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核桃树,高炳才眼中全是对幸福的憧憬。 本报记者 郑鹏
67岁的甘泉县石门镇杨家河村村民高炳才这几天心情格外好,劳山林业局为村上建的核桃园的核桃眼看就能采摘了。核桃树第二年挂果,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要比去年好。一有空,高炳才就要到园子里看看,给树锄锄草。这些树在高炳才眼里就是一棵棵“摇钱树”,树上结的都是一颗颗“金蛋蛋”。
8月29日,记者在高炳才的核桃园内看到,一棵棵核桃树排列整齐,微风一吹,树叶沙沙地响着,叶下的核桃便一颗颗显现出来。高炳才说:“因为地处偏僻,以前村上基本没什么产业,一年忙下来只能顾住肚子,别的啥都别想。”
2013年,劳山林业局在杨家河村建核桃园。建好的核桃园又按照人均2.3亩、贫困户人均2.5亩的标准全部分给了村民。从去年开始,核桃树开始挂果,每斤卖出了近20元的好价钱。
高炳才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核桃树栽下已经6年,按照生长习性,10年左右将进入盛果期。再过4年,他的一棵树上的核桃大概能卖几千元,一亩地有32棵树,能卖好几万元。他家有4亩多核桃树,一年就能卖10多万元。“现在有了核桃园,我就想着今后日子怎么过才舒服。”高炳才的眼里,满满的都是对幸福的憧憬。
记者摘下一颗核桃,剥开青皮,敲开浅褐色的壳,撕去包裹在核桃肉上的膜衣,核桃肉就露出来了。这些“小鲜肉”口感鲜嫩,香香脆脆,味道特别好。
甘泉县劳山林业局高哨林场工作人员介绍,2012年,根据甘泉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劳山林业局负责包扶杨家河村。该村距县城30多公里,地处深山,交通不便,通讯不畅,村民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种植玉米、谷子、豆类、土豆等农作物维持生计。2012年,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
面对包扶村的实际情况,劳山林业局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认为杨家河村缺乏产业项目、经济发展落后,全村青壮劳力大多外出经商或打工,留守人员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低,科技种田意识不强,抵御市场经济风险能力过低。但该村有大量的土地资源,而劳山林业局具有行业和技术优势,如何才能将自然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把两个优势结合起来?
经多次与村民交流座谈,确立了生态扶贫新思路。依据思路,2013年劳山林业局投资201万元,建成了965亩山地核桃园,分给了农民并实行分户管理,劳山林业局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全程给予指导和技术培训。该局还投资79万元,在退耕地营造高标准防护林1372亩,加上核桃园965亩,共有2337亩土地纳入了退耕还林面积,享受国家退耕还林的补助政策。
村上有了产业,去年8户外出的农民回乡经营管理核桃园。随着核桃挂果进入盛果期,预计今年杨家河村人均实现年收入将达9000元,杨家河村将走上发家致富路。接下来,劳山林业局还将按照“石万路发展林果带,拐沟村发展畜牧养殖业”的思路,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林果业和林下鸡为主的养殖业先行先试,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
劳山林业局在杨家村河实施的生态扶贫措施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是对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好诠释,杨家河的村民也将在生态发展的路上越走越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