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山川绿了 环境好了 群众富了
——延长县实施退耕还林实现由“黄”变“绿”蜕变
  本报记者 李瑞
  七月骄阳似火。延长县雷赤镇凉水岸村遍野的花椒林迎风而舞。椒农董新文正在自家的花椒地里除草、疏枝,为今年将要丰收的花椒高兴地忙碌着。
  董新文说,他是从2004年开始栽种花椒的。当时恰逢凉水岸村第二批大规模退耕还林,他栽种了50余亩花椒。
  “第一批退耕时我没敢种。后来看到之前种花椒的村民挣钱了,等到第二批,我也就没那么多想法了,跟着大家一起种。”
  2004年之前,老董主要种的是作为口粮的小麦,另外还种一些杂粮豆类。一年下来,连1000块钱的收入都达不到。种植花椒5年后,他才逐渐有了稳定的收入。2017年,老董的花椒卖了15万元左右。
  “现在我们村的生态环境确实比过去强多了。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确实好。”董新文喜滋滋地说。
  和董新文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村民冯斌。他说,没有产业,就奔不了小康,摘不了贫困帽。现在环境好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以后不愁没有好日子过。
  目前,凉水岸村已经形成了以花椒为主导的产业,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村上还成立了合作社,购买了花椒烘干机,村民的收入逐年上升。同时,凉水岸村还利用独有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发展起了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综合收入。
  依靠退耕还林发展经济,帮助村民走上致富路的凉水岸村,只是延长县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的一个缩影。
  自1999年延长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农民大量种植苹果、花椒等生态经济林。生态环境变好的同时,百姓的经济收入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89.9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2.7平方公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9年的781元增加到2018年的9650元。2018年底,该县累计向退耕农户兑现补助资金8.9亿元。
  延长县林业局副局长张烨表示,通过20年的不懈努力,退还还林成效显著,生态效益得到了明显改善,全县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延长大地真正实现了由“黄”变“绿”的根本改观。该县农村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塬区梨果业,沿黄枣椒业,川道棚栽业,全县草畜业”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群众的生态意识明显增强,农民经济收入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