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富县:绿油油的“被子”白花花的“票子”
    ●富县茶坊镇岔口村的王学昌正在查看蜂箱
  本报记者 乔建虎
  对于林草覆盖率达85%以上的富县来说,绿色是一张“名片”,这里有着“陕西一叶肺”“塞上小江南”“陕北小关中”的美称。
  作为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富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栽植果树,发展苹果产业。在1999年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程中,富县大力发展苹果等经济林,至此苹果成为富县的主导
  产业。如今,36万亩苹果完全覆盖了富县塬面,原来黄土裸露的乡村被一片片绿色所替代。苹果更是成为该县塬区村民致富的“金蛋蛋”,果农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北道德乡四合村的秦保全,当年就是顺着退耕还林并依靠苹果发家致富的。
  为了在这片黄土地上实现自己的致富梦,1999年,秦保全承包荒山造林470多亩。2004年4月,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产业项目时,他对自家的果园进行了改造,流转耕地80亩,涉及退耕还林28亩,成为当地有名的苹果大户。
  “我可以说是沾了退耕还林的光了,现在到处青山绿水的,苹果也发展起来了,人也富起来了,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谈起退耕还林,秦保全感触颇深地说。现在,他的果园已被富县授予“优良苹果示范基地”,他的家庭农场已被认定为“陕西省示范家庭农场”。2014年,秦保全与周边56户农户联合成立了圣地红苹果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的苹果产业规模达到2000亩,其中有1000多亩的标准化示范园。
  伴随着富县植被的不断增加,花源不断丰富,富县的环境也在慢慢地变好。现在的富县,养蜂已经成为继苹果之后农民发家致富的又一重要产业。目前全县已有养蜂户800多家,共养蜂2万余箱,仅蜂蜜一项,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
  在众多的养蜂户之中,茶坊镇岔口村的王学昌、张家湾镇川庄村的李喜龙等是其中的佼佼者。目前,王学昌养蜂160多箱,李喜龙养蜂300多箱,他们的年收入都在10万元,甚至数十万元以上。这与当年的放羊大户相比,一点也不逊色。
  可以说,因为退耕还林,当年群众失掉的是一个“辛酸”产业,现在迎来的是一个“甜蜜”产业。“所以我们说,不论栽苹果,还是养蜜蜂,在经过20年的退耕还林之后,现在都已经基本实现了‘国家要被子、群众要票子’的双重目标。”富县退耕办主任高继国说。
  高继国还为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自1999年开始退耕还林,富县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32.94万亩。20年的植树造林,国家累计兑现退耕农户的补助资金2.152亿元,农村人口人均直接受益3957元。
  富县的退耕还林工程,已成为该县造林面积最多、投资最大、期限最长、受益群众最广、实施效果最为显著的生态工程项目,森林覆盖率从1999年的57.57%上升到2018年的6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