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陕北新天地 鼓舞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70年安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安塞工业园区内工人正在组装植保无人机    马志青摄
    ●安塞工业园区马志青摄
    ●安塞不夜城
  本报记者 刘小艳
  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60.2万元增长到107.2亿元;城乡居民收入由1978年的56元和44元,增长到33197元、11450元,分别增长592倍和260倍;城镇化率达到60%……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安塞17万干部群众奋勇进取,苦干、实干、智慧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9月17日上午,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壮丽70年圣地展新颜”系列发布会。安塞区委书记任高飞、区委常委陈富山、区扶贫局局长牛社智、区城管执法局局长马瑞、区融媒体中心主任周建东围绕“陕北新天地鼓舞新时代”主题作介绍。 
   1 经济社会全面均衡高质量发展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县乡公路里程达到1400公里,每百人拥有机动车辆31辆,安全饮水、电力入户、电话通讯实现全覆盖。”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安塞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安塞区立足撤县设区带来的体制、经济、社会三大变革,确立‘市区同步发展、产城人文融合’发展主线和‘城市引领、文旅兴业,能源支撑、农畜富民’发展战略,聚焦‘三场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区域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均衡高质量发展。”任高飞说。
  任高飞介绍,安塞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确定“一村一规、一村一品、一村一企”的“三个一”目标,截至去年底,累计发展设施蔬菜6.2万亩,山地苹果40万亩,羊子存栏21万只,农村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9.59亿元;秉承“政府放权,园区放水,企业自主,政策保障”理念,加快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墨烯电热膜、植保无人机、延长石油20万吨LNG、清洁压裂液和环保离心棉等一大批新兴产业投产,已有总投资75亿元的40个项目落户工业园区,累计实现产值200亿元,2018年实现产值29亿元,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4.9亿元。
  同时,安塞区还扎实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非公经济创新发展,加快实现城乡二元到城乡一体的跨越。目前,城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4.8%,城乡常住居民缴纳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城镇化率达到60%。
   2 告别绝对贫困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全区55个贫困村整体退出实现‘清零’,贫困人口脱贫4112户12618人,由2014年末的13929人减少到1198人,综合贫困发生率由9.2%降为0.8%。”任高飞说。
  “我们坚持把‘产业兴、农村兴、农民富’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和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关键所在,大力实施‘农畜富民’战略,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脱贫攻坚提质增效、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后整理和农村综合改革等各项工作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不返贫,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产业脱贫路子。”牛社智说。
  据牛社智介绍,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安塞区建立了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今年财政投资2.7亿元支持保障“三农”工作。按照“3+X”的产业布局,全面实施了户户“长短两项产业”全覆盖行动,棚栽业、香菇、林果业、养殖业、特色种植业“五大产业”成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主渠道,占贫困群众总收入的65%以上,并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264名,覆盖了4044户有劳力的贫困户。同时,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引导支持脱贫户将补助到户的资金入股到合作的龙头企业、股份经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市场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定产业带动关系和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全区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5.1万亩、文化资源入股1450户、村集体资产入股8700万元,打造了南沟、魏塔、冯家营、西营、白渠等一大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三变”改革典型。
  3 文旅融合发展实现文化养民富民
  安塞黄土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独具特色,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保留传承黄土风情艺术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
  周建东介绍,近年来,安塞区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投资1.5亿元建成西营“陕北信天游”大舞台演唱村、冯家营“千人腰鼓”表演村、魏塔“东方毕加索”绘画村3个文化产业村,实现常态化演出、景区化管理,通过“文化+”赋能,推动农旅、文旅、学旅融合发展。目前,全区现有文化旅游景点40多处,国家一级文化艺术馆1个,国家AAA级景区1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红色旅游景点5处。
  用旅游承载文化,将文化植入旅游。周建东说:“安塞区深度挖掘独具特色的黄土风情文化资源优势,将红色革命文化、黄土民俗文化、绿色生态文化元素植入旅游业,让文化走出去、游客走进来、产业做起来、市场活起来,促进文化资源与旅游市场深度融合,实现‘一业兴多业、文旅促四化’。”
  “安塞还建立了智慧旅游服务云平台,实现了旅游景区实时调控。建成游客服务中心3个,紫金国际、金芙蓉等一批星级酒店投入运营,新增停车位312个,完成景区改厕24座,新建旅游公厕8座,旅游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周建东说,2018年,安塞区共接待游客238.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5%和353.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5.13亿元,带动文化产业从业人数达3000余人,三产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7.34亿元,4个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增长50.9%。实现了文化养民、文化富民,黄土风情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动能。
  4 市场主体蓬勃发展非公经济效益提升
  安塞是典型的资源型县区,油气工业是全区的支柱产业,经济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一直是困扰广大干部群众的难题之一。
  陈富山说,为此,安塞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切入点和关键点,牢固树立“活力在民营、发展靠民力”的观念,聚焦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着眼推动县域经济向市域经济“蝶变”突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非公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陈富山介绍,在具体工作中,安塞区制定出台了《培育五上企业发展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结算及发展注册地经济意见》等系列扶持政策,区财政每年列支1500万元,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2018年新增市场主体3214户,同比增长138%,非公经济组织累计达到11982个;培育入库“五上企业”26户,其中非公企业22户,同比增长100%。2019年上半年,完成“五上企业”入库8户,同比增长50%;新增市场主体1209户。制定了《关于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非公经济自由贸易街区实施方案》,从资源配置、资金支持、环境保障、人才供给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建成富民街非公经济自由贸易街区,积极推进工业园区、新动能产业园区、城区环城路农贸市场等非公经济自由贸易街区建设。出台了招商引资16条、优化营商环境8条、招才引智黄金10条等含金量非常高的扶持政策,创新建立了“六个一”行政审批模式和行政审批流动服务,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一条龙”服务。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截至8月底,共减税1.4亿元,降费1000万元,全区5306户纳税人享受到政策红利。
  “我们还组建成立民联、民投两家民营集团公司,聚合民营企业48家,激活民营资本6亿元,直接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文化旅游产业等20个项目建设。2018年完成民间固投9.44亿元,同比增长26.7%。在2019年全区100个重点项目中,由民营企业全额投资的项目达37个,投资额达21亿元。”陈富山说,去年,安塞区非公经济组织实现营业收入89.56亿元,增加值26.87亿元,占GDP比重25.1%;2019年上半年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3.09亿元,占GDP比重25.5%。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为25%左右,带动就业2.5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