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德湖边的松尾鼠 ●班德湖边的斑头雁 ●延雨培(左一)陪同长江源生态保护站的来访客人体验捡拾垃圾 讲述 延雨培 整理 忽弋琛
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我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见到最纯粹的公益初心,也体会到了大自然给高原最美的馈赠。
虽然一个月的志愿服务期已经结束了,但沱沱河的故事还在继续。我相信终有一日,这里还会再出现我的身影……
沱沱河是长江的源头,它深居青藏高原腹地,这里有壮丽的雪山、无垠的草地,蓝天白云倒映在河水中,构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同时,这里复杂的地形、气候和水热条件也为不同的野生动物提供了多样化的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成为它们理想的栖息地。
延雨培——一名延安籍大学生,今年暑假成功通过环保组织“绿色江河”审核,作为一名环保志愿者,前往沱沱河边的“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在为期一个月的志愿服务中,她在青藏高原与沱沱河亲密“接触”,有期待,有惊喜,有发现,有收获。
●成为志愿者
6月11日收到环保组织“绿色江河”的体检通知时,我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了,这意味着,顺利通过体检,今年暑假我就可以去已在脑海中描绘了无数遍的沱沱河边做一名环保志愿者了。
沱沱河是长江的源头,它深居青藏高原腹地,这里有壮丽的雪山、无垠的草地,蓝天白云倒映在河水中,构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同时,这里复杂的地形、气候和水热条件也为不同的野生动物提供了多样化的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成为它们理想的栖息地。饮水思源,这里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却是我国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们,也与全球的生态息息相关。
第一次听说沱沱河大约是六七年前,那时我还是初一的学生,我们的美术老师王芳芳是一名公益画家,从北京“宋庄”画家村来我们学校支教。课堂上她给我们讲起她的经历,其中就有她在青藏高原做环保志愿者和描绘野生动物的故事。那时候,“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一信念就在我心中生根发芽,促使我对沱沱河充满了向往。
申请成为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志愿者的过程可以说是十分艰难。我曾有过一次落选经历,因为对该组织志愿者选拔的严格程度早有耳闻,所以落选后并没有气馁,一边继续递交申请,一边做好“长期战斗”的心理准备,没想到,第二次竟然收到了面试通知。
面试的时候,保护站的老师和我聊了很多问题,比如垃圾如何分类、藏区特有的文化,以及志愿者的日常工作等等。其中强调最多的就是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因为去那里不仅要面对恶劣的气候、多变的天气,还要应对可能发生的高原反应,在那里,不论男女所承担的工作量是一样的……跟工作多任务重相比起来,我更担心高原反应,我不奢望能为保护站带来多大的价值,但也不想因为高原反应成为大家的累赘。
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能训练后我顺利通过了体检,正式成为了一名“绿色江河”的环保志愿者,我所申请的志愿服务地是位于沱沱河边的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可爱的野生动物们,我要来与你们为伴了!
●初识保护站
从内地去往海拔4500米左右的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必须要在海拔相对较低的格尔木适应几天,再从格尔木乘火车去往沱沱河。
7月15日凌晨2点,随着一阵汽笛声,火车停靠在沱沱河站。在刺骨的寒风中,我与同期的志愿者们一起走下站台。此时,车站周围漆黑一片,唯有漫天明亮的星星提醒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
虽然是七月中旬,但是这里气温还是很低,裹着羽绒服也不会觉得暖和。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就建在沱沱河边上,在它的旁边除了“长江1号”邮局和供游客参观的砖红色展厅外,还有一些绿色的集装箱改建的房屋。
我们的到来也意味着上一期志愿者要离站了,离站前他们进行最后一次“垃圾分类”,我们就跟着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志愿者们的手,每一双手都像干旱的土地一样有着深深的裂纹,心中隐隐有些许不安,当然更多的是期待。
在保护站适应了几天,一直担心的高原反应没有发生,这让我舒了一口气。在这里一切都有严格的规定:早晨七点半每个人必须一起吃早饭,早饭后一起协作打扫卫生,接下来要严格按照排班表开展工作,晚上固定时间还要开会总结……日常工作大都是极其普通的小事,比如:打扫卫生、测量温度、接待游客等,但这也是保护站得以存在的基础。
