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全景 ●脱贫户李朝瑞在黑花生地里锄草 ●鄜州书院 ●当地群众健身(资料照片) ●“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行动志愿者 ●经典诵读 本报记者 樊小帅 通讯员 夏蓓蓓
文明礼让的斑马线、内外兼修的秀美乡村、意气风发的脱贫户、席卷全城的“垃圾不落地”行动、“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一粒粒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让新思想、新文化、新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新时代文明的美好愿景,正渐渐在富县呈现出动人的现实模样。
1 "车让人·人守规" 让出文明交通
“过马路请看红绿灯,请走斑马线!”
“司机师傅,请停一下,让行人先走,谢谢配合!”
……
最近,富县的街道上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来自56个部门单位的1600名志愿者,身披绶带、手持指挥旗,冒着酷暑在县城各个主要路口斑马线前,劝导过往行人和车辆……
“我们是6月20日开始上岗的。”来自城管执法局的志愿者秦爱梅说,“从周一到周五,每天的7:30-8:30、11:30-12:30、14:30-15:30、17:30-18:30四个上下班人流量高峰期在文化楼前的斑马线执勤,对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和车辆行至斑马线前不减速、不礼让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不仅如此,部门单位和干部职工签订了“四公”(公交车、出租车、公务用车、干部职工私家车)车辆驾驶员承诺书,通过干部职工的带头作用,影响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市民提高文明交通意识。
“以前,我过马路都是瞅着空过,有时候拉着小孙子很不安全。”家住人民街的刘女士说,“现在,小孙子都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司机师傅会让一让,安全多了!”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从2017年7月11日“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车让人”文明交通行动到如今的“车让人·人守规”活动的全面开展,富县的交通文明早已从过去的“文明行车”过渡到“人守规通行”。如今,良好的人车和谐、文明顺畅的交通环境更是获得市民的一致点赞。
2 移风易俗 易出文明乡风
今年正月,家住吉子现便民服务中心安子头村的孙小宏忙得不可开交,初十是他的母亲去世3周年的大日子,他要准备过事的一应事宜。
比孙小宏还忙的是村干部,三天两头地往孙小宏家跑,这可是村里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过的第一场事。
“小宏,咱村上的红白理事会定了个新制度,过事要符合‘28123’的标准,烟不超过20元,酒不超过80元,村客礼金不超过100元,宴席不超过20桌,每桌饭菜不超过300元。”
“书记,这是我过的第一场事,6年西凤和软中华我都准备下了!”
“我给你帮忙退了,你要给村里树立一个好榜样。”
就这样,孙小宏退掉了1200元标准的宴席,烟换成14元的延安,酒换成70元的铁盒西凤,宴席300元,16桌宾客热热闹闹地坐满了理事会餐厅。过完事,老孙算了一笔账,吓了自己一大跳:“比预计节约了6000元。”
孙小宏成了安子头村移风易俗的“第一人”,走到哪都说“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就是好!省钱、省事,还省力!”
如今,在富县,移风易俗已深入人心,刹住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歪风邪气,让文明新风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据统计,全县137个村已全部建立红白理事会,达到了全覆盖。
3 扶志扶智扶起致富希望
在富县张村驿镇,说起“能人”李朝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1987年,30岁的李朝瑞响应国家“小流域治理”政策,承包了146亩荒山,种过山楂、梨树、板蓝根、黄芪……都失败了。家徒四壁的他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
为了供3个孩子念书,李朝瑞四处奔波,画壁画、修庙、油漆家具……攒了一点钱之后,“爱折腾”的他在2013年又栽种了80亩新品种核桃。本以为核桃树能粗放管理,投资小、见效快,不曾想连续3年的霜冻,让他的核桃几近绝收。
2015年李朝瑞因缺乏资金被确定为精准扶贫户。不甘心的他种了10亩黑花生,并发明了一些小工具来提高劳动效率,订阅了《农业科技通讯》《农业报》等杂志报刊,一有空闲就学习种植技术。
“去年,我种了10亩黑花生,亩产净收入3000块钱。”李朝瑞高兴地说,“种1亩花生能顶种3年玉米的收入!”
