犯罪嫌疑人制服。最终在战友的配合下,3名犯罪嫌疑人被成功制服。2016年,宋彪荣膺第19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他说:“因为信仰坚定,所以无惧无畏!”
  2016年2月,中队附近的农田突发大火,危及山下的化工厂和采气站。中队官兵第一时间赶赴火场,连续奋战9个多小时,救出被困群众6人、紧急疏散368人,保护山林200多亩,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学雷锋,就是要牢记为人民服务
  在执勤一中队的荣誉室里陈列着数面锦旗,每一面锦旗都蕴含着感人的故事。中队官兵说,他们心中还有一面锦旗一脉相传。
  2017年6月18日,南泥湾镇一名群众将一面写着“人民卫士见义勇为”的锦旗送到了中队,感谢战士郭永岳在她面临危险时出手相救。
  6月14日下午,战士郭永岳外出在超市购物时,突然听见一声“抓小偷”的尖叫,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慌慌张张冲向超市门口。郭永岳来不及多想,一个箭步冲到了小偷面前,一记飞踹将其击倒,随后使出一招娴熟的“锁喉勒颈”将其制服。事后郭永岳将钱包归还失主,在群众的配合下将犯罪嫌疑人移交公安机关。而后他悄悄返回中队,回来后也只字未提。
  接过锦旗时郭永岳说:“守护驻地人民的平安,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中队驻守在革命老区,当群众的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我们当然要挺身而出。”
  为人民服务,这是中队官兵永不褪色的赤子情怀。
  2013年7月1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降临到延安地区。当天下午5时20分许,武警延安支队执勤一中队附近突然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导致6间窑洞坍塌、10名群众被掩埋。
  接到群众求救后,中队官兵冒着随时可能再次塌方的危险,采取人拉、肩扛、手刨的方式连续奋战5个多小时,成功救出7名群众,挖出遇难者遗体3具,转移群众500多人。此时,大家已经极度疲劳。正当官兵们准备就餐休息时,突然又接到通知:山腰处一户群众被困急需救援。
  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官兵们心急如焚,冒着风雨加速前进。开进期间,由于大雨冲毁了道路,官兵们只能攀登爬跃上山。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官兵们终于找到被困的老人和孩子。年迈体弱、行动不便的老人哭着说:“你们带着孩子走吧,不用管我了!”官兵们二话不说,将雨衣披在老人身上后,扛起老人和孩子迅速转移。
  暴雨越下越大,危险不断增加。老人屡次请求官兵把她放下,带着孩子先走,但官兵们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绝不会丢下任何一名群众!”就这样,官兵们把老人和孩子成功转移到安全地带。
  近年来,中队官兵先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30余起,受到了驻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誉。
   学雷锋,就是要立足岗位强军兴军
  每次仰望着庄严的雷锋塑像,下士陈仡凡总是觉得充满了力量。
  陈仡凡成长于单亲家庭,不仅身体羸弱还胆小自闭。由于多次未通过军事考核,一度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班长刘涛每天给他讲雷锋故事,鼓励他爱岗敬业、奋发图强,还陪着他一起训练。后来,陈仡凡的军事素质逐渐提高,多个课目达到优秀水平。
  “传承弘扬雷锋精神,最根本的还是立足岗位实际落实到强军实践中。”支队政委付成涛告诉记者。
  列兵王先举是一名在读大学生,“混两年就返校”曾是他的想法。下队那天,指导员李亚凯带领新兵学习《雷锋故事集》,王先举半信半疑,直到一个月后的一场方案演练。
  “一名‘监管羁押对象’从北监墙脱逃,向东逃窜!”当天下午,中队组织“处置监管羁押对象脱逃事件”方案演练。只见追捕组、哨位加强组、封控组和机动组迅速到位,将“监管羁押对象”成功抓获。
  演练结束,王先举以为会得到中队干部的表扬。谁知演练复盘时,中队长杨路向演练中的虚浮之风“开火”:指挥员设置情况过于简单、侦察员观察时未能有效利用地形、战术协同意识几乎没有……
  让王先举更加惊愕的是,复盘后中队的班长们竟然也进行了自我检讨和相互批评,使演练中的弱项短板进一步暴露。看到班长们争得面红耳赤,王先举问班长魏云杰:“批评这么严厉,不怕得罪人吗?”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魏云杰回答说,“平时研究打仗越认真,战时才越有把握。”
  夜幕降临,当王先举再次品读《雷锋故事集》时,方向更加明确、意志更加坚定:一定要当一名训练尖兵!
  为了尽快提高军事本领,王先举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一次,中队组织“快速装退子弹”课目训练时,他的右手被武器划掉了一大块肉,鲜血顿时染红了衣袖。简单处理后,他又投入到训练中。战友劝他休息一下,他回答说:“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后来,他的身上又增加了3块伤疤,但军事本领却受到了中队官兵的一致认可。
  王先举是中队官兵苦练制胜本领的一个缩影。指导员李亚凯告诉记者,中队长期开展“与雷锋比苦乐、比得失、比贡献”活动,使部队的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得到“淬火”。
  不久前,一名犯罪嫌疑人使用侦观器材非法窥视执勤目标。中队官兵发现情况后迅速处置,仅用3分钟便将犯罪嫌疑人抓获,科学高效的处置行动受到上级和目标单位肯定。
  华灯璀璨,光芒耀眼。走进中队荣誉室,官兵们自豪地介绍说,中队先后1次荣获团中央“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1次被武警部队授予“基层建设标兵中队”称号,两次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学雷锋、学英模先进集体”,4次荣立集体二等功,连续25年被总队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中队”,11次被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引起记者注意的还有一块格外显眼的“警示录”,上面如实记载了中队组建以来的经验教训。中队长杨路说,它时刻警醒我们牢记初心,始终以进取的锐气在强军路上不断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