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们在农民丰收节暨赛果大会上展示自家的苹果(资料照片) ●贫困户采摘蘑菇,准备上市。 ●志丹县组织新任村支书到洛川等县实地考察学习(资料照片) ●双河镇李家湾村集体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 本报记者 王锋
志丹县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加快脱贫致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模式,重点在强堡垒作用、树先锋形象、提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新动能,努力打造领航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我们必须要以严的精神和实的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志丹县委书记李建强每次下乡调研,对基层队伍建设发挥如何,总是必查、必看、必问。
为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工作水平,志丹县从县委常委带头做起,全面落实党建包抓责任和调查研究任务;从党委书记抓起,把“三张清单”落实和组织力提升等作为检验和评价乡镇和部门年度工作的重要依据;从支部书记严起,通过实行严格透明的奖惩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加强、全面过硬,努力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加快脱贫致富的强大合力。
选好领头人带好脱贫致富路
刚入秋的志丹大地显得格外的青蓝。秋雨过后的第一天,永宁镇麻湾村村支部书记徐义兵就迫不及待地来到田间,动员指导村民们到各家果园抓紧采摘苹果、补苗木,田间热火朝天的村民仿佛忘却了劳作的苦累。
“支书都能带头劳动,我们咋能安心待在家里,有这么好的带头人,我们脱贫致富有信心。”已尝到苹果甜头的贫困户张光萍见支书都到了地头,便匆匆赶往自家果园,她对村干部的积极作为赞赏有加。
地处偏远山岭的麻湾村在发展苹果产业初期,大家都持半信半疑的态度,非常不积极主动。为此,村干部带头发展、主动上门宣传,徐义兵率先发展果园25.1亩,其他村干部和党员们也纷纷建起了果园,村民们看到村上精明能干的人都发展苹果,便逐渐打消顾虑,积极踊跃地发展起苹果产业。徐义兵告诉记者,目前麻湾村果园达到2100亩,其中挂果园1000余亩,村集体果园80亩,苹果几乎覆盖全村所有耕地,苹果已成为村民致富的“金蛋蛋”。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员“领头羊”作用,志丹县在去年村“两委”换届中,坚持把年龄和学历作为硬杠子,全县109个村换届后,村支书和村主任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38人、女性11人,平均年龄44岁,较上届下降11岁,彻底改变了年龄偏大、妇女偏少、文化偏低的局面,真正把一批有文化、年轻化、威信好、能力强的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队伍中,并通过集中轮训、外出参观、实践示范等形式来“富脑袋”“开眼界”“足底气”。同时,要求每个村主要村干部带头发展果园至少30亩、其他村干部发展至少10亩。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全县目前苹果种植面积达28.8万亩,挂果园11万亩,其中村干部发展苹果产业2.5万余亩。通过“支部+”模式,成功培育出“三变”示范点24个、农业专业合作社343个、家庭农场181个,流转土地13.6万余亩,真正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形成了“支部带头抓产业、党员示范干事业、干群携手兴家业”的良好氛围。
发展村集体经济 既要富“小家”又要兴“大家”
2018年8月27日,对金丁镇爬子洼村来说是一个“甜蜜”的日子,经过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半年来的精心养殖,作为村集体经济中蜂养殖首次产蜜300余斤,年底收入近3万元,为该村村集体经济捞到了“第一桶金”。村支书尚振良兴奋地说:“去年仅靠养殖中蜂村上就收入近6万元。除此之外,还有15亩即将挂果的村集体果园,我们既要过好自家的小日子,也要过好村上的‘大光景’。”
为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中的“领头雁”作用,志丹县适时研究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和《加快推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年底全面消除“空壳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5万元的目标,将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镇村和包扶部门单位年度考核一项重要指标,建立了由县委常委包抓、镇办党委书记负责、第一书记主抓的工作机制,不断发展壮大不同模式的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精准脱贫不断培育新动能。
