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向着小康目标再出发
——来自宜川县脱贫一线的故事
  《陕西日报》记者 王雄 艾永华
  骄阳似火的6月,记者在已经脱贫摘帽的宜川县采访,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拔穷根的生动画面,处处呈现出永不懈怠的奋斗场景。
  黄河人家的脱贫路
  从沿黄公路往南行进,临近宜川县和韩城市的边界,路边竖立着一个醒目的牌子——马树坪。顺着箭头指引的方向,上个斜坡,村口是一处崭新的农家小院。这是村民赵怀平去年刚入住的新宅,也是马树坪有史以来建成的第一座砖混结构的平房。
  黄河岸边的马树坪是宜川县集义镇流湾头村的一个村民小组,全组只有9户36人。以前,马树坪人全住土窑洞,靠种地为生。当地的土质很适合花椒生长,栽种花椒成为家家户户的主导产业。
  今年45岁的赵怀平一家4口人,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赵怀平有20亩山地,除种植少量杂粮外,大部分栽植花椒树。“本来,花椒的市场价格一直很稳定,但我们的花椒就是卖不上好价钱。因为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导致收购价格很低。”赵怀平告诉记者,过去,村里的道路只能走三轮车,马树坪人去一趟宜川县城得两天时间,先要走18公里的土路到镇上,再走60多公里的乡村公路到县城。正因此,马树坪成为宜川县最落后的地方。
  “改善交通状况,是马树坪人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流湾头村第一书记王瑞昕说。
  在马树坪村民翘首期盼中,2017年,沿黄公路建成通车;2018年,宜川县将马树坪到镇上的18公里土路全部硬化,并拓宽维修了集义镇至宜川县城的老旧公路。一条条公路建成通车,使这个闭塞的村子与外界的连接变得四通八达。
  “如今,马树坪到宜川县城有两条通道,开车从马树坪出发,走集义镇到县城这条路不到两个小时;从沿黄公路到壶口上高速公路,去县城只需50多分钟。”赵怀平说,“通畅的交通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沿黄公路通车后,一到秋天,来马树坪收购花椒的商贩络绎不绝,花椒的价格自然提高了。赵怀平说:“2017年,每斤花椒的价格从上年的27元增长到45元,我家的花椒卖了7万多元,当年就脱贫了。”
  2018年,赵怀平将所有山地全部栽上了花椒树。他说,现在交通方便,运输成本降低了,只要花椒收成好,就不愁卖不出去。
  马树坪人共栽植花椒树150亩。2017年,花椒产值比2016年增加22万元。2018年,因自然灾害,导致花椒大量减产,但村民仍然对花椒产业充满希望。
  便捷的交通不仅带动了当地花椒产业的发展,也给村民打工就业提供了平台。2018年,赵怀平夫妇在公路建设工地打工,收入3万多元。“除了打工,到了旅游旺季,沿黄公路的游客成群结队,随便卖点矿泉水、土特产,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赵怀平说。
  2018年,在政府的支持下,赵怀平家盖起了4间平房,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土窑洞。
   宜川中学有个战旗“圆梦班”
  “我的目标大学是北京师范大学。”6月18日,宜川中学战旗“圆梦班”学生戴国辉告诉记者。
  戴国辉是宜川县英旺乡茹坪村人,父亲患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靠母亲在县城打零工的收入供他上学。面对生活的窘迫,尽管成绩优异,但17岁的戴国辉一度想辍学,是“圆梦班”的设立圆了他的求学梦。
  自2017年9月进入宜川中学战旗“圆梦班”以来,戴国辉有了很大变化。他说:“‘圆梦班’除了物质上的帮助外,还给我很多精神上的鼓励,既开阔了眼界,也让理想更加清晰、坚定。”
  为支持延安教育和精准扶贫工作,让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江苏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在宜川中学捐资设立战旗“圆梦班”——这是中国第17个“圆梦班”,也是陕西省首个“圆梦班”。
  宜川中学是延安市唯一的市县共建区域性重点中学,在全国首创的以“自主课堂”和“自主管理”为核心的自主教育模式,被誉为“中国教育精准扶贫的成功典范。”
  据介绍,“圆梦班”旨在唤醒更多有爱心的企业家投身教育扶贫,帮助贫困孩子圆“读书梦”“成才梦”和“大学梦”。宜川中学“圆梦班”由陕西省战旗投资有限公司资助,故称为战旗“圆梦班”。
  “宜川中学战旗‘圆梦班’的设立,是教育精准扶贫的有益探索。”宜川中学办公室主任康水龙介绍,江苏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捐资120万元在宜川中学设立战旗“圆梦班”,其中90万元用于资助“圆梦班”60名贫困学生,解决他们在高中就读期间的学习、生活基本费用。康水龙说,“宜川县非常重视‘圆梦班’学生的成长,让他们不再因贫困辍学,并且能圆他们的大学梦。”
  “我对历史非常感兴趣,历史老师王春生经常课后给我‘开小灶’,推荐我到学校的时政风云社担任副社长,鼓励我在社团讲课,让我变得更自信。”戴国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