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家园,美丽临镇”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正在开展 ▲正在运作的4.0智能选果线 ◀村民的西小瓜丰收了 ▲镇党委负责人为群众宣讲精品果园的好处 ▲党员干部帮贫困户铺黑膜 ●硕果累累的精品果园 通讯员 郭艳艳 本报记者 王爱荣
盛夏时节,行走在宝塔区临镇镇的塬峁川道间,一片片果园满目青翠,一座座弓棚整齐划一,一个个村庄美丽宜居。随着近几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全镇人民乘着振兴之风,以辛勤的耕耘向着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百姓富的繁荣景象大步迈进。
遍地产业生“黄金”
临镇的7月,似乎格外不同。这里的7月是被汗水渗透的,咸咸的;是被烈日烘透的,热热的;是被笑声沁透的,甜甜的,到处是繁忙,到处是喜悦。
在那高高的塬上,果树享受着盛夏的阳光雨露,圆滚滚的苹果也在袋子里蓄积力量、茁壮生长。“再过三个月,今年的苹果就成熟了,可要把这些‘宝疙瘩’给伺候好喽。品质好的论个卖,价钱翻了一番呢!”庙塬村贫困户寇福华在农忙之余抽起了旱烟,看着被精心打理过的园子,眼里满是丰收的期许。
一直以来,临镇镇塬上的苹果就是农民的致富果。2016年以来,全镇注重精品管理,从深入推进“515精品”工程(每个果树专业村抓50亩示范园,投资1万元每个村抓一个5亩精品园)到升级为“155”工程(每村选定一个100亩的示范园,再从示范园中选定50亩的精品园,每亩精品园政府还给果农500元的资金或物资支持),再到全面推行整村推进精品园建设工作,临镇苹果产业向标准化、有机化、特色化、高效化方向迈进,全镇果农建精品园、产精品果、打有机牌,发展劲头十足。
现在,像寇福华一样,许多果园因为管理标准提高,果品质量变得更好,苹果还没成熟,就早早被果商预订了。
“种得多不如卖得贵。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是我们当下苹果产业发展的趋势,‘精而少’的路子不仅迎合了市场的需求,还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收入。”镇党委书记刘催保说,较高的收益让大家从之前的抵触间伐、拒绝精品管理到现在的主动接受,全镇果业全面进入了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4.0智能选果线和1500吨的气调库都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10月份待苹果成熟,果农们在上线选果后可以分级定价,也可以贮藏待来年销售。产业链条的延伸让果农收益大幅提升,全镇六成以上果农户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谈起果业后整理,刘催保信心满满。
据悉,临镇镇辖24个行政村,现有苹果面积4.7万亩,其中苹果专业村18个,去年全镇苹果产量达6.3万吨,苹果产业收入已经占到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8%以上。
塬上苹果能致富,川地蔬菜也能带领群众奔小康。
“大棚里的西瓜熟喽,吃完饭一定要过来吃。”贫困户许玉英笑着招呼左邻右舍,在夏日明媚的阳光下,她质朴的脸上溢满了幸福。许玉英是临镇镇碾盘沟村人,患有精神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儿子叶士龙的身上。
为了帮助这个家庭走出困境,支部组织村上年轻党员开展了以“扶贫帮困党员先行”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全程帮助他们建棚。
如今,叶士龙的大棚里已经种满了西瓜,“我的瓜现在都不够卖了,最高能卖四块钱一斤,等瓜卖完了,还能种一茬蔬菜,这利润可大着呢。”说起他的大棚,这个平时沉默的汉子也忍不住滔滔不绝地说起来,骄傲的神情中满是对生活的希望,他积极的劲头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为了鼓励更多的群众通过大棚产业致富,2010年开始,镇政府为每户贫困户每棚补贴11500元,每户最多补贴2棚,普通农民每米自筹25元,其余均由政府补贴,将大棚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去年以来,全镇新建弓棚200余座,现已受益;觉德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建棚1700余座,产值突破3000万元。
如今,2000余座弓棚在临镇绿色静谧的川道上蜿蜒,以觉德村为中心,辐射碾盘沟村、付家湾村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已基本形成。“临镇西瓜”“临镇小瓜”正逐渐成为消费者青睐的特色名片。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发展有势头,农民致富就有奔头。近年来,全镇坚持以农业产业为抓手,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推进产业由增产向提质增效转变,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按照“塬面苹果、川道蔬菜、拐沟养殖”的总体布局,坚持“强果、扩菜、壮畜”,不断将农村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去年,全镇实现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产业、就业全覆盖。其中,85户贫困户以苹果为主导产业,18户贫困户以棚栽为主导产业,19户贫困户以畜牧为主导产业,40户贫困户重点解决就业。圆满完成56户112人在册贫困户退出任务,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完成有劳动能力在册贫困户长效产业全覆盖。
青山绿水见“风情”
“听说这次环境评比中你们家又拿上流动红旗啦,‘爱好人’就是不一样,下次可该我们家了。”饭后的闲谈声让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充满了温暖的烟火气息。
走进临镇镇石村,房前屋后绿树掩映,前行道路宽敞平坦。置身其中,青山绿水环抱,蓝天白云笼罩,整个村庄安静而祥和,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过去,村民对保护环境没啥概念,农膜、秸秆以及生活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禽畜乱跑。现在通过持续深入的宣传引导,村民们都自觉投入到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来,把自己房前屋后和田间地头的环境卫生搞好了,讲文明、讲卫生、革陋习、树新风的良好风气也营造起来了。”谈起村子的变化,村支书刘宏祥感慨道。
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全村每月开展一次“改善环境从我做起”评比活动,组与组、户与户进行比拼,对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整治家庭环境卫生和评比中优秀的给予相应的物资奖励并颁发流动红旗,对于评比中不配合且环境卫生较差的家庭在全村范围内通报批评。评比活动掀起了全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高潮,干净整洁、清新舒适、美丽宜居已成为石村的一张靓丽“名片”。
石村的变化是临镇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一个缩影。
