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丽水处处有故事
——全国党媒社长总编丽水行暨百家媒体“浙西南革命根据地”采风活动侧记
风光旖旎南明湖
    ●丽水市区全景
    ●鼎湖峰
    ●喜迎红军群雕
    ●龙舟竞渡
    ●黄帝祠宇
  本报记者 康龙
  6月11日至14日,全国党媒社长总编丽水行暨百家媒体“浙西南革命根据地”采风活动在浙江省丽水市举行,来自26个省份的百家主流权威媒体社长、总编及记者200余人参加了此次采风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4天时间,但一路上所见、所闻都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丽水不仅有美景,还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真是山水处处有故事。
   1 丽字念lí不念lì
  “我是第一次到丽水来,没想到刚来就弄了个红脸——把丽水的丽lí读成了lì。”一位参加采风活动的年轻记者不好意思地说。
  “其实这很正常,主要是丽水的知名度还不高,这次我们不就是把大家请来扩大宣传的么?!”负责给我们当“导游”的丽水报业集团的小潘风趣地说。
  那么,丽水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小潘向我们解释道,说起丽水,很多人一定会联想到,是不是有一条叫丽水的河流呢?没错,确实和一条河流有关,但是如今你在丽水市境内却找不到那条叫“丽水”的河流,因为它后来改名了。据唐代《元和郡县志》记载:“丽水本名恶溪,以其湍流阻险,九十里间五十六濑,名为大恶,隋开皇中,改为丽水,皇朝因之,以为县名。”就是说,县名来源于丽水河,也就是恶溪,现在的名字叫好溪,源出今磐安县南部的大盘山,向西南流约二百里,到丽水古城村附近汇入大溪。他还告诉我们,丽水古名处州,但是这个处,不读chù而读chǔ。丽水报业集团除了办《丽水日报》,还有一张《处州晚报》,大家可千万不要读错了。
  听完这一番介绍,大家相互会意地点点头,看来这次没有白来,至少读对了两个字。
  2 "丽水之赞"励人心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浙江丽水市多年来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进程指数、农民收入增幅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这就是“丽水之赞”,它充分肯定了丽水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绿色发展取得的成就。
  丽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有着“中国第一生态市”的美誉。其环境优美、风光秀丽,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1.7%,空气质量常年居全国前十,被称为“华东天然氧吧”。在采风的几天里,我们先后到了莲都、青田、缙云等区县,所经之处,仿佛徜徉在绿的海洋,满眼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丽水就是一座生态绿城,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很有幸福感!”山西吕梁日报社社长郭银屏和理论评论部主任李刚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一说起丽水的生态,人们就会提到“丽水之赞”,那种幸福、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丽水更是把“丽水之赞”作为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不断开拓奋进的力量,提出要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加快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境界。
   3 红色精神放光芒
  延安有延安精神,井冈山有井冈山精神,临沂有沂蒙精神,而丽水有浙西南革命精神。
  丽水市委书记胡海峰说,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为支撑。在砥砺“丽水之干”,增辉“丽水之赞”的过程中,丽水愈发认识到要通过深入挖掘丽水独特的红色资源,大力传承红色基因,为“丽水之干”找到精神皈依,为丽水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为此,丽水专门召开了“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动员大会,提出以实际行动弘扬践行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让红色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接受红色精神洗礼,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人们必去的地方。该馆位于丽水城区南明湖畔,是展示浙西南革命历史的大型专题纪念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生动地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周恩来、刘英、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丽水籍革命先驱在丽水留下的光辉战斗足迹。而这样的红色革命旧址还遍布丽水的青田、龙泉、景宁、遂昌等各个县区,它们已成为人们汲取精神力量的一个重要生发地。
  6月11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胡海峰对外发布“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表述语: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他表示要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让红色精神深深根植丽水大地,让红色基因深深融入丽水人民的血脉,为开辟高质量绿色发展新境界增添精神动能。
  4 “红绿融合”开新篇
