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延安精神照耀脱贫路
——延安市就业扶贫工作纪实
  《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 叶海晨 邹梦秋 通讯员 魏行舟 严亮
  延安,红色的沃土,革命的圣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陕西省延安市人社部门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就业扶贫领域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
  实施就业好政策 实现脱贫全覆盖
  2016年以来,延安市人社部门实施积极的就业扶贫政策,相继出台政策措施,对脱贫攻坚就业扶持范围及方式进行了明确规定,建立起完善的就业扶贫政策体系,为工作开展提供基本遵循。目前,延安市累计有56129户155757人实现了脱贫,其中人社部门通过转移就业、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帮扶66420人次。
  延安市加大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度,以就地就近就业为主要方向,结合跨区域就业,实现转移就业全方位覆盖。
  延安市大中型企业较少,对有本地就业需求的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主要以公益性岗位安置、特色产业就业和县区内灵活就业为主。延安市以洛川苹果为主的400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以延安小米为主的300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以黄龙核桃为主的100万亩优质干果生产基地、以南泥湾蔬菜为主的5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和延安地椒羊为主的800万头家畜养殖基地的“43158”工程,吸纳了大量贫困富余劳动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截至2018年达到10786元,其中第一产业占总收入50%以上。
  延安市与陕西省内的西安、宝鸡以及省外的江苏无锡、广东珠三角地区几个城市开展劳务合作,向贫困劳动力提供外地企业就业岗位信息,有组织地转移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延安市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省内多、省外少的情况。从主观因素看,延安市的贫困劳动力大多家庭拖累大,思想相对保守,不愿意出去打工,组织大规模到外省打工求职的队伍较为困难。从客观因素看,延安市自然环境适合农业发展,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这成为本地许多贫困劳动力就业的首选。几年来,延安市贫困劳动力累积转移36449人。”延安市就业服务处主任李驿锋介绍。
  延安市加大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建设,与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合作相结合,就地就近吸纳就业。延川县与流转土地的企业合作建设就业扶贫基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黄龙县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生态农业、开展中蜂养殖等,建成标准化中蜂养殖示范场30个,养殖中蜂8.8万箱,为1634户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人均增收近1.2万元。富县、洛川县、宜川县依托苹果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开展果树修剪、苹果电商、种养殖等培训。
  2017年以来,延安市推行以苹果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通过研究细分市场,以及分级分拣、冷藏冷链、品牌营销、精深加工等措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累计建成智能选果线56条、品牌直销店331个,通过向二三产业延伸,创造就业岗位,充分带动了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延安市重点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特设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两年来,该市累计开发了8877个公益性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
  宝塔区以“幸福互助院”为平台,以“五保户”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及深度贫困人员为服务对象,让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在自身实现稳定就业脱贫的情况下,帮助更多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形成了“一岗双助”的好做法。 
  引导创业走上致富路 带动就业实现脱贫梦
  延安市对贫困劳动力提供政策支持,引导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创业。他们通过“培训+创业”的扶持模式,对自主创业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免费创业培训,指导县区优先将创业担保贷款用于棚栽种植、山地苹果种植、家畜养殖等行业,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简化贫困劳动力申请创业担保贷款的程序,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优先发放贷款;对把创业实体开设在创业孵化基地的贫困劳动力,减免租赁费、水电费、网络费等费用,为贫困劳动力减轻创业成本;对创业成功的贫困劳动力,按政策给予一次性3000元创业补贴。
  近年来,该市共向346名贫困劳动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93万元,向178名贫困劳动力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53.4万元。
  今年32岁的赵洋洋是延安市安塞区镰刀湾镇罗居村村民。他家境贫寒,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一个偶然的机会,赵洋洋看到了一则关于梅花鹿养殖的报道,发现安塞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合梅花鹿养殖,梅花鹿产品开发研制前景广阔。“当时,我觉得梅花鹿养殖是一条创业致富的好路子,便决定养梅花鹿。”赵洋洋说。
  缺乏创业资金让赵洋洋非常苦恼。安塞区人社局、安塞区就业服务中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他,并迅速为赵洋洋的养鹿基地提供32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难题。
  然而,赵洋洋的创业之路走得并不顺利。安塞区就业服务中心和镰刀湾镇服务中心联系省外一家梅花鹿养殖基地,让赵洋洋学习梅花鹿养殖技术。回来后,赵洋洋摸索出一套适合在陕北养殖梅花鹿的经验,实现了梅花鹿养殖增产优质的目标。目前,赵洋洋的养殖场已有203头梅花鹿,每头梅花鹿纯利润6500元,毛收入80多万元。
  为了带动贫困户脱贫,赵洋洋和镇政府谋划,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贷款1万元以入股的形式加入他的养殖场,年底给贫困户分红。目前,有17户贫困户入股了赵洋洋的梅花鹿基地,每户每年至少获得1200元的分红。赵洋洋实现了从贫困人员到致富带头人的转变。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促进群众增收脱贫
  延安市积极引导贫困劳动力发展当地特色文化产业,提升技能,实现脱贫致富。近年来,该市累计组织13558名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
  黄龙县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旅游培训。这些贫困劳动力接受培训后,或成为导游,或到当地农家乐工作,实现增收脱贫。安塞区大力开展文化技能培训,培育了一批腰鼓、剪纸、旅游讲解能手,实现就业脱贫。同时,该区邀请西安音乐学院的老师,为安塞区热爱唱歌的贫困劳动力授课,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田爱莲家住安塞区武家湾村,2008年开始向安塞区民间文化艺术创始人李秀芳学习剪纸。2017年3月,田爱莲在安塞区马家沟村成立了她的工作室。
  2018年3月,安塞区在徐家沟移民安置点建设“社区工厂”。田爱莲投身脱贫攻坚,将工作室从原址搬到徐家沟移民安置点,并主动招收安塞区有民间艺术技能的贫困劳动力,进行剪纸、刺绣、农民画、拼布图创作。2018年6月,田爱莲工作室被安塞区人社局评为“安塞区就业扶贫社区工厂”。目前,田爱莲工作室共吸纳贫困劳动力46人。
  记者走进田爱莲工作室,看见两位员工正在腰鼓上作画,旁边摆放着许多剪纸作品。一名员工告诉记者:“我们原来都是贫困人员,在工作室接受了剪纸、作画培训,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实现了脱贫。”田爱莲说:“我们为进入工作室的人员提供创作平台,采取‘个人创作、共同出售、个人受益’的模式,帮助贫困劳动力脱贫。”
  延安市人社局局长刘小鹏说:“2019年5月,延安市整体实现脱贫,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人社干部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原则,强化政治担当,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不断加大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人事人才扶贫工作力度,做到就业扶贫村村过硬、户户过硬,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