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山乡光景一时新
——吴起县吴仓堡镇农业农村工作见闻
    ●吴仓堡镇凉水井组美丽乡村民居建设
    ●丈方台村民为苹果套袋
丈方台村智慧果园
 通讯员 康彦创 本报记者 王锋
  春花灼灼,夏果累累。
  季节在轮回中,不知不觉间已走过了大半年的时光。炎炎夏日,记者驱车行进在吴定高速这条横贯洛河流域与白于山区的动脉带上,沿途的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村庄是美丽的。吴起县吴仓堡镇有一半以上的村组就坐落在这条公路沿线上。记者所到之处,绿树掩映,房屋整洁,美丽如画。
  从吴仓堡镇驻地到吴起县城仅需20分钟时间,区位优势明显。“承载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沿袭农耕文明传统,我们要将吴仓堡镇打造为吴起县城居民乃至周边地区最大的菜篮子、肉盘子和粮袋子。”吴仓堡镇党委书记艾鑫对本镇的发展充满信心。 
  1 国道沿线上的美丽乡村
  “吴定高速这条经济大动脉打通以来,我们立足镇域经济发展实际,适时调整工作思路,以‘建好吴起北大门、打造出彩吴仓堡’为目标,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上下真功夫,做好文章。”随同我们一起采访的吴仓堡镇镇长王鑫说。
  穿行于244国道沿线,从南至北5个村子,500余户农户的庭院全部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围之内。一条条红砖砌成的通村巷道将村组与国道连接,一处处白墙灰瓦的窑洞院落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格外显眼,一畦畦菜地、一片片果园、一座座养殖棚舍让这里生机勃勃。
  家住周关村凉水井组的高宏东,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不仅改变了他家院落的里里外外,就连他本人也变得精神焕发。今年,高宏东把自家院子周围进行了硬化美化,院落周围还种上了各类乡土树种,院子外围的空地上种上了辣椒、西红柿等蔬菜,让他家的庭院一下子变得郁郁葱葱,舒适宜居。
  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村民的收入才是发展变化的关键。吴仓堡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首推村围经济概念,今年全镇在村组周围、院落附近发展种植贝贝南瓜500亩,按照去年市场价格,预计这一项就能实现产值100余万元。
  “我家原来在院子外边的空地上种植玉米,一年下来也只能收入几百元,现在我们村子统一规划种植了贝贝南瓜,网上报价能卖到6元左右,按照每亩2000斤的产量,我家1亩多地能收入好几千元哩!”高宏东说。
  像高宏东一样,该村还有很多农户都在山地上种植了苹果树,川台平地上种植贝贝南瓜,在庭院周围还搞养猪、养鸡等副业,全村上下一派繁荣景象。
  如何让村民既能安居又能乐业,这是该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产业兴旺的“终极”目标。
  今年以来,镇上在有条件的村组积极发展1.5次和2.0次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韩沟门村秦峁味业公司,就是在今年引进建成的一家很接地气的生产企业。该厂负责人告诉我们:“醋厂每年需求100吨荞麦、玉米等原料供应,可以带动附近几个村组发展荞麦和玉米等种植业。”该负责人介绍,醋厂不仅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和销售,而且可以带动当地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还能拉动物流等经济的兴起。
  无独有偶。在拉伸产业链条、带动种植业发展规模上,吴仓堡镇今年还发展了吴仓堡村玉米酒酿造,目前生产的玉米酒销路良好,市场认可度高。
  在韩沟门村美丽宜居示范点,依托吴定高速过境搬迁项目,镇上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村子的民居居住环境进行了科学规划,选址不仅通风采光,而且从建筑风格到色彩搭配都体现出舒适宜居的特点。
  村民温仲海带领我们到参观他家,饶有兴致地告诉我们,镇上为居民点不仅配套修建了文化广场、安装了建设器材等休闲娱乐设施,还对村子周围进行了绿化、硬化和美化,引入了自来水,村里不论从生产生活方式还是村民的文明素质,都有了彻底的改观和有效的提升。
  在与村民的攀谈中记者得知,镇上在推进该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帮助村民建好新家,教育引导村民养成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还积极协调附近高速项目服务区,就近安置部分村民就业。
  “围绕项目区打扫卫生、门卫值班等活计,目前改组村民在服务区上班的就有几十人,真正实现了既能安居,又能乐业的意愿。”韩沟门村支部书记陈左文在介绍中说。
  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的还有镇政府驻地的改造提升。目前,吴仓堡镇小城镇建设一期工程全面启动,包括主街道房屋立面改造、农贸市场改造、河堤帮畔、二道街改造、突出“仓”字文化主题广场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在美丽乡村建设治理中,吴仓堡镇坚持“外表”与“内在”同推进,更加注重其内在的提升。围绕乡风文明建设,该镇力争打造乡村治理的2.0版本,推行自治、德治、法治三者融合治理模式。同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综合教育引导机制,广泛开展家风家训、一约四会、道德评议和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树新风等活动,全面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和道德素养,推进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从广大群众享受美好环境、涵养美好品德、过上美好生活做起。”艾鑫说。
  从凉水井到韩沟门村,一路走来,从民居变化到小城镇建设,不难看出,吴仓堡镇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建设由表及里、由内而外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2 丈方台村的一次种植业“革命”
  丈方台村变了,丈方台人不仅种上了水稻,还为山地果园安装上了智慧管理系统。
  村民们对此觉得不可思议,“这些新名词,在过去听都没听过,在这里竟然变成了现实。”
  沿着丈方台村绿意盎然的千亩坝地一路前行,对于大山深沟里的人如何种植水稻,我们决定一探究竟。在坝地不远处的沟岔湿地上,一块写有农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标牌格外醒目。一畦畦用土楞子隔开的水田,倒映着蓝天白云,从沟口向里一直延伸,井然有序;一片片绿油油的禾苗,在盛夏的水田里茁壮成长。
  “看着这片近百亩的坝地撂荒在这里,觉得很可惜。”丈方台村村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苏永军在向我们介绍中略显激动,“今年村上将其流转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名下,决定试种水稻,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走农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新路。这一决定,是村集体的智慧选择。”
