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中学新校区 ●建在德馨园小区的宜川县第五幼儿园 ●宜川中学操场 ●宜川中学图书馆 ●交警为城关小学师生讲解交通安全知识 ●宜川中学课间活动(资料照片) ●第五幼儿园的孩子们在户外活动(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常青
多年来,宜川县委、县政府始终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建设教育强县为目标,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狠抓教育教学改革,全力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5年“双高双普”顺利通过省上验收,2016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全省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与学生发展现场会、全省基础教育科研工作会和全国首届学生自主化教育管理现场观摩暨培训会先后成功在宜川召开,宜川中学高考六项指标连续13年名列延安市各县区前列,职教中心“单招”考试四项指标连续11年位居延安市各县区第一,走出了一条以落后经济承载知名教育品牌的发展路径。吸引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3000多个团队、6万余人来宜考察学习,教育已成为推动宜川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继黄河壶口瀑布对外宣传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历届宜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而结的硕果,他们始终将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教育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为切入点,凝心聚智,主动作为,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实际成绩谱写教育新篇章。
1 夯实基础改善教学环境
“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这是宜川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真实写照。
整齐的教学楼、开阔的操场、完善的教学设备、美丽的校园环境……走进宜川中学的校园,就如同漫步于别致的公园一般,一律的红瓦白墙,处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孩子原本在西安上初中,我们宜川中学新校区建成以后,孩子回来上学,不论是硬件环境,还是师资力量,都不比西安差。”宜川的李女士虽在市区工作,却毫不犹豫地将女儿送到宜川中学上学。
宜川中学的校园建设,只是宜川县推动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宜川县挥动如椽大笔,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书写了宜川教育的鸿篇巨制。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以“资金优先保障,人员优先配备,项目优先安排”的“三个优先”为原则,县委、县政府坚持做实基础教育,做优高中教育,做强职业教育,做活民办教育,项目建设成为宜川历史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大、项目建设最多的时期,有力保证了宜川县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宜川中学副校长赵永平介绍,学校2016年9月迁入丹州新区校区,被誉为“陕西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全国学生自主教育的一大样板”,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县上累计投入5.23亿元,新建校舍10.5万平方米,维修校舍5.3万平方米,硬化、软化操场1.6万平方米,配备教学设施设备26.7万件(台)、图书31万册。特别是着眼长远,高标准实施了总投资4.5亿元的迁建工程,成为全县有史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得到了延安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宜川县第五幼儿园创建于2010年8月,原址位于宜川县党湾小学院内,校园小、孩子多,没有办法满足幼儿教育的需求,2015年迁入县德馨园小区,2016年更名为宜川县第五幼儿园。新建的幼儿园占地面积3416平方米,建筑面积2423平方米,绿化面积1190平方米,活动面积1890平方米,洗漱室、休息室、活动室齐备,钢琴、多媒体等设施一应俱全,户外活动区域,各种运动设施布局合理,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自由、自然的氛围。第五幼儿园成为管理高效、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幼儿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现代化教育品牌园。
近五年来,全县累计投入10.23亿元用于教育事业发展,年均投入占全县财政总支出始终保持在20%以上,新增财力全部用于教育事业。一个个看似简单、枯燥的数字背后,记录着全县教育的发展和成长,见证了教育事业交给宜川人民的一份满意答卷。
2 创新管理打造高素质队伍 作为宜川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李春宁是幸运的,因为在她的从教生涯中,背后是学校的管理模式为她保驾护航,让她快速成长。
今年35岁的李春宁是西安人,2007年8月来到宜川中学,担任语文老师。经过12年的磨砺,她现在是宜川县语文教研组组长,成为学校里最年轻的学科带头人。
“学校特别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并有一套成熟的机制帮助我们快速成长。”李春宁坦言,“初来乍到,学校在生活和教研方面都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很快安下心来工作。”打造一支德技双馨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
