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回乡办社创业 情牵旧址保护
——记市五届人大代表马翠贵
    ●马翠贵与村民一起收集整理历史文物
  本报记者 肖金雄
  “为回访当年在吊儿沟上过学的学生,我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走访了200多座城市,行程八万多公里,这是我从吊儿沟出发到全国各地走访的路线图。”在宝塔区青化砭镇庙墕村吊儿沟的合作社办公室里,皮肤略显黝黑的马翠贵指着贴在墙上的一张手工绘制的路线图,用缓慢的语速讲述他访问吊儿沟历史人物的艰辛历程。
  回家乡创办合作社
  14岁时,马翠贵离开吊儿沟到当时的安塞县城求学(当时的庙墕村属安塞县)。高中毕业后,马翠贵在安塞县开始创业,起初他在县城开了一家汽车修理部。因为人诚实,又聪明勤快,马翠贵汽修部的生意比其他同行的生意明显要好。凭着务实勤奋,他在生意场上打开了一扇门。
  伴随着日积月累,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3年后,恰逢当时安塞县(现为安塞区)石油大开发黄金期,马翠贵抓住机遇,购买了三辆油罐车,干起了运输原油的行当。
  在原油运输领域,马翠贵干了近三年时间。经过多年打拼,马翠贵在城里买了楼房,积累起较好的经济基础。
  2012年,马翠贵带着深爱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青化砭镇庙墕村吊儿沟。
  “我出生在吊儿沟,童年又在吊儿沟度过,我对吊儿沟有特殊感情,所以我选择在不惑之年返回这里创业,让我与吊儿沟山水人紧紧连在一起!”马翠贵说出了他的心声。
  回到家乡后,马翠贵创办了延安市宝塔区丰润草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7人。2012年,马翠贵办起了存栏400只的舍饲养羊场,社员杨海宏与杨开明也在马翠贵带领下办起了养羊场与养猪场。
  随后,在合作社基础上,马翠贵又投资200余万元创办了延安市老粮仓石磨面加工厂。石磨面加工厂建成后,马翠贵又带领社员流转村上耕地160余亩,大规模种植五谷杂粮,建成了方圆最大的杂粮种植基地。走进杂粮种植基地,成片的作物如碧绿地毯,迎风摇曳,长势喜人。此外,马翠贵还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种植60亩黄芪。
  加工厂建成,销售成了头等大事。为扩大销售渠道,马翠贵又吸纳年轻人惠启厚加入,让老粮仓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全国各地。
  采访期间,马翠贵正忙碌着为老粮仓牌石磨面换包装,工厂暂时停产。
  马翠贵说,他要通过“合作社+养殖场+加工厂”的模式,带动更多社员、村民脱贫致富。
  2018年,马翠贵的延安市宝塔区丰润草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评为全国AAA级百佳信用示范合作社。
  寻访吊儿沟革命史
  1938年,在徐特立建议下,党中央在吊儿沟创办了中共中央第一所边区中学。此后至1947年,党中央先后在这里创办过鲁迅师范、战时儿童保育院、行知中学、边区师范、中央行政学院家属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后方医院,曾是安塞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马翠贵说:“儿时他经常听老人们讲吊儿沟的红色故事,觉得吊儿沟是个伟大的地方,甚至有种作为吊儿沟人的自豪感。”
  在创业之余,马翠贵也开启了全国回访之路。马翠贵说,那时他好像着了迷一样,整天想着回访曾在吊儿沟上过学的学生,而妻子并不同意。“为此,我经常打着考察生意的名头,长时间在全国各地回访当年在吊儿沟上过学的老同志。”马翠贵说。
  而当年学生娃娃,如今已是耄耋老人,还有部分可能已经辞世,回访之路是否顺利,是摆在马翠贵面前一个大大的问号。
  实践证明,回访之路并不顺利,而是一路充满艰辛与不易。
  据马翠贵讲,2017年,他在兰州回访一名曾在吊儿沟的学生时,当时这名老同志年龄较大、行动不便,他通过当地的老干部工作部门联系其家属,希望能回访一下老人,结果对方不同意。为此,马翠贵在老人的楼下等了整整两天,最后才见到了这位当年曾在吊儿沟上过学的学生。
  马翠贵说,这位老人因不能坐立,只能躺在床上,听力也有所下降,所有这些都为这次回访增加了难度。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马翠贵完成了回访。
  回访老革命是一件耗时耗力烧钱的事情。“我花费了5年多时间,跑遍了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近200座,行程8万多公里,先后花费近40万元,走访了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以及红色后代,征集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史料、照片、物件等。”马翠贵说。
  2018年,北京育才学校(前身为吊儿沟战时儿童保育院)邀请他去北京参加80周年校庆,当时马翠贵因资金问题已无力再去北京参加校庆活动,得知这一情况后,青化砭镇党委书记高龙与镇人大主席高龙格外重视,积极联系马翠贵并支持他前去参会,同时两人还各给予马翠贵5000元资助。
  马翠贵,这次参加北京育才学校80周年校庆时,他有幸见到了当年在吊儿沟延安保小、边区中学上过学的老革命家,现场聆听了他们的演讲,这次校庆让他对吊儿沟的红色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
  为保护旧址鼓与呼
  “吊儿沟是我的家乡,我自幼受到吊儿沟红色精神的教育,所以吊儿沟的一举一动我都格外关心。”马翠贵坦言。
  2013年,持续强降雨后,吊儿沟革命旧址损毁严重,出现窑洞坍塌、校园下陷等灾情。
  马翠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此情况下,他拿出个人做生意积攒的部分资金,修通拓宽了马路至旧址的道路,可使车辆直接开至旧址院内。此外,他在旧址院内开挖了水渠,平整了校园,并加固了没有坍塌的10孔窑洞。
  近年来,为防止水土流失,马翠贵还个人出资对旧址房前屋后进行绿化。
  来到吊儿沟旧址,一个长方形的院落内,栽满间隔相对规整的各类树种,一棵棵新栽树木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婀娜多姿;抬头远眺,窑洞脑畔山体上笔直翠绿的松柏树种有序排列,绿意盎然,美不胜收;随之,沿着硷畔上的小径前行,硷畔下方插满葱茏翠绿的成年树木,站立硷畔,清风徐来,树木摇曳,神清气爽。
  2016年,马翠贵当选市五届人大代表。在市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上,马翠贵联名其他11名代表,郑重提出了《建议政府恢复吊儿沟革命旧址》的建议。2016年9月份,吊儿沟革命旧址被批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7月份,吊儿沟革命旧址又被升格批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省文物局正在积极开展旧址恢复的前期工作。
  马翠贵表示,2018年以来,他多次往返西安,了解旧址设计规划等情况。目前,省文物局列支的吊儿沟革命旧址前期300余万元专项资金已经到位。马翠贵表示,相信在各级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久之后,吊儿沟革命旧址将会面貌一新,成为新时代红色教育宣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