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平
近期,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先后进入了“暑假模式”,随之而来的,便是五花八门、铺天盖地的“暑期话题”。孩子累、家长忧、学校忙、商家乐……仿佛全社会的人们都在因暑假的到来而改变着生活。暑假,一个本应属于孩子的简单而快乐的假日,却因成人的“烦恼”而变得有些暗淡、有些焦灼、有些苦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都越来越重视对寒暑假的利用。一般来说,寒暑假短则一月,长则两月。这对于如今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分秒必争的家长而言,无疑是一段极其宝贵的“黄金期”,甚至于很多家长都将寒暑假视为与其他孩子拉开“档次”的重要时机。在这样的认知引导下,孩子的假期怎能不“焦”味十足?
去年,“月薪三万却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的段子引发舆论热议,说得很写实。每小时几百元的英语课、一千多元一节课的一对一教学、上万元的游泳课、几万元的夏令营、几十万元的国际游学……尽管收费令人咂舌,但前去报名的家长依然争先恐后、趋之若鹜:一边勒紧裤腰带,大吐苦水;一边拼命撒钱,生怕没了名额。美美的一个暑假,硬是在成人的焦虑情绪和炫富攀比心态的带动和渲染下,演变成了“烧钱季”,散发着一股股“烧焦”的味道。
暑假烧钱,如果仅仅烧得是家长的口袋,那倒还好,钱没了可以再赚。但问题是,这钱烧了之后,疼得不仅仅是家长,更是孩子。家长的焦虑和压力,会转嫁和传导给孩子。学校放暑假,本是为了让孩子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走出来,释放压力、放松身心,通过更多有益的社会实践,来更好地消化理解课堂所学的书本知识,更多地亲近和了解大自然,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以更加健康、饱满、自信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生活。
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却人为地剥夺了孩子们享受快乐的权利,替他们做了主。钱没了可以再赚,但孩子的童年却是不可逆转的。如果暑期在孩子的童年记忆里都是培训班、兴趣班、各种作业、各项任务目标,缺少了轻松自由、欢声笑语,那对于孩子而言,无疑是一种无法弥补的成长缺憾。
压力固然要有,但不能无限施压;努力固然要有,但不能片面误读。接受教育、勤奋学习是儿童成长的“主业”,但也不该因成人的焦虑、社会的浮躁而挤占和剥夺本该属于孩子的天真和快乐,五彩斑斓的童年需要多姿多彩的假期生活来增色。别让假期“焦”味十足,是对孩子最起码的尊重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