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迪士尼,大家的第一印象往往还是合家欢式的动画片。在迪士尼开启买买买模式之前,这一家以米老鼠为“标志人物”的公司也确实是以动画片闻名的。而在皮克斯1995年以《玩具总动员》开启美国三维动画时代之前,迪士尼始终是以霸主级别的地位垄断着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手绘风格动画,几乎没有敌手。而其中的代表之作,就是1994年的《狮子王》。这一部动画片在第一次上映时就拿到了3.12亿美元的票房,是北美影史上首部票房破3亿的动画片,如果当年有奥斯卡最佳动画奖的话也一定会轻松拿下。
而25年之后,在迪士尼已经稳坐美国乃至电影公司魁首,并开启了一波经典IP真人化的计划之后,将最受关注的《狮子王》也进行了“真狮化”。前作毕竟是迪士尼手绘动画集大成之作,在收获如此巨大的成功后自然有着非常庞大的粉丝群体,因此新版《狮子王》的第一款预告片就刷爆了社会网络,引发了巨量的关注和讨论。
当然,关注度对电影营销来说肯定是好事,但是对于影片口碑的压力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在影片评论出炉后,烂番茄新鲜度经历了上上下下目前卡在了59%这个差一点就新鲜的分数,而向来高冷的Metacritic也只给了57分,看来影片不太受影评人待见这件事已经板上钉钉。影片目前在国内已经率先其他地区一周上映,观众们也反应平平。对于一部被迪士尼乃至业界寄予厚望,同时被观众们热切期待的商业电影来说,这么不受待见也算是有些意料之外,有必要讨论一下其中的缘由。
1
众所周知,改编电影和翻拍电影都有各自的魔咒,鲜有成功者。那么改编自莎翁戏《哈姆雷特》的动画片《狮子王》何以成为迪士尼的巅峰之作?原著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的《哈姆雷特》,迪士尼在改编时果断放弃了其中人物的复杂性和悲剧性,以及代表性的“Tobeornottobe”之问。对于一部受众明确为儿童的电影来说,确实不需要达到原作的高度和深度。主创们选择将故事背景移到非洲大草原,利用各种动物的形象来代替人类作为角色,并引入“成长与责任”这样的核心主题,让影片更加轻松明快,更适合迪士尼合家欢的儿童风格。综合以上以及各种没提到的因素,影片最终在1994这个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巨大年上依旧大放异彩,被很多观众们奉为心中的经典。
原作的珠玉之前太过耀眼,而25年之后的新版又肯定需要加入新元素和新意义,因此主创们就不得不在各种取舍之中来回掣肘。电影改编本身就是由一道道困难或简单的选择题构成,而新版《狮子王》需要参考的蓝本又有原作和原作的原著两个,显然给主创们带来了更多纠结。老实说,动画版《狮子王》的剧作放到现在看也只是一块璞玉而已,并没有太过精雕细琢。这也和动画片长期被误认为幼稚低龄有关:从当时奥斯卡还未设最佳动画奖就可以看出,动画片本身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因此剧作方面的一些小瑕疵问题也都是可以被轻松包容的,毕竟主要是给孩子看的动画片,没必要太认真。在这样的前提下,影片的角色动机和所作的选择都更加简单化,以至于一首歌就可以让辛巴忘却烦恼,掐掐脖子就足以让刀疤轻易认罪。
也正因如此,虽然新版的剧情几乎复刻了原版,在台词、角色和剧情逻辑方面还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缝补修改,让影片的节奏更加流畅。同时,新增的“沙拉碧宁死不从”和“娜娜出逃”等段落也响应了当下的创作倾向,弥补了《狮子王》原版甚至《哈姆雷特》对于女性角色的轻视乃至无视。这样的举措无疑是符合当下的创作倾向(从这个角度看冯小刚的《夜宴》,简直领先时代十几年),但也仅仅只是浅尝辄止,尽管有力有效但碍于篇幅作用非常有限。
显然,在原作的光辉下,主创们还是选择了去做那个永远依偎在父王怀里的小辛巴,幻想着靠25年前的辉煌就可以轻松登基。但若只是有这样的问题还不至于如此不受待见——毕竟一帧一帧还原原版动画的画面,有观众觉得偷懒,也会有观众觉得是致敬。但影片剧作方面的缺陷在另一个方面被无限放大了——这样一个低龄简单的故事无法匹配其标榜真实精细的画面。
2
