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贵给贫困户的果树拉枝
●魏金贵帮贫困户翻地 本报记者 王锋
走进孙岔村,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村庄院舍变得更加整洁了,村民们谋事、致富的信心也更足了。孙岔村2017年退出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户30户106人,是全县脱贫攻坚重点村。
47岁的魏金贵,是志丹县农村公路管理站副站长,2017年3月,受组织委派开始担任志丹县保安街道办事处孙岔行政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长,并于2018年3月兼任孙岔村第一书记。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以来,魏金贵全年吃住在村,访贫困、问疾苦、找路子、谋产业,为推动孙岔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老魏”。
用真心换真情引得支部一条心 “我们对于每个人对陌生人而言,都存在警示心里,所以在下户帮扶过程中要用真心去打动贫困户,将心比心,你是真心的真诚的,那么你就能打动别人,就会有好的收获。”魏金贵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事关村子改革、稳定、发展大局,魏金贵始终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作为驻村工作的主抓手。驻村期间,魏金贵和帮扶单位积极协调帮扶经费,会同镇村干部在村部设立醒目阵地标语,悬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党建“五个一”等宣传牌,重新规划布展了村部会议室、办公室等地,做到“有专职人员、有场所、有经费、有标志、有记录、有活动时间、有制度、有资料”为主要内容的党建阵地“八有”标准化示范村部,以“党建六抓”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党员固定活动日,魏金贵亲力亲为,从严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确保“传统教育”不间断;以刘志丹烈士陵园、红大旧址、毛主席旧居为平台,引导党员加强党性锻炼,规范党员行为,确保“主题教育”有特色;以“党员小书包、延安党建云平台、志丹党建公众号”等新媒体为抓手,建立“常规党建+移动课堂”学习机制,确保“线上教育”全覆盖。
在2018年村“两委”班子换届之际,魏金贵深入村民家中,访民情、知民意,大力宣传,组织召开村民大会,严格选举制度,最终选出村民满意的村“两委”班子,大大提高了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魏金贵认真、负责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博大情怀。工作中跟我们班子搭配相处得也很好,而且还拿出自家的打印机、复印机给我们村上用,真是难能可贵。”这是保安街道办事处孙岔村委会主任赵宝同对魏金贵的评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魏金贵担任驻村工作队长以来,孙岔村2017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被保安街道党工委、政府授予目标责任综合考核第一名,脱贫攻坚工作先进村、党建工作先进村、苹果产业建设先进村。他本人也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17年度“脱贫攻坚先进扶贫干部”,2018年被志丹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用行动感民心引得农民走富路
经过一年脱贫攻坚工作,魏金贵对脱贫攻坚工作认识更加到位。“脱贫关键要靠产业,产业是基,产业是本。”这是魏金贵经常对村干部说的一句话,有产业,人则富。
孙岔村的主导产业以果业为主,现有果园2010亩,新建果园220亩,幼园330亩,初挂果1460亩。由于果树灌溉设施损坏严重,果农管理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了全村苹果产业的发展。魏金贵在吃清这些问题后,第一时间联系县水务局,对全村果树灌溉设施进行维修,并组织果农对其进行多次果业技术培训,真正解决了制约该村果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为村子发展苹果产业奠定了基础。