●青藏线清道夫 当然,我们还有着另外一项重要的工作——捡拾青藏线沿途的垃圾。
青藏线是西藏的生命线,虽然偏僻但车流量却很大,很多物资都要通过这里运往西藏。由于整个青藏线路途绵长而又缺少服务区,导致一些过往车辆走到哪里垃圾就丢哪里,沿途垃圾对草原环境及野生动物生存造成一定影响。
2012年,环保人士杨欣老师在沱沱河建立了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随后青藏线上的绿色驿站逐渐建成。保护站和驿站的志愿者们每个月都会专门安排时间去青藏线沿途捡拾垃圾,他们还会收集沿途游客捡拾的垃圾进行分类和集中处理。并且劝导离开西藏的司机捎带一些可以回收的垃圾,送到格尔木市集中处理,让垃圾重新变为工业原料。剩余的少量可降解的垃圾,则送到附近的垃圾填埋场,等待时间将它们融入大自然。
7月20日,那是我第一次去青藏线捡拾垃圾,本以为捡拾垃圾没有难度而且还可以出去看看风景,去之前满怀期待。可到达捡拾垃圾的区域后,顿时觉得之前的想法过于简单。只见道路两侧散布着很多饮料瓶、泡面桶和自热饭盒,还有食物残渣混迹其中,简直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不一会儿,手中的大垃圾袋就被我塞得满满的,拎也拎不动,只能扛起来往前走。
没走多远,我看到了演员胡歌,他也是本期志愿者之一。见我拿不动,他主动过来说:“我帮你拿吧!”随即帮我把大垃圾袋拎到车旁边。胡歌话不多,对待每一个任务都非常认真,很多时候还抢着干一些脏活累活。在这里没有职业和身份的差异,我们都是一名普通的环保志愿者,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一起说笑,也一起经历着环境的考验。
●探秘班德湖
在保护站工作了一周之后,我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前往班德湖做野生动物考察记录。
月21日清晨,我们的车迎着朝阳,也伴随着副站长吐旦旦巴的歌声,一路驰骋向班德湖驶去。此时,草原的一切都是刚睡醒的样子,草地湿漉漉的,藏野驴、高原兔、旱獭等野生动物正在草原上觅食,看到我们的车并不躲闪,只是侧着头用一双好奇的眼睛盯着我们,憨态可掬。我们坐在摇摇晃晃的车上,一边欣赏着大自然绝美的风景,一边记录沿途所看到的野生动物:藏野驴、高原兔、旱獭、藏原羚、秃鹫鸟、大隼,还有狼。
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看到班德湖真容了。一下车这里的风对我们表示了热情的欢迎,直推着我们向前走。班德湖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钻石般的光芒,湖边的草甸上遍布着灿烂的野花,美丽极了!一时间,“人间仙境”“世外桃源”“风景美如画”等这些词汇、句子纷纷涌入了我的脑海。
班德湖是许多野生动物的天堂,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斑头雁了。这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全球现存数量估计不足7万只,由于班德湖分布了大量的斑头雁,因此班德湖被学界誉为“斑头雁的乐土”。此时,一群斑头雁正在湖边觅食,时不时发出“嘎嘎嘎”的叫声。它不只叫声像鸭子,就连模样也像鸭子。说真的,要不是因为头顶两道杠,谁见了都会认为这是一群鸭子。湖面上还有燕鸥在觅食,凤头鸊鷉在筑巢,这些小家伙们各忙各的,一片祥和。
●“发现”雪豹
在班德湖的工作和生活虽然整日与蚊子、飞蛾相伴,但还是比较安逸的。我除了每天为大家做饭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观察鸟类:燕鸥妈妈有没有喂雏鸟?还在孵化中的燕鸥有没有破壳?凤头鸊鷉的巢是不是又被其他动物占领了?山上有没有熊、雪豹出没等等。偶尔有周围的牧民赶着马群路过这里,会进来看一看,和我们聊聊天。
7月29日的班德湖格外热闹。保护站的同事们带着参加“长江自然生态小讲师”活动的小朋友、家长一起到班德湖参观。而我和往常一样,在监控室内观察着摄像机传回的画面。突然在达尔宗山上的画面中出现一个不明物体,看体型不是旱獭,也不像岩羊。只见它拖着长长的尾巴,行走起来一扭一扭像老虎一样。会不会是雪豹啊?我急忙喊吐旦旦巴进来看,他确认就是雪豹!虽然知道这里有雪豹出没,但也不是经常可以看到。之前听吐旦旦巴说,他是第一个在这里发现雪豹的人,如果我能发现我就是第二个,没想到真的被我发现了!
●我还会再来
8月15日,为期一个月的志愿者生活就要结束了。
告别的话说多了就容易悲伤,离开那天,大家只说“再见”互道珍重。当我望着窗外一点点退后的沱沱河,眼泪禁不住涌出眼眶。我发消息给上一期离站的志愿者朋友,问他:你走的时候不难过吗?他说当然难过,但人总要向前走的。
是的,人总是要往前走的,可我还是很不舍。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月,但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我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见到最纯粹的公益初心,也体会到了大自然给高原最美的馈赠。铁打的保护站,流水的志愿者,虽然我们离开了,但沱沱河的故事还在继续。我相信终有一日,这里还会再出现我的身影。(本版照片由李育青、延雨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