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您的肝,还好吗?
  本报记者 宋伟 刘晶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这天是已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的诞辰日,为纪念这位乙肝病毒发现者,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5月决定,从2011年开始将每年的世界肝炎日从5月19日变更为7月28日。
  全世界约有20亿人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3.5亿以上的人患有慢性感染,每年有50至7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约有1.3至1.7亿人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估计每年有35万人因与丙型肝炎相关的肝脏疾病死亡。
  那么,我们的肝究竟为何会患病,如何预防不得肝炎,得了肝炎应如何对待?你的肝还好吗?为此,我们采访了市人民医院肝病方面的专家给予权威解读。
  为何我们的肝这么易受“打击”?
  肝脏是人体内的一座化工厂。人体内的物质包括摄入的食物,在肝脏内进行重要的化学变化:有的物质经化学结构的改造,有的物质在肝脏内被加工,有的物质经转变而排泄体外,有的物质如蛋白质、胆固醇等在肝脏内合成。
  肝脏还能促使一些有毒物质的改进,再排泄体外,从而起到解毒作用。如果饮酒过度,超出肝脏的解毒能力,便会酒精中毒。人们服用药品,药物除能治病,也有一定毒性,这时肝脏又能将药物改造,变为水溶性物质,从尿或粪中排除。
  肝脏是一个脆弱而且沉默的器官,如果保护不好便可致病。比如各种病毒感染、饮酒、药物以及脂肪肝、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可造成肝损伤,进而导致正常的肝功能衰退,变成慢性肝炎,严重的情况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肝脏这么易受“打击”的原因。
  生活中如何做才能不得肝炎?
  中国是个乙型肝炎大国。延安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曹耀章说,乙型肝炎是一种病毒性肝炎,一般的日常接触不会传染,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但不论是哪种传播途径,不论传染力有多强,目前已有多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其中接种乙肝疫苗预防成功率达90%以上。所以一定要定期复查乙肝系列,并按要求接种乙肝疫苗,尤其是新生儿、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高危人群主要指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检测人员和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家庭成员。
  乙肝患者的配偶也应尽早注射乙肝疫苗,当体内产生足够的乙肝表面抗体后,性生活是安全的,而且即便当病毒入侵后,免疫系统也会立刻动员清除乙肝病毒的。很多乙肝女性朋友都怕会通过母婴途径传播给自己的下一代,其实只要乙肝妈妈所生宝宝在出生后,立即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的措施,绝大多数均可被阻断。对于乙肝病毒载量比较高的孕妇,除联合阻断的方式外,还应在孕24—28周使用妊娠期安全程度B级的抗病毒药,基本达到了完全阻断。
  甲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比如进食受病毒沾染而未经煮熟的贝壳类食物。建议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来源不明的水,不进食未彻底煮熟的食物,特别是贝壳类海鲜产品。
  丙肝的传播途径和危害均与乙肝相似。文身、使用公共剃须刀均是高危行为。建议大家不要共用剃须刀及牙具等,理发、穿刺和文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戊肝预防措施与甲肝相同,如保护水源、加强食品管理,改善卫生设施等。
  一旦得了肝炎应该怎么办?
  曹耀章说,常见的有病毒性乙型肝炎、病毒性丙型肝炎、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所有这些肝炎经规范治疗都是可以控制的,可以拥有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质量。本期重点讲一下最常见的慢性乙型肝炎,首先一定要搞清楚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的区别,一般来讲,肝功能正常、影像学正常,肝组织学检查无病变或病变轻微,不论“大三阳”还是“小三阳”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只需要定期检测、随访2—3次/年,不需治疗。如果发现乙肝病毒感染半年以上,并发生肝功能异常,影像学如B超、Fibroscan、CT、MRI、肝活检等检查,发现有肝脏炎性病变及纤维化证据者,就可以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都是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需要完成一整套的检查,了解肝功、病毒定量、肝功能储备水平、肝脏弹性硬度检查等,判断病情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曹耀章提醒广大肝炎病人,一定要定期复查,一般1—3月一次,以便了解病情进展或改善情况,了解药物的治疗效果。肝炎病人一定不能擅自停药,否则易加重病情。肝炎病人要适当休息,不要进行强度大的体力劳动。肝炎病人一定不能饮酒,乙醇代谢产生乙醛,产生毒性反应,加速病情进展。肝炎病人应保持心情乐观,树立治病信心。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维护肝脏,增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