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延安:多措并举确保淤地坝安全度汛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在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然而我省的淤地坝大多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资金和技术等制约,防洪标准普遍较低。量大面广的淤地坝安全隐患多,特别是一些病险淤地坝多位于村镇、县城的上游,犹如群众头上的“一盆水”,威胁着群众的生命安全,成为我省防洪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和影响防洪安全的突出隐患。
  延安市淤地坝数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按照“信息报送不失误,库坝安全不垮塌,联合调度不违规,技术支撑讲科学,重大灾害不死人”的总基调,延安市提前备汛,未雨绸缪,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一道道坚固的防线。
   提前备汛 未雨绸缪
  “延安市目前共建成并保存淤地坝11506座,其中骨干坝649座,中型坝1855座。这些坝有的是单个修建,有的像长藤串瓜,一个沟道从上到下好几座坝,一旦溃坝,后果不敢想象。”6月10日,说到淤地坝的防汛任务,延安市水保队队长韩宗军深感责任艰巨、压力重重。
  6月才进入主汛期的延安市从3月初就开始提前备汛。
  “我们区有200多座淤地坝,任务量大。从2月初就开始逐坝编制防汛预案。根据每个坝的实际情况,今年的预案强化了针对性,一坝一案。4月中旬开始,落实责任人逐坝进行汛前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处理,消除一切安全隐患。没有办法立即处理的,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宝塔区水保队队长刘雨说。
  截至5月下旬,延安市第一轮淤地坝汛前检查已结束,共发现各类问题27个,由延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文,用“一县一单”的形式通报至各县区人民政府,限期整改。为加强跟踪督办,市水保队还对每个坝的问题建立了台账,429个坝分门归类。 
  夯实责任 筑牢基础
  “铜锣快速敲击,表示准备转移,急速敲击和手摇报警器响,则表示险情加重,要立即转移。”记者在宝塔区临镇镇老牛沟淤地坝前看到,在淤地坝防汛责任人公示牌上,详细写着各责任人的姓名、职务、手机号、宝塔区防汛值班电话等信息。更特别的是,上面还清晰地写着发生险情时人员撤离的各种预警信号。
  据介绍,延安市今年进一步落实“3113”工作方法,即3个责任人,1张明白卡,1本预案,汛前、汛中、汛后3轮检查督查,夯实2019年淤地坝防汛基础。
  宝塔区柳林镇湫沟村2组组长白海军负责湫沟骨干淤地坝的管护。他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巡查一两次,下雨时更要加强巡查。“主要查看坝体有没有裂缝,有没有冲刷的水沟,管道有没有堵塞等。再就是看水位,水一到卧管就要放水,不能超水位运行。巡查中发现的卧管堵塞、坝体小冲沟等小问题,自己能处理的就立即处理了,处理不了的,就上报水利部门,想办法把安全隐患消除。”白海军说。
  加强演练 确保安全
  今年5月14日,安塞区沿河湾镇康玉淤地坝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延安市淤地坝防汛实战演练在此举行。
  演练以安塞区遇到持续强降雨,骨干坝出现溢洪险情为背景,演练内容包括雨水情监测、启动防汛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指令下达、现场抢险等环节。通过实施人员疏散转移、坝体加固、紧急排洪、放水设施抢修等应急处理措施,有效避免漫坝溃堤,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场场实战演练,一次次亲身体验,让各级淤地坝管护人员清晰认识到了肩上担负责任的重大。
  在安塞区沿河湾镇高家峁村良玉骨干坝,长着许多绿植的土坝护坡后有一条新修的混凝土水渠。安塞区水保队副队长刘涛表示,这条水渠是今年4月中旬修的。汛前排查时发现以前的排水渠因为山体滑坡而塌陷,就重修了这条长40多米的渠道。同时还对基础沉陷的卧管进行了重新浆砌。
  翻看延安市2019年淤地坝检查要点,一页页、一条条详细的记载,让人看到延安市对淤地坝防汛工作的高度重视。 (据《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