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河谷正在举办2019年第36届“延安过大年”活动 ●宝塔区山地苹果 ●外地学员在杨家岭接受红色教育培训 本报记者祁小军摄 ●高楼林立的城区 本报记者祁小军摄 本报记者 谷嫦瑜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人,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70年来,宝塔大地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经济社会取得了怎样的瞩目成就?9月12日上午,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壮丽70年圣地展新颜”系列发布会。宝塔区委副书记、区长苏锋,区经发局局长马伸义,区城管局局长陈德鑫,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军围绕生态富裕宝塔主题作介绍。
新中国成立后,宝塔人民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凝心聚力经济建设,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步伐,成功摆脱绝对贫困,开启高质量发展征程,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令人自豪的成就。2018年,宝塔区生产总值329亿元,占全市比重接近四分之一,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35.6∶59.4。发布会上,苏锋用最难得、最骄傲、最突出、最深刻、最可喜、最欣慰总结了宝塔区70年来所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今天的宝塔,城市首位度不断提高,发展竞争力显著增强。
“十八大以来,全体宝塔人践行‘五个扎实’要求,大力推进‘振兴宝塔+’行动计划。”苏锋说,宝塔区紧跟新时代步伐,紧盯各种机遇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抓农业、稳工业、强三产、扩消费,产业链更加丰富,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保持稳定合理区间增长,社会事业发展日新月异。
苏锋介绍,宝塔区坚持粮食安全战略,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粮食总播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快速推进,苹果产量达到35万吨,果农人均年收入达1.1万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累计流转土地20万亩,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14个,“一村一品”示范村96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14个;能源工业与非能工业并重,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工业互补发展,旅游业多元化快速发展。
三大攻坚战果辉煌、决胜基础更加坚实
今天的宝塔,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历史性重塑了山河面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更加扎实。
“贫困发生率降至0.26%,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目标。”王军介绍,当前,宝塔区已提前完成了“十三五”易地扶贫移民搬迁任务,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动力电,农村饮水安全整体达标,集体经济、长效产业、政策兜底等全覆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一直贯穿着宝塔区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全面落实河长制,延河生态湿地试验段建成运行,大力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清厕改厕等工程,辖区河流水质稳步提高;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06.82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78.2%,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节水型城市;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全面实现污染源管控,2018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位居全省第三,圣地蓝成为一张亮丽名片;牢牢坚守发展底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建设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在全省推广。
项目投资稳定增长、园区发展换挡提速
今天的宝塔,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实体经济全面振兴。
“‘铺天盖地’与‘顶天立地’并重并举的思路,让我们不断挖潜项目存量、优化续量、开源增量。”马伸义介绍说,宝塔区的项目建设坚持实行动态监管和清单管理,采取领导包抓、定期调度、观摩评比、问责倒逼等举措,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重达到42.2%。
“我们把园区崛起作为振兴宝塔的关键。”宝塔区紧紧抓住临空和临站为代表的枢纽经济历史机遇,按照“港城融合、陆空互动、多式联运”的发展思路,坚持临空(南泥湾机场)+临站(蒙华铁路延安站、高铁站)一体融合推进。以高端能化、商贸物流、康养文娱三大产业集群为核心的宝塔综合产业园区已注册大型企业54家、个体工商户600余户,年度营业收入接近百亿元。走专精特新路子的宝塔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被列为省市推进高质量发展重点示范园区,全市首届工业品宣传展示及推介销售会在园内成功召开,园区二期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开放创新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今天的宝塔,海纳百川的“大胸怀”与创新包容的“大境界”日益展现。
“宝塔服务员”已经成为宝塔区的一张善良名片,苏锋介绍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上线运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宝塔分厅”平台和“公开、法治、亲商、服务、监督、市民云”六型阳光政府平台,16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行政效能不断提升,使得“宝塔服务员”深得人心,营商环境持续提升。
“我们已经连续多年多次举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暨重点项目推介政银企恳谈系列活动。”苏锋自豪地向大家介绍,宝塔区2018年在全省率先设立集登记服务、应急转贷、发展保障、挂牌上市、综合信用体系五位一体的民营企业融合服务中心,为民营经济发展清障护航。通过推行“一企一策一团队”精准开展经济合作和投资促进活动,宝塔区在全市各县区中设立首个市级院士工作站,与多个省外市区缔结了友好关系,设立了规模100亿元的两支新经济产业引导基金,与15家驻延金融机构达成务实战略合作,累计引进新经济企业156家。2018年新注册市场主体12418家,新增入库“五上”企业65户,均占全市的30%。
城市治理更精更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今天的宝塔,传统和现代交相辉映,城市和乡村融合共进。
陈德鑫说,宝塔区作为延安的中心城区,是延安的窗口和名片,城市治理水平直接关乎到延安的形象。按照“市区一体、市区融合,服务市区、保障市区”的理念,宝塔区通过推行“三化”(标准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充分体现城市数字融合治理的“四性”(实际性、实用性、实战性和实效性),一体推进“五个专项行动”(背街小巷改善、融合社区创建、厕所革命样板、垃圾分类示范、市容细微整治),努力实现“六城”(人文立城、红色铸城、产业强城、创新融城、生态护城、民生暖城)融合的目标,“123456”城市治理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宝塔区已建成运行西部首个新时代城市数字治理融合指挥中心,常态化开展“发现宝塔之美·提振城市自信”城市开放日系列活动,环卫“两化”改革被评为全国“2018年民生示范工程”。
“近年来,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被列为国家整县区推进试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陈德鑫介绍,宝塔区大力实施县乡公路改建、通村公路完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18年被命名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同时,加快构建新型城镇体系,河庄坪镇在2018全省重点镇考核中继续保持优秀序列。成功打造了一批亮点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万花乡佛道坪村被评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冯庄乡康坪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甘谷驿镇代家沟村、河庄坪镇赵家岸村等5个村被评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民生投入力度加大、群众评价节节攀升
今天的宝塔,人民群众的城市自信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前所未有。
“近年,我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民生保障政策措施,特别是教育改革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和群众的普遍认可。”苏锋说,近两年来,宝塔区民生累计投入51.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发布实施“一元民生保险”,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应保尽保,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一岗双助”入选民生示范工程。教育“五项改革”扎实推进,与广州铁一中、西安一中开展校际交流办学,两年来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29所,城区新增学位1.29万个,大幅缓解了城区“入学难”“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大型陕北民歌剧《延河谣》荣获中省11项大奖,成功参演第十一届中国文化艺术节,花木兰传说等2项“非遗”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每年开展文化惠民演出不低于300场次。近两年全区棚户区改造对象实现安置9252户,分配保障房2300套,4万多住房困难群众圆了住房梦。建成运行“数字宝塔·宝您满意”智慧民生应用平台,首批试点上线数字宝塔、全民城管、掌上社区、智慧乡村、信用驿站五大版块,为百姓带来指尖上的便捷生活。
“宝塔大地发生的深刻变化,生动地印证了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苏锋说,今后,宝塔区将继续以首善宝塔的担当领跑延安经济社会发展,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努力让宝塔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让一个红色基因与现代文明交融、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相映的新宝塔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