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蓝天白云映山城 碧水青山靓黄龙
——生态环境保护的“黄龙路径”
  本报记者 李江峰 通讯员 白杨越
  举目满眼绿,白云伴蓝天,溪流展新颜……漫步于黄龙县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赫然在目,环顾四周,处处展现出勃勃生机,一幅和谐秀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2018年,黄龙在蓝天、净土、青山、碧水这4大主战场交出了1张漂亮的成绩单。
  抬头可望“蓝天”
  全县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0天,大气质量综合指数在陕北25个县区排名第1。因良好的生态环境,黄龙吸引来了八方宾朋。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平台晒图发帖,分享“蓝天白云下,青翠黄龙城,湛湛龙湖水”的美景,并给图中的蓝天起了一个诗意的名字:黄龙蓝。
  “黄龙蓝”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也从侧面反映出黄龙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大生态、大环保、大发展的绿色道路,让老百姓感受到了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黄龙,已成为一个天朗气清、两江碧水环绕、满城绿树繁花的宜居家园。
  “虽然过去一年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但是目前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燃煤锅炉拆改、油烟污染治理、工地扬尘治理等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都是硬仗,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懈怠,要坚决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组合拳,进一步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尽管压力很大,但我们充满信心。”县城管局局长杨军说。
  保卫一方“净土”
  “下了高速,沿途一路美景尽收眼底,街道非常干净,漫步在黄龙街头,所到之处,均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来黄龙参加65公里越野赛的小白如是说道。
  随着“美丽乡村”活动的深入开展,乡村建设不断提速,乡村环境不仅干净整洁,还逐渐形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为了打赢“净土保卫战”这场“硬仗”,黄龙县一方面摸清“土地家底”,实行常态化监测,完善土壤监测、治理修复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并把各项土壤保护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加快形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科学、合理施肥用药,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鼓励农民切实承担起保护土壤环境的社会责任。
  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黄龙县形成了全民动员、地方负责、部门支持的土壤污染防治总格局。 
  推窗便见“青山”
  行走在黄龙河滨大道,两岸美景,让人目不暇接;南山公园的绿荫道上,月季花开,引人入胜,散步的人们尽情享受花的芬芳;置身于迎客松公园,轮滑嬉戏的少年和翩翩起舞的广场舞者们相得益彰,清脆爽朗的笑声在上空久久回荡……来黄龙的游客这样形容黄龙:“这是一个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的美丽小城。”
  “青山保卫战是我们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打击乱砍滥伐、乱推乱占、非法采矿,整治乱捕滥猎、违规放牧等自然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我们相继开展了野生动物保护、绿卫2019自然资源执法等专项行动,实行森林资源‘一张图’调查和森林督查、国土卫片执法工作常态化,在全县形成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黄龙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李海东这样说。
  共饮一河“碧水”
  “我们分局牵头负责碧水保卫战工作的4张清单任务,目前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我们紧盯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按照‘源头管控、标本兼治、重点突破、防治结合’的原则,督促县政府各工作部门落实防污治污工作措施,并按月调度工作。”市生态环境局黄龙分局局长白玉明说。
  截至目前,石堡川河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已全面消除了劣Ⅴ类水质,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以山为幕,云作裳,树为墙。“龙湖”涌碧浪,“绿树”筑屏障,楼群彩云绕,道路闪银光……黄龙展现出“以水润城、以绿染城、以文塑城、以亮扮城”的秀美画卷,初步实现“人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