宝塔区临镇镇辖24个行政村5031户1.9万多人,镇域面积568平方公里,点多面广、战线散长是该镇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面临的客观形势,也是攻坚难点所在。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近年来,临镇镇以打造“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抓好农村清洁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村亮化工程、垃圾分类处理工程、农村改厕工程、污水处理设施工程,一步一个脚印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镇上坚持“水岸同治、标本治理”,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常态化;以多种形式积极鼓励村民参加集体卫生活动,下大力气改变镇村环境面貌;加大对畜禽养殖、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三大重点领域的深度整治,加强镇村环卫设施建设,加快垃圾填埋厂、污水排放处理设备的投入使用。
目前,全镇24个行政村均创建为生态乡村,已建成农村人居环境试点示范村5个,清洁乡村创建率达100%,生态乡村创建率达100%,美丽宜居乡村创建率达21%。全镇乡村面貌日新月异,打造了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美丽乡村。
家家户户有“故事”
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非常重要,在这方面临镇镇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好故事传递正能量。为了搞好乡风文明建设,今年我们开展故事分享会、十星级文明家庭、‘一帮两带’帮扶贫困家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挖掘和表彰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家庭和先进个人,营造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氛围。现在,在任家塬,每家每户都有乡风文明、传递正能量的好故事。”任家塬村党支部书记刘佰生这样说道。
有多年如一日细心照料瘫痪妻子的马珍明;孝敬父母、被全村人争相称赞的刘忠来;夫妻恩爱、携手勤劳致富的周钦峰夫妇;几年如一日侍奉婆婆的苏启花……这样孝老爱亲的故事不胜枚举。
“以前大家只比兴业致富的能力,现在有了家庭故事分享会还比谁更尊老爱幼、言谈举止文明、庭院干净整洁呢。”任家塬村妇联主任兰静说。
崇尚文明、弘扬好家风的新风尚在任家塬村蔚然成风。
村民付巧花对此深有感触。她早年丧偶,家里频遭变故,久而久之,变得少言寡语,自闭自卑。“起初,我不愿意走出来。兰静一次次地劝我,我才参加了最美家庭故事分享会,听了大家的故事,我又讲讲自己的故事。没想到我的分享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窝在我心里多年的憋屈一股脑全没了。”付巧花说,现在自己充满了正能量,整个人干劲十足。勤劳踏实、坚强能干的她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也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的灵魂工程,对此,临镇镇牢牢抓住了“三个关键”。
关键是做好全覆盖宣传动员。镇上通过党员远程教育、“村村响”广播、村务公开栏和政策宣传册等形式,引导广大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厉行勤俭节约,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使移风易俗的观念入脑入心。
关键是完善好各项制度。全镇每个行政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并把乡风文明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成立完善村级自治组织,规范农村红白喜事操办管理制度。
关键是丰富文化内涵。积极鼓励各村通过开展“道德模范”评比、乡风评议和文明家庭、文明村创建等活动,引导村民树立乡风文明新观念、淳化乡风民风。通过“红黑榜”评比进一步弘扬孝老爱亲、邻里和睦、最美庭院、勤劳致富和文明诚信等充满正能量的行为;对不讲道德和不文明的行为进行曝光,以正反典型、奖优罚劣、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村风民风。
乡风文明建设有效激发了农村的“精气神”,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治理有效显“活力”
头雁展翅群雁飞。乡村振兴,带头人是关键。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临镇镇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移,把加强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全镇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村民自治实践,给乡村治理装上了一个动力强劲的火车头。
“以往,农村基层基础工作不好做,办事难、效率低,群众抱怨一片。为了改变现状,我们着力选好村‘两委’班子,规范党员管理,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我们把优秀村民培养为党员,从优秀党员中培养支部书记。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让村民们全都参与到村里大小事中来,激发出大家建设村子的热情。”付家湾村支部书记李军说,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家都拧成一股力,村子已然是一个和谐、充满活力的大家庭。
自治是乡村治理的核心。今年来,临镇镇因地制宜,在“党员承诺”和“党员设岗定责”上做文章,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全镇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以“扶贫帮困党员先行”等各主题党日活动,帮助贫困群众建产业、助生产;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村为单位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村霸;健全民主议事、财务公开、村务监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引导群众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理性合法地表达诉求,最大限度地凝聚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正能量。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临镇上下变得“不一样”了。产业转型发展、融合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让群众致富渠道越来越宽;农民创业者层出不穷,农村发展机会被更多的人捕捉;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新思想、新观念激荡着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基层组织加强,乡村治理正开始新的有益尝试……在乡村振兴路上,临镇人民正在向着“幸福梦”努力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