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塞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以“八个一批”脱贫工程为抓手,以中央巡视陕西反馈问题整改和国家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为重点,狠抓脱贫质量提升、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激发和发展能力提升,紧紧围绕“57”指标,全面落实各级脱贫攻坚责任,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措施落实,不断巩固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019年,安塞区计划贫困人口脱贫27户94人。经自查,计划退出户除人均可支配收入之外,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安全饮水、基本医疗4项指标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家家有产业、户户有项目
为了让村民实现长期稳定脱贫,安塞区坚持长远项目与短期措施相结合,切实抓好产业扶贫这个根本。
强力推进产业扶贫。按照“3+X”的产业布局(三大产业+特色产业),全面实施了户户“长短两项产业”全覆盖行动,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264名,覆盖3966户有劳动能力、有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弱劳力户和外出务工户,采取产业代建代管的方式和联种联养、代耕代养等模式,保证了户户都有3亩以上的苹果产业。
大力促进就业扶贫。致力于实现就业全保障目标,全面实行“四个一”就业扶贫促进机制,即每个家庭掌握1项技能、实现1人就业、弱劳力有1个公益性岗位、外出务工人员给予1项补贴。采取“行业部门+培训机构+贫困群众”模式,有针对性地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边缘户”分批进行免费技能培训,上半年培训4期,培训规模达到1000多人,做到了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培训不漏一人,确保有意愿的贫困劳动力都能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致富。开发了869个特设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为各村新开发扶贫社会保障信息员18名。
全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55个贫困村全部建成40kw村级光伏电站,其中41个村发展了苹果、蔬菜、养殖等实体经济。今年上半年共投资2880万元,为已退出的32个贫困村新建日光温室大棚209座、弓棚73座,为退出的2个贫困村建起粉条加工厂,受益贫困群众达1027户3061人。村集体与贫困群众按照4∶6的比例进行分红,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逐步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基础更加牢固。
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安塞区坚持全面覆盖与重点保障结合,不折不扣落实行业扶贫各项政策。
健康扶贫方面,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等健康扶贫相关政策,按照“四定两加强”原则,集中救治25种大病贫困患者,抽调了49名区级医疗机构医师融入38支家庭医生团队,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2019年上半年,贫困人口参合参保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25种大病患者集中救治率、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占比均达到了100%。累计大病保险报销148人次22.33万元,商业保险累计报销340人次76.81万元。
教育扶贫方面,2019年上半年发放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金295.9万元。对因残疾、智力障碍辍学的94名孩子,落实了辖区学校“一对一”送教上门。1484名教师与2038名贫困户子女结成帮扶对子,帮扶率达100%。
金融扶贫方面,进一步明确了金融扶贫工作的政策措施、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上半年全区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7户152.99万元,户获贷率为1.05%;全区115个互助资金协会共注入财政总资金3835.5万元,总放贷率70.34%。
生态扶贫方面,将全区所有护林员聘用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共计208人;加快公益林补偿工作进度,并在2018年贫困户参与的基础上增加1200户;加大退耕还林补植力度,使用贫困户苗木91万株,涉及资金26.58万元。
兜底扶贫方面,对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20元的贫困户,进行全面排查核实,对未纳入低保的52户187人进行了逐户甄别,将符合条件的13户45人及时纳入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就业扶贫方面,开展了安塞腰鼓、安塞剪纸、民歌演唱3期劳动力技能培训,其中培训贫困劳动力98人。举办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2场次,延安市内7个民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75个,与江苏13个企业现场达成就业意愿56人。向陕西盛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输送人员25名,赴江苏务工人员15名。截至目前,已落实扶贫类公益性岗位1110个,其中社会保障信息员18人,爱心助老员135人,农村保洁员337人,退耕还林监督员397人;扶贫公益专岗8人,城镇公益性岗位7人;新认定1处就业扶贫基地(安塞自然好平价超市),吸纳贫困劳动力12人。
电商扶贫方面,在贫困村共建成27个电商服务站点,共培训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贫困户331人次,其中贫困户培训266人次,带动贫困户增收103.3万元。
激发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
安塞区坚持外向引导与内在激励结合,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
按照“思想扶贫、精神脱贫”的要求,深入开展了“扶志向强动力、扶技能强后劲、扶文明强精神”的“三扶三强”专项行动,通过感恩励志教育、道德法制教育、文明新风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着力激发广大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加强政策引导,转变扶贫方式,除低保兜底发放现金外,其他扶贫措施要与贫困群众挂钩,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化乡风文明建设、移风易俗专项行动,采取思想教育、精神激励、奖勤罚懒等办法,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
全面提高“一约四会”“一墙四栏”“爱心超市”管理水平,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脱贫模范、文明家庭、身边好人、“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宣传表彰活动,真正让贫困群众成为脱贫致富的主体,彻底摆脱对扶贫政策的单纯依赖,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上半年,组织宣讲团深入全区11个镇街为贫困户宣讲脱贫政策11次,依托农民讲习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开展种植、养殖等技能培训32场次674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