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康彦创 本报记者 方大燕
有人说,全国退耕还林看延安,延安退耕还林看吴起。在被誉为树起全国退耕还林一面旗帜的吴起县,退耕还林还需从当地的一家农户——许志洲家的舍饲养羊说起。
今年74岁的许志洲,是铁边城镇杨庙台村养羊的一把好手。从羊子散养到舍饲养羊,他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1998年,时任吴起县委书记的郝飚,在深入许志洲家实地调研农村发展的出路问题后,统一了全县干群思想,制定了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封山禁牧、舍饲养畜”政策。
当时,许志洲家靠着养羊,家里的光景在村里也算是数一数二,家里常年散养100余只山羊,每年出售的羊绒、羊肉是供几个孩子上学的最大“靠山”。
但面对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为响应县上退耕还林的政策,许志洲痛定思痛,他考虑到县上实施退耕还林的“大账本”,决定先砸烂自家的“小账本”。
许志洲向婆姨娃娃做了好几天思想工作,卖羊时一家老小甚至堵在羊圈门上,他硬是狠心拉开家人,卖掉自家的所有羊子。
处理掉羊子后,许志洲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家里的收入一下子也断了。
几个月后,许志洲听说银川有一种小尾寒羊,一胎能产好几个羊羔,于是他又从银川花了好几百元,买回了一公一母两只小尾寒羊,开始舍饲喂养。
当时,庄前院后的人都不理解他:花大几百元就买两只羊?
就是这两只小尾寒羊让他迈出舍饲养羊的第一步,成为县乡领导制定退耕还林、舍饲养畜的政策依据,也成了吴起“绿色革命”的导火索。
经过几年时间,许志洲家的羊子已繁育到60余只,获利数万元。比起过去散养羊子,不仅节省了人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从主动淘汰土种山羊到舍饲小尾寒羊,许志洲给当时全县推行封山禁牧、舍饲养羊提供了宝贵经验,被称为吴起县封山禁牧、舍饲养羊“第一人”。
许志洲不仅在舍饲养羊上迈出了“第一步”,在植树造林、退耕种草上也不甘人后。
推行植树种草当年,许志洲一家仅有的十余亩口粮田,他带头种上紫花苜蓿。紫花苜蓿除去喂养自家的小尾寒羊外,他还把多余的全部出售到县上的草业公司。每年卖羊、卖草成为他家最为开心的事,村子里的人看着他家靠养羊、种草发家致富,也纷纷效仿。
在许志洲的带动下,杨庙台村也成为有名的舍饲养羊、植树种草先进村。
谈到当初的决定,他笑着说:“羊子重要,但林子更重要。我的选择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