  据包村干部刘瑞介绍,过去村民们靠种植玉米、土豆,每亩地一年下来收入还不足1000元。种植水稻后,按照目前的生长状况,预计每亩产值至少在2000元以上,极大地提升了土地的产出效益。
  截至目前,丈方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不仅试种了水稻,还在坝地上种植了20余亩辣椒,流转山地苹果园100余亩。不难看出,丈方台村在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同时,也壮大了集体经济,更为提升土地效益、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如果说种植水稻是丈方台人一次种植业换代升级的有益尝试,那么,山地苹果实现智慧系统管理可谓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丈方台村程占宏的智慧果园就位于这片坝地尽头的山腰梯田上,程占宏指着整个山峁上一道道梯田条子兴奋地说:“我家种植了39.8亩果园,目前已经完成套袋45000多个,还有一部分他和老伴正在加紧给苹果套袋,今年仅苹果一项收入就能突破10万元。”
  “果园装上智慧管理系统以来,果树的打药、浇水和施肥等环节全部省掉人工操作,还能有效进行早期防冻。腾出这些工作,我和我老伴俩人就能抽出更多时间管理好整个园子。”说到此,老程显得一脸的喜悦。
  据了解,今年以来,吴仓堡镇按照县上苹果产业“扩面、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以“互联网+农业”的思路,积极打造苹果产业的4.0示范版本,运用智慧农业系统,采用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将物联网技术与标准化生产有机结合,建成了集智慧高效水肥一体灌溉,农药、沼液自动喷洒,实时气象和土壤信息,全程视频监控和防灾减灾五大系统为一体的丈方台智慧果园,促进了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苹果产业的智慧管理、智慧生产和智慧营销“三个智慧”。
  智慧果园在实现自动施肥、自动灌溉和自动防灾等前期生产管理环节自动智能化过程中,降低了劳动成本,提升果园管理水平,更为吸引人们眼球的是智慧营销实现了苹果生长各个阶段的可追溯。
  智慧营销依托果园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认养期货农业,变以往的产供销模式为产销模式,减少了农产品滞销机率,实现产品到餐桌的无缝对接,让苹果提前进入销售季。
  在老程的果园里,我们注意到,每棵苹果树挂上了认养卡,认养卡上寄语栏内写有平安健康、财源广进等字样,表达了认养者对于工作生活的一种寄托和热望。
  艾鑫说:“老程的这片果园里,其中有110棵果树将被认养,每棵按500元的价格给县城居民、个人和企业等认养,目前已经认养出去60余棵,收入达到3万多元。”
  吴仓堡镇在倡导的“我的一棵苹果树”认养模式,不仅提升了的苹果产值,增加了群众收入,激发了农户发展苹果产业的热情,更成为一种健康消费方式,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农业采摘观光的时尚中来。
  3 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吴仓堡路径
  盛夏时节的吴仓堡镇周关村西湾组,一条条环山梯田像是一道道大地指纹缠绕着,从这个山头向另一座山峁延伸,梯田地里新栽植的苹果大苗枝叶繁茂,长势茁壮。
  “这是我们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今年按照每亩100元的价格,一次性流转了500亩山地,全部种上了山地苹果。”周关村包村干部薛笙苑在介绍中说,“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新建的500亩果园上,我们争取到中省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支持特色产业果业发展项目67万余元,用于购买果苗,该项目共争取到270万元资金。”
  据了解,该村属于半川半山型村组,村集体经济薄弱。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该村于2018年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将村民手中闲置的土地资源进行流转后分类开发。
  “目前,我们村集体经济发展山地苹果500亩,新建200头驴场一处。”周关村第一书记魏继东在介绍中说,“中信银行作为我们村的包扶单位,在建设驴场中一次性拨付扶持资金50万元,中省市县拨付资金80万元,目前,驴场土地平整、圈舍建设和日常管理等工作进展顺利,预计9月底将投放运转。”
  在吴仓堡镇党畔村,村集体经济依托能人大户代管、村集体入股的模式,发展肉用牛养殖。截至目前,党畔村已经向村民分红2次。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该村还发展了山地苹果、油用牡丹种植和优质饲草玉米等产业,进一步盘活了村集体土地资源,实现了在壮大村集体经济过程中“多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
  周关村模式只是吴仓堡镇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中的一个缩影。和周关村一样,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党畔村坚持土地原有性质不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原则,去年以来,积极稳妥推行“三变”改革。目前,村集体不断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和农村闲散资金,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肉牛养殖场一个,流转果园近千亩,覆盖全村所有农户。
  “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我们在全镇范围内提出村集体经济‘清零+提升’行动计划,今年年底全镇将基本消除无经营性收入的空壳村,计划到2022年底消除年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元的薄弱村,并着力培育一批年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的示范村。”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王鑫已是心中有数。
  吴仓堡镇在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中,根据各村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将全镇的所有行政村划分为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异地置业型、服务创收型、文化旅游型、筑巢引凤型、股份合作型、联合发展型和金融造血型十种类型进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逐步推进,最终将实现“户户有资本、家家成股东、年年有分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