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春鸽
2017年8月,作为选派干部,李杰来到宝塔区枣园街道庙沟村担任第一书记。他来是不是走过场?到底能不能给村里办实事?愿不愿意把村民当成自家人?各种质疑与猜测成为那段时间庙沟村村民们议论最多的话题。
两年时间过去,庙沟村苹果产业发展起来了、贫困户生活有盼头了、十几户村民的用水问题解决了……从被质疑到被肯定,李杰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赖。
“一定要把苹果产业发展起来”
“刚来村里,我心里其实也没有底儿。”作为区防火办下派的扶贫干部,李杰当时心里也忐忑不安。庙沟村有耕地面积1800亩,退耕还林面积1847亩,经济林面积3200亩,其中苹果1800亩,核桃、桃1050亩。但是通过实际走访调查后他发现,作为一个正在持续快速发展的村子,庙沟村苹果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极不相称,果农科技意识不强,加之山上干旱缺水,收入并不乐观。
要想致富,就得有产业。现在庙沟村有这么好的产业基础,何不在这上面下功夫,为村民蹚出一条致富路呢?
“一定要把苹果产业发展起来”,经过深思熟虑,李杰下决心要把庙沟村的苹果产业做细、做精。为此,他积极邀请区果业局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努力帮助村民补上科技课,并组织果业专业技术服务队对全村1800亩果树进行精细化管理。在他的倡导下,全村2018年扩返坡210亩。苹果成熟季,李杰又利用微信群、朋友圈向大家推广庙沟苹果,2018年,他帮助村上销售苹果1.5万斤,销售额6万余元。
其实对于管理果树,李杰也是个外行。“不会咱就跟着技术员和果农从头学。”李杰说,每次技术员进果园指导,他都从头听到尾,听不懂的就现场问,有时问的问题很幼稚,但大家都很耐心地给我解释。李杰觉得,要想帮果农发展好苹果产业,自己就不能当个门外汉。
对于李杰的踏实,村民也很认可。果农贺喜军至今还记得去年秋冬季,为了及时完成150亩新建果园的防冻工作,李杰组织村民上山挖了几百个防冻坑,拉来了十几车的防冻物资,连夜待在果树山上防冻,保住了四五月的苹果花,“件件事情往前冲,不怕苦、不怕累,这个娃娃对工作非常负责,踏实肯干,确实是个好娃娃。”而对于李杰来说,他也深知果园管理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45户果农的收入,他必须用心。
积极帮助村民做实事、解难题
在村上的两年间,李杰从发展苹果产业入手,和村民处出了感情、建立了信任,村民们也愿意把心里话说给他听,把困难说给他。
村上五保户郭占贵今年66岁了,先天性失明。在入户了解时,李杰无意中得知郭老对弹三弦很感兴趣,便默默记在了心里。随后,他自费购买了一把三弦送给老人,让老人没事儿时弹弹三弦解解闷。现在,只要李杰去家里,郭占贵都会弹上一曲,表达心中的谢意和感激。
贫困户贺小金双腿残疾,无法外出务工,家里也没有什么致富产业。李杰知道后,带领三委会成员和村上党员一起帮助贺小金搭建弓棚,并主动垫付8千元建棚资金。去年,在李杰的帮助下,贺小金建起两个棚,种了两棚西瓜,收入两万多元。今年李杰又给协调了西红柿苗和地膜,“今年也能收入两万多元,谢谢小李书记呀,要不是他,就我这情况哪能挣下这么多钱。”
在村上走访时,李杰得知有十几户村民因为共用的水管年久破损、水泵老化导致用水难,就前后多次协调,最终在帮扶干部贺延龙的帮助下,为村民更换了水泵、电线和水管,解决了村民的用水难问题。看着清澈的水从水龙头里汩汩流出,村民们高兴地说:“这下好了,有了新的抽水泵,以后我们吃水、浇地就不愁了。”
村民张生万家的弓棚被大风吹垮,李杰主动对接帮扶干部为其解决临时救助3000元;村民赵学军家的窗户坏了,李杰通过扶贫软件为赵学军众筹了500元,又申请了500元的民政救助,帮助赵学军修好了窗户;村民高志胜家的杏子,曹海锋、刘庆明家的桃子销售难,李杰通过制作小视频在微信朋友圈、腾讯微村帮助宣传……
正是这样一件件小事,一次次拉近了他与村民的距离。现在走在村里,只要碰到李杰,村民都会主动停下来招呼他,“小李书记,忙着呢,有空了来家里坐坐。”
两年时间,李杰用真情真心与实干将这里变成了他的第二个“家”。李杰说:“来庙沟两年多,从想干不会干,到边想边干,再到敢想敢干,收获很多。我发现只有苦干实干群众才会信赖。”
今年,百年中国制造工作组在庙沟村建立了云天化科技小院,李杰又忙活着为村民讲解专家小院的好处,还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农业科学技术,为实现庙沟村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