比荣誉更闪耀的是群众的幸福笑脸。正在果园忙活的果农赵宝林,谈起魏金贵的产业帮扶交口称赞。“我们的果园子,老魏比我们都上心呀。我家有5亩多初挂果果园,2017年,在魏队长的帮助下,上了水,上防雹网,又给的化肥、羊粪,5亩苹果园当年就卖了一万五六,现在又加入了九月红,准备再多卖一点。”
为了抓好苹果管理,魏金贵放弃“五一”假期时间,将铺盖搬至果树集中的杨条村居住14天,白天深入地块指导果树拉枝,晚上召开村民动员大会,对认识不够的村民,晚上亲自上门做思想动员工作,逐地块、逐户查看果树管理情况,确保没有遗漏一块果树地。通过这一做法,一改以往政府大包大揽的局面,村民对果树管理认识发生了明显变化,按照《志丹县贫困户发展长效产业认定标准》,30户贫困户除2户五保户外,均发展了长期产业,并验收达标。村集体经济也是魏金贵一直重视的事情。2017年孙岔村流转果园12亩,2018年他和村干部积极与村民协商,流转土地40亩用于果树种植。在果树栽种中,魏金贵扑下身子,亲自缠杆、放线,指导村集体果树种植,使村集体经济果树达到52亩。“孙岔村苹果产业的变化,离不开魏金贵的辛勤付出。”孙岔村支部书记边明峰说。
为了全村的脱贫攻坚工作,魏金贵吃住在村,将精力全部投入到村上,远离了城市的灯红酒绿,经历了农村的蚊虫叮咬。魏金贵身患糖尿病,忌口很多,因为农村工作条件有限,有时不得不饿着肚子奋战。从魏金贵的工作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着的村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就不难看出他对工作的认真劲。“村落时常看到他的身影,户户留下过他的背影,他的嘘寒问暖,聊家常、侃大山,生怕少了解一点就找不到致富的路子。”这是村民们对他的印象。
用诚心换满意引得贫困赶先进
“在帮扶中只有拿出诚意、融入感情、倾注心血,诚心实意地为贫困户做好帮扶,真真切切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才能换来大家的真正满意。”魏金贵说。
魏金贵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能够高屋建瓴、统筹全局,同时作为帮扶干部,他设身处地为所帮扶的贫困户着想,发扬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愚公精神。一进村,贫困户边维成、李清国就成了魏金贵的帮扶对象。在帮扶中,魏金贵多次入户调查了解,摸清其家庭生产生活基本情况,科学制定帮扶计划,多方寻找脱贫增收的路子。李清国的住房属于危房,帮扶之后首先帮他们新建了房屋,协调政府补贴6万元,然后根据李清国有粉刷技术这一情况,为其联系工作,年收入2万元,同时为李清国妻子协调家政服务培训,拓宽了就业渠道,并帮助该户补栽果树8亩,协调抓好技术指导和培训,帮扶化肥1吨。边维成一家8口人,魏金贵帮扶之后,首先改善其家庭人居环境,更换生活用品;其次根据边维成儿子边俊虎有驾驶技能,为其联系在长庆采油厂开车,年收入2.8万元;三是为边俊虎妻子协调贫困村公益特岗;四是帮助补栽果园10亩,协调抓好技术指导和培训,提供化肥1.5吨。在魏金贵的帮扶下,两户贫困户重燃生活希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逢人便说:“老魏是个好人,咱们自己都对光景不上心了,人家硬是把咱领上了路。”
除了帮扶户,村上每一户困难户都是魏金贵关注的对象。贫困户孙张宝一家5口人,居住彩钢房,当得知该户房屋已建成,但水电未通,不能按时入住时,魏金贵积极协调帮扶人员和电力局,做孙张宝的思想工作,帮助落实房屋粉刷、水电设施安装等,该户两个老人劳力较弱,子女又不在身边,他扑下身子,宣传扶贫政策,不怕脏不怕累,帮助其捡垃圾、扫卫生,让老人精气神明显好转,脱贫信心更加增强,孙张宝夫妇感动地说:“这才是共产党的好干部!”贫困户边维红家庭5口人,儿子、儿媳、孙子智力均存在问题,当得知其儿媳属精神分裂患者后,他积极与帮扶人员对接,将儿媳送到延安精神病院进行治疗。边维红说:“只要我的愣儿媳能有个安身的去处,我就安心了,搞脱贫也有信心了。”
在魏金贵的努力下,孙岔村由以前的软弱涣散村一跃成为党建有思路、产业有活力、环境有保障、脱贫有力量的优秀村。
在孙岔村,魏金贵走过许多崎岖的山路,苹果园里有他太多的踪迹,夜幕降临的时候还在跟村民探讨发展的路子、致富的点子,肩负着党交付给他的责任,魏金贵正扛着担子一步一步带着大家走出来、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