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5版
发布日期:
延安 农特产品多 笑迎八方客










红枣


谷子
舍饲养羊

  健全的农产品产销对接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扶贫重点要在扶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2018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加快完善农产品产销对接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产销对接能够帮助农业生产者、采购者节本增效,解决小农分散经营和农产品集中流通的矛盾,实现农产品生产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做好农产品产销对接这篇大文章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
  2019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扶贫会(延安)活动经过延安市商务局、农村农业局等的积极争取和不懈努力,将于明天在宝塔区圣地河谷金延安如期开幕,届时将展出革命圣地延安最驰名、最优质、最美味的百余种农产品,记者经过前期打探,特向广大宾客报道展出的主要农产品,让广大宾客一饱眼福。
   延安苹果脆甜可口
  延安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苹果面积占全省34%、全国9%,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苹果产量占世界4%、全国九分之一、全省三分之一。红枣、酥梨、羊肉、核桃、小杂粮等农产品品质优良,远销海内外。洛川苹果、延川红枣、黄龙核桃等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延安小米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大力实施“基地北扩”战略,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在增值增效上求突破,走出了一条“小苹果、大产业、大带动”的产业发展之路。2018年底,全市苹果总面积380万亩,产量达到300万吨以上,13个县区全部列入省级优质果品基地县,近百万人从事苹果产业,占到农业人口的63%,涉果贫困户覆盖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42%以上,成为全市种植面积最大、覆盖面最广、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支柱产业。“延安苹果”“洛川苹果”荣获全国最具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分别达到69.6亿元和72.88亿元。
  延安蔬菜绿色无害
  以南泥湾蔬菜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40多万亩,实现总产122.5万吨,建成省级蔬菜基地县9个,蔬菜专业村300余个,形成了环延安市区蔬菜产业核心区及洛河、延河、汾川河、秀延河、葫芦河五条产业带,呈现出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名优特新品种齐全、露地与设施互补的生产格局,成为陕西省千亿级设施农业六大板块之一。从事棚栽业贫困户覆盖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6%以上。
  畜禽养殖特色鲜明
  以舍饲养殖和果畜循环为核心,带动形成了果区生猪、北部羊子、城郊养禽、林区肉牛和中蜂五大产业带。累计建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582个,创建万头生猪示范村57个,21个养殖企业(场)被认定为省(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养殖规模超过1300万头(只),肉蛋奶总产近20万吨;延安洋槐蜜全国最优,饲养量达到15万余箱。从事养殖业贫困户覆盖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27%以上。
  特色产业样样驰名
  2018年,红枣、核桃、花椒三大干果经济林面积达到124万亩,产量达到13.3万吨;栽培食用菌近1300万棒,发展中药材种植11.7万亩,销售鲜切花205万枝、盆花50万盆,种植露地观赏花卉3万亩,花卉从业人员3000余人,在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乡村旅游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子长县为主的蚕桑产业进入大发展时期,桑园面积达到5.79万亩,生产蚕茧54吨,蚕沙保健枕、桑叶茶等精深加工产品供不应求。食用菌、中药材、蚕桑、花卉等四项特色产业累计从业达8579户24900人,其中贫困户3526户8262人,在全市年度计划脱贫中有劳动能力的1.02万户,3.36万人中占比分别达到34.6%和24.6%,在精准脱贫产业全覆盖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为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苹果后整理整出高品质
  2017年延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苹果产业后整理战略,着力在苹果分级分拣、冷藏冷链、品牌营销、个性包装、精深加工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苹果产业附加值,让群众在全产业链上增收。两年多来,全市上下围绕后整理积极出思路、定政策、严考评、创机制,打出了政策撬动、行政推动、市场拉动、主体带动、改革驱动、保障联动的“组合拳”,培育形成了牵引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动能”,为全市整体脱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厚实的产业基础。目前,累计建成苹果智能选果线78条,冷气库储藏能力110.8万吨,到年底年将分别达到88条和120万吨以上;冷链车、果品交易集散市场均实现从无到有,分别达到50辆和60个,苹果分批采收分级销售比例达到90%,创历史新高。
  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以现代农业园区集聚要素、集成技术,建设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44个,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748个、示范镇70个,创建国家级示范村镇12个,省级示范县1个、示范村镇688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865个,建成休闲农家院916个,注册网店、微店超过2.5万户,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9000家,认定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68家、示范合作社408个、家庭农场514个。通过订单带动、股份合作、托管经营、品牌共创等方式,吸纳农民工就业3.3万人,发展原料基地57.2万亩,辐射带动农户28万户,正在成为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重要组织形式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中坚力量。(本报记者 肖金雄) 
 