“不断完善教师成长机制,就是为了让教师自觉自发立足岗位,积累专业技能,展示自我价值,实现职业理想。”县教育科技体育局局长赵军星说。
校以师名。宜川县不断完善名校长、名师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机制,通过到北京、西安等多地名校跟岗学习、专题研讨等方式,培养一批省市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校长、名师,发挥名校长、名师的带动辐射作用,推动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仅宜川中学就有正高级教师2名,特级教师3名,高级教师119名,一级教师110名,初级教师277名,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教师各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省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40名,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优秀的师资保障。
一路思索一路走。“加大投入,尽可能提升教师待遇,保障教师社会地位,实行正向激励机制,同时对教师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尤其是新进老师,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为解决外地籍教师住房问题,县上无偿划拨土地40亩,实施了投资1.6亿元的宜中教师公寓楼建设项目,今年下半年就能入住,提振了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县教育科技体育业务股股长王鸿涛介绍道。
城关小学副校长薛长琼,作为一名有20年教学经验的能手,深知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牢记责任、甘于奉献,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努力做“有精气神的教师”,用情用爱用心走进学校生活,2018年获得陕西省优课一等奖。学校则坚持人才强校战略,致力于组建一支博学笃实、善思能研、德业齐修的教师队伍,把冰冷的制度转变为有温度的帮助,谈心、引领、指导,创造机会、搭建平台,提升青年教师实战能力,帮助其快速成长。一年时间,新进教师迅速成长为学校骨干力量。目前,全校有陕西省学科带头人3人,陕西省教学能手6人,延安市名师1人,延安市学科带头人3人,延安市教学能手16人,县级骨干教师15人。
深化教师职称改革,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近年来,宜川县积极采取激励帮扶措施,建立“请进来,促进教研资源共享;走出去,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机制,推动每位教师专业上的成长发展,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群贤毕至,铸魂固本。宜川这支由多名高素质、优秀的教师组成的团队,必将带来教育理念的激情碰撞,给宜川教育带来勃勃生机。
3 特色办学培养多元化人才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果是甜的。每一颗“甜果”都摇曳着生机,每一张笑脸都绽放着希望。
走进宜川县城关小学,孩子们天真烂漫、热情大方,他们纷纷表示,“除了学习,在学校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在这里,几乎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幸福快乐地成长。
宜川县城关小学作为红军小学,创建于1905年,学校围绕“乐·成”的核心理念引领学校发展,奉行“让成长充满精彩的故事”的办学理念,以“人人参与,个个精彩”为宗旨,从2014至2016年连续举办了三届“花开系列”艺术节,分别以“花开的声音”“花开的芬芳”“花开的盛宴”为主题。内容丰富多元,包括泥塑、纸艺、蔬果造型、彩绘涂鸦、厨艺展示、文艺展演等。特别是2017来以来,成功举办了“星星的故事”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了“语文节”“数学节”“英语节”“科学节”“美术节”和“音乐节”六个学科节。2018年又相继举办了“星星的梦想”校园文化艺术节,把六个学科节整合为“科学节”“文艺节”和“美艺节”三个体系活动,学生们的作品质量明显攀升,有制作或组装的电动类作品,有依据大气压原理制作的人工喷泉、自动饮水器,也有依据滑轮原理制作的滑轮组合,一部分作品申报参加了“陕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其中,武术节目《精忠报国》被推荐到延安市展演,文艺节、美艺节参与舞台表演节目学生近1000人次,整个艺术节培养的解说员、主持人达150余人。
新时代,教育要有新担当。“努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特色发展高中教育。”正是这样的发展目标,激励着宜川县全体教育工作者全力以赴,一路高歌。
按照“城乡一体、合理布局”的原则,针对乡镇生源向县城集中的现状,县上坚持超前谋划、稳步推进,先后撤并、改制乡镇学校14所,新增幼儿园9所,改扩建学校15所,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云岩、集义两个重点镇为两翼的教育发展新格局。特别是2016年,出台了《宜川县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和《城区教育规划布局调整方案》,宜川中学整体搬迁后,成立了第一小学,改制了初级中学,解决了择校、大班额等问题。2018年,全县适龄儿童和少年入学率达到100%;2017年,宜川中学成功创建成省级示范高中,公办幼儿园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5.8%。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生之计,莫如树人。”改革创新、培养人才,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些细而又细、实而又实的计划为宜川教育的发展绘制了熠熠生辉的蓝图;“敢于追梦,努力奔跑,脚下有路,心中有光。”一串串数字、一个个荣誉,体现了宜川人扑下身子抓教育、开动智慧干成事的拼搏精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一代宜川教育人的坚强信念,他们将继续以站高望远的精神锐意创新、追赶超越,谱写教育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