  “红绿融合”无疑是丽水践行“两山”发展理念的“丽水之变”,它打响了“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的品牌形象。
  为更好担纲“丽水之赞”,丽水全市上下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引领,激励着全市干部群众满怀豪情投入“丽水之干”,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大学习、大宣讲、大走访、大调研、大采访,还有《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大纲》的施行,使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红色浪潮”在丽水大地涌动。围绕打造“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立说立行、雷厉风行,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久久为功、锲而不舍”的“丽水之干”,使丽水在高质量绿色发展中不断开拓进取。
  “红绿融合”开启丽水发展新篇章。2018年丽水市GDP增幅,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幅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五水共治”满意度、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等13个数据,全都收获了浙江全省第一。今年第一季度,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继续高歌猛进,GDP增速等7项指标领跑浙江省。
  5 青田石雕夺天工
  丽水有三宝,青田石雕、龙泉宝剑、龙泉青瓷。此次我们有幸一睹青田石雕的风采。
  青田石雕,发端于距今5000年的“菘泽文化”时期。唐、宋时期,创作题材和技艺有突破性的进展。五代时期,题材捕捉走向广泛,成为宗教活动用品。元、明时期,青田石雕已具较高的圆雕技艺水平。至清代,青田石雕吸收“巧玉石”制作工艺,开创了中国石雕“多层次镂雕”的技艺先河。它自成流派,奔放大气,细腻精巧,形神兼备。基调为写实而尚意。2006年,青田石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此之前,青田石雕曾在美国博览会上获得银牌,并几次作为国礼出赠给外国友人,国家领导人朱德、周恩来以及文化巨匠郭沫若等都来过青田,并对青田石雕做出了高度评价。在民间,青田石雕一直享有“在石头上绣花”的美誉,深受消费者青睐。
  在青田石雕博物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作品,令人驻足流连,赞不绝口。人们在惊叹大自然的神奇之时,更为大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所折服。
  6 黄帝祠宇在仙都
  仙都,即“仙人荟萃之都”的意思。唐天宝年间,唐玄宗李隆基惊叹“真乃仙人荟萃之都也”,御赐“仙都”之名。
  仙都是中国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据《史记正义》记载:黄帝为有熊国君,号有熊氏,又曰缙云氏。景区所在县的“缙云”两字,即取自轩辕黄帝的名号。景区里的黄帝祠宇,始建于东晋,为轩辕黄帝三大行宫之一,与延安市的黄帝陵并称为“北陵南祠”,是中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每年吸引了全球上万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2011年,“黄帝祭典”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黄帝祠宇”被中国侨联授予首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仙都景区是丽水的龙头景区,其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人文荟萃,名胜遍地,素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美誉。2004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视察缙云仙都时赞叹:缙云仙都美,文化底蕴深。
  蒙蒙细雨中,我们入祠拜谒了始祖黄帝,观瞻了他的丰功伟绩,祈愿他的子民们永远在神州大地上繁衍生息,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7 小小烧饼成产业
  到了丽水,说起小吃,人们都会提到缙云烧饼。
  别小看这烧饼,它可是“炉传三百世,饼香五千年”。传说,轩辕黄帝曾在缙云山鼎湖峰架炉炼丹,非常专注,饿了就抓一块面团贴在丹炉壁上烤着吃。黄帝驭龙升天后,当地百姓就用陶土,模仿黄帝的丹炉,制造陶炉,烧烤面团食用。后来,这种在陶制炉膛内贴上饼坯,以炭火烧烤成熟饼的制作技艺,几乎是缙云人的特有传统技艺。缙云烧饼通常选用缙云农家土麦面、新鲜土猪肉、九头芥菜干。制成后,饼色金黄、表脆内糯、油而不腻、鲜香满口。
  近年来,缙云县将烧饼作为富民法宝,成立了专门的“缙云烧饼”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烧饼办,走品牌发展之路。缙云烧饼先后荣获“浙江名小吃”“中华名小吃”“中国旅游金牌小吃”等。短短几年时间,可谓风生水起,享誉国内外。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培训烧饼师傅近万人,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开办455家示范店,并成功走出国门,走进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等8个国家,2018年产值18亿元,从业人员1.5万人,“小烧饼”成了“大产业”。
  在位于仙都景区的轩辕街,我们参观了缙云烧饼博物馆,了解了缙云烧饼的前世今生,不禁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时光总是短暂,采风难免遗憾。丽水大地上的故事太多太多,这次我只能浮光掠影,记录几个点滴。如果有机会再去丽水,一定把更多的故事带回来,说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