双河镇李家湾村通过“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农户”开启了“三赢”模式,村集体以现金和集体厂房、小冷库作价占股,贫困户和农户以现金入股,经由合作社统一农产品标识、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村集体、贫困户和农户实现了共赢;义正镇稠树梁村通过“支部+企业+合作社”模式,将村集体的一台拖拉机量化入股到陕果集团,每年可分红15264元,并把村集体30亩新建果园交由该企业代管,有收益时按照毛收入的25%归村集体所有,同时成立劳务合作社,企业按照劳务用工费用5%的比例配股给村集体,逐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如今,志丹县以支部为引领的村集体经济已呈现出“百舸争流”之势。
截至2018年年底,全县109个村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其中94个村建成集体果园6290.11亩,9个村发展核桃等林果产业1300.6亩,11个村种植中药材677.6亩,9个村发展了以中蜂为主的种养殖产业,18个村通过土地等固定资产出租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2018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0万元,率先在全省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率先在全市实现村级互助资金全覆盖,从根本上破解了村集体经济“空壳化”难题,有效解决了村级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更加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战斗力,积极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奔富路。今年,村集体经济预计可收入700万元。
能有今天的好光景 都是党和政府把路引得好
“脱贫攻坚核心在党、关键在人,我们按照‘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这一思路,努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红色引擎’,实现党建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齐驱共进。”志丹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屈永峰说。
志丹县委将脱贫攻坚一线作为锤炼干部的主战场、检验干部的“试金石”,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了《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干部管理考核的意见》和《脱贫攻坚一线选拔干部实施细则》等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县委书记、县长年初带头立下“不完成任务引咎辞职”的军令状,各部门各镇办以军令状的形式层层夯实责任,由12名县级领导包抓12个镇办和便民服务中心,30名县级领导包抓56个贫困村,采取“抽硬人、硬抽人”的办法抽调661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109名优秀干部到扶贫一线决战脱贫攻坚硬仗。去年以来,先后对脱贫攻坚一线的15名优秀干部予以提拔交流,对7名优秀第一书记予以提拔,并对脱贫攻坚工作不力的18名干部进行诫勉谈话、6名领导干部给予党纪处分,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贫困群众的“主心骨”。
“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对你有多亲。”这是志丹县档案馆馆长曹东炜开展帮扶工作以来的最大感受。2017年,身为党员的她主动请缨到双河镇双河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勇敢挑起了该村的脱贫重担。
“这闺女三天两头地往我家跑,特别贴心,每年还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2000元给我付房租。她就像我的亲闺女一样。”双河镇墩梁村的岳桂英老人感叹不已。时下已入初秋,曹东炜隔三岔五来到孤寡老人高合义和岳桂英家中,嘘寒问暖,把两位老人当做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83岁的岳桂英中年丧子,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在曹东炜的悉心照顾和鼓励下,老人变得坚强振作起来了。双河村孤寡老人高合义也有同样的感受,老人逢人就夸,“共产党给我送了一个好女儿”。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鲜艳党旗的召唤下,志丹县众多像曹东炜一样的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与群众交心谈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倾心帮扶,不断激发广大贫困群众自觉脱贫、立志脱贫、竞相脱贫的信心,干群齐心谱写了一个个生动的脱贫故事。截至目前,全县贫困户中有739户发展山地苹果5492亩、165户发展起特色种植业、284户发展了特色养殖产业。除“五保户”外,全县所有贫困户都实现了产业全覆盖,正在通过产业奔向稳定脱贫路。目前,通过自查自验,预判全县年度脱贫退出任务可以全面完成。
“党就好比引路人,脱贫主要靠自身,我家能有今天的好生活,都是党和政府把路引得好。”赵海奇原是金丁镇谢湾村的贫困户,2009年响应县委号召发展起22亩果园,之后通过帮扶和自身努力,从2016年苹果开始见到效益后,他就主动提出退出贫困户行列,去年苹果虽然遭遇冻害纯收入还达到7万余元。赵海奇如今的日子过得越发带劲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