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潘晓平:土专家变“明星”
本报记者 樊江江 通讯员 冯妮娜 杨帆
    ●潘晓平(中)与果农交流果树管理经验
  “你看这个树冠并不大,但枝组合理、光照充足,套了500多袋还不觉得多。政府现在提倡果园种草免耕覆盖,既实现了现代化作业,又补充了土壤营养,咱们应该好好推行。”
  “这个枝条目前还不能剪,它的作用是消耗营养,不然营养全跑到前面,就会新生很多枝条影响明年的坐果率。”
  ……
  7月11日11时左右,在洛川县杨舒便民服务中心北谷村潘晓平家的苹果园内,一场免费的果业技术“明星”见面会正在进行,主角就是潘晓平。
  “这已经是我第5次来了,主要是学习潘老师的矮化密植种植经验。人家起步早、管理水平高、效益好,名气也大。每次潘老师都会对我遇到的技术困惑现场指导,讲得也简单实用。”来自槐柏镇羊吼村的王忠林笑着说,“有几次来到果园,潘老师不在,我就自己观察他的树形和修剪特点,回去对比,取长补短,算是偷学吧!”
  活动现场,潘晓平一边擦着汗水,一边抚弄着苹果树枝,细心地给大伙讲解着。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高级的舞台,听的人认真,讲的人毫无保留,大伙儿似乎忘记了火辣辣的太阳。阳光下的潘晓平,就像舞台上的明星一样,迎接着大家紧紧追随的目光。
  今年44岁的潘晓平告诉记者,过去家里穷,初中毕业后他就去了外地打工,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上世纪90年代末,村里大建果园,村书记把在外打工的他们都叫回来,鼓励种苹果,参加完乡里的培训后他有了信心,开始了自己的果农生涯。
  起初潘晓平也是个门外汉,为了提高管理水平,他找乡镇果站的技术员给他讲解,并自费到洛川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习苹果种植技术。后来他又去山西、甘肃等地学习,而在杨凌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4个月让他受益匪浅,让他对土肥、园艺、植保等方面有了全方位的了解,通过考试,他取得高级农艺师资格证书。
  潘晓平的妻子告诉记者,潘晓平的成功是用教训买来的。刚种植乔化密植果树时,因技术水平有限,他家的一亩地才能卖2000多元,连辛苦钱都不够。看书、查资料、咨询专家、亲自实践,潘晓平把各种办法都用上了,还是经历了多次失败。摸索前行中,潘晓平找到了“秘密武器”,那就是做笔记,苹果种植注意什么,施肥注意什么,遇到困难怎么解决,笔记里都有。后来,他的大脑比笔记更厉害了,这些种植知识已经牢牢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如今,他家共有果园97亩地,其中人口地18亩,承包土地30亩,流转土地49亩,实际挂果面积有30多亩,其余为新建果园。一亩地最多收入达2.6万元,管理水平高了,效益好了,潘晓平成了方圆一带的“明星”,就连外省的果农都慕名前来学习。
  近年来,政府提倡矮化果园、果园种草免耕覆盖、现代栽植模式,潘晓平积极响应,并主动在自己的果园里进行实践。用他的话说,这叫叫作紧跟时代的步伐。潘晓平现在的果园里,杀虫灯、粘虫板、滴灌装置、弥雾机等现代农机具随处可见。
  “农闲时间,便民服务中心就会邀请潘晓平义务给果农、贫困户进行培训,他还为6个贫困户资助了生物菌肥。”陪同采访的杨舒便民服务中心书记王宏斌说。
  掌握了技术经验,潘晓平不仅在本地当起了老师,还在子长县3家果业公司担任技术总监,一年有9万元的收入。
  “今年预测一亩地能卖到2万以上,30多亩地能至少收入60万元。”谈起今年的收成,潘晓平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