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迷人的延安红 神奇的延安绿
——“一带一路”外国主流媒体人眼中的延安
  本报记者 乔建虎
  6月28日至29日,来自阿根廷、巴西、智利、意大利、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的近40名主流媒体记者组成的“壮丽70年·见证延安‘红’”“一带一路”主流媒体聚焦延安大型采访团走进延安,深度走访,感受革命圣地延安的新风貌,并以“外眼”视角看延安变化,向世界传递延安声音,讲好延安故事。
  记者跟随外媒记者走进吴起县,安塞区、宝塔区,现场倾听这些外媒报人来延的感受,提到延安,不少外媒报人说:这是一个美丽迷人的城市。
   延安红色文化真有魅力
  到革命旧址、观红秀演出、学非遗剪纸、打安塞腰鼓……两天时间,采访团成员对延安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红色”。
  在枣园革命旧址,外媒记者们走进窑洞里,仔细观看墙上的照片和桌子上摆放的物品,感受中国红色革命精神,并在五大书记铜像面前合影留念。
  “虽然我对中国的革命历史了解不多,但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我了解到枣园是一个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地方。”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记者阿米鲁尔·宾·穆罕默德·沙加迪说。
  在东方红剧场,外媒记者们观看了大型实景演出《红秀延安延安》,观看演出后,来自斯里兰卡兰卡之镜网站的编辑沙妮卡·贾亚塞克拉说:“这场演出令人印象深刻,灯光与华丽的舞台交相辉映,演员们饱含感情的表演,让观众仿佛回到了故事发生的年代,看到了中国革命战士们的奋勇抗争。”
  提到这一天的收获,外媒记者们纷纷表示,这里的红色文化真有魅力。
   延安由“黄”变“绿”令人震撼
  “原来的吴起县漫山放牧,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群众广种薄收,是有名的贫困县。1999年,国家启动退耕还林政策,要求延安从‘兄妹开荒’变为‘兄妹造林’。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吴起实现了从‘半黄半绿’到‘一片碧绿’再到‘整片深绿’的转变。”
  “从1998年全面实行退耕还林以来,吴起县推动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县的林草覆盖率已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目前的72.9%,土壤年侵蚀模数由1997年的每平方公里1.53万吨下降到目前的0.5万吨,年降雨量已由1997年的478.3mm增至2017年的587.5mm,五级以上的大风已由1997年之前的年均19次降为5次。”
  ……
  随着展馆的工作人员对吴起退耕还林介绍的深入,不少外媒记者竖起拇指说,也是一个中国奇迹。
  来自《阿富汗时报》的副主编赛迪奇·胡赛尼说:“这次随采访团来到延安市吴起县,了解了这里的往昔与今日,听到了吴起治沙动人且传奇的故事,所到之处,都令我感到震撼。”
  巴基斯坦黎明新闻电视台记者穆罕默德·伊姆兰在走访延安吴起县退耕还林纪念馆后,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九张照片,表达了自己对这里从“黄”到“绿”转变的深刻感受。他说:“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延安人勤劳、智慧、团结的精神风貌非常可贵。”
  延安苹果产业发展模式值得推广
  “巴基斯坦也种植苹果,但面积没这么大,今天参观之后我觉得这里不仅种植面积非常大,而且采用的种植方法也非常科学。”来自巴基斯坦的今日巴基斯坦报记者比拉尔艾哈迈德萨博利说。
  当外媒记者走进宝塔区柳林镇后孔家沟村苹果基地,一眼望去,这里的果树郁郁葱葱,长势十分喜人,外媒记者在果园里观看、拍照、采访。
  “树上套的袋子是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要给塑料袋里面装土挂在树枝上?苹果是怎么销售的?”
  当外媒记者了解到延安市根据科技,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苹果,并通过分级分拣、冷藏冷链、“互联网+”等多种方式进行苹果营销时,纷纷表示,延安通过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特色苹果,让当地老百姓过上富裕生活,这种方式值得总结推广。
  《阿富汗时报》副主编赛迪奇·胡赛尼说:“延安苹果从生产环节到营销环节都落得很实,是一种很好的产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