2018年9月19日,李朝瑞在“我的脱贫故事”宣讲活动上讲述了他的奋斗史。
塘坊村的贫困户匡喜林听进了心里。
“2015年以前,我就种3亩玉米,一年下来收入一两千块钱,大部分时间靠打工维持生活。”说起过去的苦日子,匡喜林不服输地说道,“62岁的老李都能干产业,我也能!”
说干就干,略懂养蜂技术的他养了7窝中蜂,年底就收入2000块钱。
“何技术员,最近这段时间中蜂要注意啥呢?”一碰见镇上的养蜂专家何正荣,他就赶紧请到自己家。
“这段时间就是预防烂籽病,家里有大蒜,大蒜捣碎,开水晾凉,把大蒜倒进去浸泡20-30分钟,过滤之后给每张皮子都喷上,连续喷3天就可以了。”何正荣细心地指导着匡喜林。
今年,匡喜林又新增了23箱中蜂,在他眼里,生活不再艰辛,未来的日子将过得如蜜一样甜。
“主题学习的教育引导,在于消除‘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消极思想,增强贫困户脱贫的主人翁意识,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县扶贫局局长周述勤说。
4 垃圾不落地拾起文明习惯
“以前,小区卫生比较差,小孩、业主有时候随手就把垃圾丢在地上,我常常是前边扫,后边又脏了。”在泽惠小区干了4年保洁员的李玲,说起现在的变化感慨颇深,“现在,大家慢慢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管好自己的小孩,随时将垃圾丢到垃圾桶里,我们的工作也好做了很多。”
不仅仅在小区,街道上、公园里都干净整洁、舒适惬意,行走其中,郁郁葱葱的行道树更添了一丝美丽。
“自2017年开展‘垃圾不落地,鄜州更美丽’活动以来,我们先后进入城区各中小学、机关单位、物业小区进行宣传,让人人知道、人人参与本次活动。”县环境卫生管理站站长屈广前说,“同时,在城区增设果皮箱200余个,有独立院落的单位、小区增设中转箱46个,达到了‘垃圾不出单位、不出小区’的效果。”
5 全民阅读读出书香鄜州 “我最希望能爱上一个同机飞行的男人,生死相依的那一刹那的光芒,应该能和绵长持久的永恒相媲美了吧!”朗读者党欣的《一米阳光》刚刚朗诵完,鄜州书院里掌声雷动,前来参加“诵读经典·品味书香”读书分享会的70名听众,共同分享了这段经典。
这只是富县“全民阅读·书香鄜州”活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围绕“传承经典文化、打造诗词鄜州”的主题,以鄜州书院和137个农家书屋为文化阵地,富县组织开展了“亲子阅读”、全民阅读大讲堂、书法艺术、诗词朗诵等活动,着力创建书香机关、书香社区、书香村镇、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家庭,让富县书香满溢。
“馆内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等22类4.5万册图书,电子图书6万册,内容丰富,种类齐全。”鄜州书院图书管理员王延丽高兴地说,“每天人流量大概在150人左右,借阅量在200册左右。”
“我非常喜欢咱们的鄜州书院,一有时间就会来看书。”书院里,市民周菲正在给宝宝读绘本,“有时候会带着宝宝来,虽然他只有3岁,但是特别喜欢科普类和动物世界。我想,多读书,总归是好的。”
莲花池村民樊明如一有时间就扎进农家书屋,孜孜不倦地学习油松种植技术,用他的话说:“技术提高了,树才能长好!”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我们的志愿者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传思想理论、传政策法规、传先进文化、传道德风尚、传科技技能,同时以‘车让人·人守规’‘移风易俗树新风’‘垃圾不落地·鄜州更美丽’‘扶智扶志促脱贫’‘书香鄜州·全民阅读’五项活动为载体,教育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为全县的精神文明建设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缑铁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