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邵宗波:驻村三年不够 还要再干三年
本报记者 贺卓 通讯员 窦可军 冯启澈
    ●邵宗波(中)查看村民家中的自来水管
  夏季的傍晚,黄龙县石堡镇红石崖社区十亩地村凉风习习,一树树花椒嫩绿的叶子随风摇曳。山圪梁梁上呈现出油画般的层次感。“小邵,这么晚了怎么还在花椒园里呀!快回去吧。”村干部吴春来说。
  “再等一会,让我把这棵树的病因瞅清楚。”4年来,晚上加班已成为邵宗波的工作常态。
  十亩地村是石堡镇最偏远的一个村,距离县城40公里,2015年7月,邵宗波被县委组织部选派到十亩地村担任第一书记。
  得知他要去十亩地村当第一书记,家里人很担心,觉得村子偏、基础不好,生活会很艰苦。另外,他与妻子新婚不久,任第一书记需要长期驻村,时间长了怕影响夫妻感情,可邵宗波却感到兴奋和激动,在他心里“只有深入基层,脚下沾满泥土,为群众办一点好事、实事,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报到前,他收集了关于十亩地村的资料,同时多次向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同事请教,为驻村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报到那天,邵宗波早早来到村上,放下自己的被褥行李,就去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
  他走进群众家中和群众拉起家常,当他了解到十亩地村抽水泵因年久失修,不能正常供水时,第二天就去县水务局协调,最终帮助更换了一台新的抽水泵。
  “来水了!来水了!”当村民们重新喝上自来水时,纷纷称赞他:“多亏了小邵啊,给我们维修了水泵,真是一位好书记。”正是因为这件事,让村民们对他产生信任,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群众高度配合。
  2015年10月,该村雨水较多,后加池组巷道路面没有硬化,经长时间浸泡,泥泞不堪,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困难,邵宗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与村干部多次协调有关单位、多方争取资金,对这段路进行硬化。
  2017年,在邵宗波的努力下,县交通局投入资金,修好了十亩地进村道路。有群众问他,怎么这么重视修路呀,他说:“要想富还是得先修路嘛。”
  富村必先富民,民富才能强村,十亩地村村民素来重视发展核桃产业,但核桃产量不稳定,易受冻灾、病虫害多,效益连年下降,经过长期考察和思考,邵宗波将目光投向经济效益高、耐寒耐冻的花椒。
  在与村班子成员商议后,他们带领群众一边改良核桃品种,一边发展和扩大花椒种植规模,同时引导有能力的群众发展中蜂养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群众收入。
  如今,十亩地村共发展核桃860亩,花椒1100余亩,中蜂240余箱。
  为进一步提升花椒经济效益,邵宗波想着要引进一家企业,经过积极对接市场和企业,最终与重庆旺澜公司合作建立核桃花椒深加工厂房。该厂购买核桃、花椒烘干机6台,核桃脱皮机1台,加工后的花椒每斤可增加收入1元左右,2018年,十亩地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607元。
  一枝一叶关民情,一心一意谋服务,第一书记3年任满后,邵宗波觉得村上有广阔舞台,没有选择回到原单位黄龙县政协,而是投入到新一轮的驻村工作中。他微笑着说:“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三年不够我要在村上再干三年,今后我一定带领村民积极发展产业,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让村子变得更美,村民收入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