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樊九平:“草根调解员”调出和谐音
    ●樊九平正在调解村民矛盾(右一)
  本报记者 杜音樵
  “1997年,村里朱某的大黄牛丢了。我们四处打听、调查,终于找到了事主并拿到赔偿。”“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樊九平说,那是他参与的第一次调解。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这是甘泉县桥镇乡自“九平调解室”成立以来的真实写照。这些“草根调解员”奔走在田间地头,充分发挥着人熟、威望高、经验足、办法多,善于穿针引线的优势,调处农村各种棘手矛盾,用“民调”的办法补齐了“官调”的短板。
  说起“九平调解室”,当然要从樊九平这个调解带头人说起。樊九平是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支部书记。1997年,29岁的他学习说书回乡后,遇到了村民丢牛事件。经多方了解,樊九平得知,安塞一男子在卖牛时,顺手牵走了村民朱某的牛。“起初对方不承认。”樊九平说,化解这种矛盾,基本要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最终,对方承认卖掉了牛,并且按照当年市场价1300元给予赔偿。
  为人热心,处事公道,常常把别人的麻烦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22年来,远亲近邻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扰,直接找樊九平。他告诉记者,很多矛盾纠纷本质上是法与情之间的纠缠,调解就是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我在调解实践中往往能找准这个平衡点,让人满意,甚至皆大欢喜,也能从中感受到自身价值。”
  作为一名乡村调解员心里要装得下“麻烦”、装得下“群众”,不怕务工,不计报酬,无偿调解,樊九平有时外出调解的交通费、伙食费都自己负担,也不计较当事人的冷言冷语,在调解新庄科村王某与安塞打井队致伤赔偿纠纷时,先后三次去医院协商,最终为王某赔付医药费、误工费、二次手术费等共计20万元,一次性了结。
  刘某雇用张某开车期间,张某私自骑摩托肇事致死案,张某家属多人到刘某家里大闹,樊九平先后两次去甘泉协调处理,最终以7万元赔偿费用调解成功。
  2018年4月20日,桥镇玉芽沟村民刘生东在院子修平房,因为影响到邻居李广成家的出行,双方互不相让,僵持不下,特意请樊九平来调解事端。查看宅基地手续,现场丈量,刘家没有多占,但平房修起后却影响到李家的出行。樊九平从邻里相处之道出发,讲述“六尺巷”的故事,提出“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解决方案。通过耐心沟通,两邻居各退一步,刘生东主动将平房后移5米,作为回报,李广成则给老邻居干两天活帮助修建。“化干戈为玉帛”,这事很快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刘李两家也成为全村邻里相处的典范。
  就这样一件件、一桩桩的实例,树立了自身良好形象和大家的赞誉。
  据了解,截至目前,“九平调解室”共化解各类纠纷135件,占桥镇全乡纠纷总数的92%,调解成功率达到96%以上,群众形象地称“九平调解室”是为化解群众纠纷的“和事佬”、善解百姓心结的“金钥匙”。
  甘泉县也以此为契机,通过开展“九平式调解组织”创建,涌现出了曹宏伟、贺兰柱、郭兰成、李继福、南志文、张启明等一大批“九平式”优秀调解员,他们立足村情民意、着眼长远,创新机制,勇于担当,统筹协调,讲究策略,注重效果,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有力提升了全县社会治理水平和能力,使“九平式调解”模式成为甘泉县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中的一个“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