这也是影片开始制作之初就大肆宣扬的噱头——他们要拍摄一部CG版的《狮子王》,当然对观众们来说这就是“真狮版”的实景重置。导演乔恩·费儒之前的那部《奇幻森林》就可以看作是为本片试水的,更不要说今年的《小飞象》《阿拉丁》里面做得相当成熟的动物,都一次次为新版《狮子王》磨练和呈现出了非常先进的技术。而大家已经相当熟悉的动作捕捉技术这一次都没有出现,参与的卡司们仅仅只是同台配音而已,原因导演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硬把人类的表情套在动物身上太过突兀,他想要保留动物最真实的状态。事实说明新版《狮子王》的特效技术是非常成熟且强大的,真正意义上在大银幕呈现出了非洲草原上的这段传奇故事,而其中的每一个动物角色都精心设计细致到毛发,大场面方面也非常令人震撼。
但特效做得越好越真实,整部电影就显得越发古怪,根本原因在于形式和内容的极度不适配。原版的故事剧本搭配的是动画片类型,可以轻松通过拟人和夸张的方式来表现角色和推动剧情,使用这样的载体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优势,以弥补剧情上的偏低幼和其他瑕疵。但是在这样一部特效力求“精准真实”的电影中,继续使用这样的故事自然非常突兀,想象力无法得到展示之外,还挑战了观众们的常识认知。正如麦基在《故事》中所说,“每隔十年左右,技术创新便能孵化出一批故事手法低劣的影片,其唯一的目的只是为了开发奇观场景”,《狮子王》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技术压制乃至压倒故事的例子。虽然制作者花了很多心血去研究“如何让动物说话显得更加自然”“如何让观众看出动物表情的变化”这些难题,最终还是难以消解影片给观众们带来的困惑。“硬把人类的表情套在动物身上太过突兀”,但是囿于剧作他们又不得不让动物开口说话唱歌跳舞,主创们估计也快矛盾到精分了。动物世界般的真实纪录片画面配上一个有些低龄幼稚的童话故事,还逼迫着动物们唱歌跳舞,并用各自的表情表达喜怒哀乐,这样的混搭无疑是古怪又勉强的,对于一部商业大片来说,这样的问题就更会被放大化。
3
那么,观众们轻易能感受到的问题,迪士尼真的察觉不到吗?答案显然是不会,但他们依然选择了看似更把稳的道路。这种对于改动的慎重乃至于恐惧传达了目前迪士尼对于原创的迟疑和不鼓励的态度。一般认为,迪士尼的这一波经典动画真人版计划始于2015年的《灰姑娘》,这正是在迪士尼经历了《异星战场》《独行侠》《明日世界》等高投资电影接连扑街之后。而整个商业电影市场的重IP重系重续集列倾向也在这几年来越发严重,坐拥漫威、星战等大IP并尝尽甜头的迪士尼没有理由不把目光投到自己这几十年来积累的经典作品上,毕竟与其把钱都赔在乱七八糟的原创或新IP改编电影上,还不如循环利用一下自家的库存。
目前看来,这样的做法依旧是明智的,在已经面世的几部真人化作品中只有《小飞象》的口碑和票房都双双失利,而《狮子王》目前的本土票房预测则高达6.5亿,就算到不了也不会差到哪去。更不要说还有一年上映的《花木兰》,第一款预告依然引爆了社交媒体,即便是外行人也能看出这些已经有着粉丝基础的IP在市场上都是自带光环的。但这种对原创的迟疑不鼓励,在《狮子王》中也能反应出来——在剧作方面主创并不敢冒太多的险,因此复刻原版剧情加上一些小修小补看起来是合适的选择。对于不少观众来说也确实如此,看着熟悉的角色、剧情甚至画面通过全新的技术在大银幕中重演,绝对满足了他们的情怀需求。
合适的选择未必是正确的选择,因原创匮乏或缺乏可控钱景就只吃老本,和电影中辛巴选择用“HakunaMatata”逃避现实一样,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大家在25年之后真正期待的新《狮子王》显然是更大胆同时更有力也更具有现代性的故事,而非简单的老酒加一点点添加剂就装新瓶了。而针对新《狮子王》的批评也不只是针对电影本身,毕竟迪士尼已经是目前的电影公司巨头了,你们的年度巨制在剧作方面不应该还只停留在25年前的水平。
当然,影片还承载着迪士尼的另一个目标——作为当下势头最盛的电影公司,他们有必要用这样一部经典之作的翻新来展示最先进也最有噱头的技术。这一点目前迪士尼能做到,也只有迪士尼有这个底气去做到。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本片无疑做到了用最先进的CG特效电影对前作手绘动画巅峰地位的致敬和传承。《狮子王》得以立项制作再到呈现的原因,其一当然是因为钱,而个人认为同样重要的第二个原因,从影片中的“狮毛流浪记”片段就可以看出——他们就是想炫技。从这个角度看,新版《狮子王》就算说不上成功,但也绝对不是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