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薛国军:苹果有多甜 日子就有多甜
本报记者 贺卓 郑旎 实习生 白茹
  8月12日,“春风拂面乡村振兴正当时——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中国网采访团队走进宝塔区柳林镇孔家沟村,见到了果农薛国军。
  “种苹果让我当了小老板,帮我儿娶了媳妇,买了新房,种苹果太好了!”薛国军听到记者问他为啥种苹果特别来劲时这样说。薛国军从1995年开始种苹果,当初种苹果完全是因为苹果比玉米卖价更高。“种苹果之前我家里种植一点玉米,同时我在甘泉砖厂打工,一天两块五的工资,因为砖厂有免费馒头吃。”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柳林镇孔家沟村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山地苹果,薛国军了解到苹果的收益,也将家里的玉米改种苹果。十几亩的苹果在挂果第一年收益4000元,第二年收益1万多元,越来越高的收益让薛国军尝到了甜头。
  2015年,薛国军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到了30亩土地。目前,薛国军共有50亩苹果地,其中20亩已见利,30亩正在培育中。“最多的一年我赚了25万元,用种苹果赚的钱,我供儿子上完大学,帮他在新区按揭买了新楼房,儿子顺利娶了媳妇,女儿也已成家,我和老伴翻新了窑洞,新建了12间平房,每天照顾果园,日子很舒坦。”薛国军说。原来因为孔家沟村穷,村里的年轻人都不好娶媳妇,现在,孔家沟村经过20多年的奋斗,村民家家住上小洋楼,户户开上小汽车,全村1100亩苹果去年收入85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我儿媳妇是城里人,也愿意跟我们农村的孩子。”薛国军自豪地说。
  不愿自己再辛苦劳作,薛国军雇用了一个工人,当起了小老板。“我雇一个工人帮我干活,只要果园有活他就干,一年工资两万五。”不仅雇用工人,薛国军还在自家院子里建起了小冷库,自家的苹果自家储藏,通过苹果后整理,将苹果装箱售卖,不再将苹果卖给果商。“以前,我们把苹果当洋芋疙蛋卖,一年辛苦下来挣不了几个钱,自从建了冷库后,苹果变成了金疙蛋,没有了中间商赚差价,苹果的价格翻了一番,我打算继续学习苹果细化管理,将我的苹果卖个更好的价格。”薛国军说。
  据了解,柳林镇共栽植苹果面积达5万亩,其中挂果园面积3.2万亩,有机认证果园面积1万亩。全镇有苹果专业户3500户1.5万人,占全镇农业人口的63%。2018年全镇苹果总产量突破5万吨,产值近4亿元,果农仅苹果一项人均收入1.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