打造农商互联互动“延安模式”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为加快推进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确保农产品供应链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延安市商务局等部门共同制定了《延安市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实施方案》,设立“五项工作任务”,计划通过6年持续努力,建立完善推进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机制、体制和政策体系,形成农商互联互动“延安模式”,引领全国农商互联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基本现状
 【基本原则】
  整体谋划设计,分类组织推进。围绕“五联”的重点任务,根据延安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基础条件等,分别规划安排具体的承载项目。
  打造特色模式,总结推广应用。整合各类研究资源,建立高层次专家智库,对各方面探索形成的经验模式进行总结评估、完善提升,在全市进行推广应用,在“五联”方面培育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形成农商互联“延安模式”,引领全国农商互联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目标任务】
  到2025年,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国际市场和国内中高端市场占有率提升5%以上,流通环节费用占农产品价格的比重降低5%以上。到2025年,在苹果、红枣、核桃等优势产品主产区建设10个农产品集配中心,新增50万吨冷藏库、50万吨分选加工场,购置50辆冷藏运输车,在省会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开设50个延安地产品牌专卖店,主要农产品分拣分选、冷藏冷链、品牌营销、精深加工等设施体系健全完备。
   【特色农产品】
  2018年,全市苹果、蔬菜和粮食产量分别达到289万吨、108万吨和69.6万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45.6亿元,增长5%。其中,苹果产业实现了基地县整市全覆盖,成为全省第一,全国仅有。目前,延安苹果种植面积已突破350万亩,产值百亿元。建成智能选果线56条、智能分选苹果6.9万吨,品牌直销店销售苹果3.27万吨,营销额4.23亿元,苹果平均售价4.24元/公斤以上,较上年提高1.0元/公斤。另外,延安“狗头枣”为代表的延川红枣闻名天下,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红枣之乡”。截至目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挂果面积达到37万亩,年产量达18.5万吨,产值达11亿多元,纯收入6.7亿元,枣农人均纯收入近5000元。
  延安黄龙核桃产自素有黄河绿洲之美誉的黄龙山,个大皮薄,仁饱色浅,取食方便,品质上乘。2001年,黄龙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2009年5月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黄龙核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前,黄龙县核桃种植总面积突破28万亩,2018年,产量达1万吨,产值达3亿元。
   【经营主体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18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651家,认定家庭农场1508个。其中,创建国家级示范社28家、省级示范社103家、示范家庭农场217个,认定市级示范合作社306个,示范家庭农场414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44家。其中,获得自营出口权企业32家,果品经纪人达9405人,果品总贮藏能力达到150万吨,其中冷(气)贮能110万吨。建成果汁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果醋深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能力1.43万吨。果网、果袋、果箱等关联企业蓬勃发展。建成国内直销窗口130个。品牌授权企业、合作社达到427家,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76个,“洛川苹果”获国家驰名商标,品牌评估价值提升至72.88亿元,较去年提升3.68亿元,“延安苹果”品牌评估价值69.6亿元,名列全国苹果品牌第二。
  【培育龙头企业】
  陕西华蒙子午通、洛川美域高、洛川顶端、富县绿平、延安黄土情、峁圪垯、延川锦春等,其供应链特点是“专卖店+公司+基地+农户”。从生产到加工,从设计到品牌,从仓储到销售,全产业链布局。
  近年来,延安苹果、红枣、小米、核桃等农特产品畅销广州、深圳、上海等20多个大中城市,远销东南亚、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外市场,苹果年出口量达到20多万吨。
   【冷链物流园区】
  目前,全市已经建成的农产品物流园区有6个,其中:宝塔区3个(枣园大华物流园区、阳光农产品园区、延百河庄坪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安塞区2个(沿河湾物流产业园、安塞寿光农产品物流中心);洛川县1个(洛川苹果物流集散中心),商贸物流配送中心9个,普通物流运输点40个,顺丰、申通、圆通、韵达、宅急送等多家国内著名快递连锁企业先后入驻延安,基本形成了以宝塔区为中心的商贸物流集聚区和以洛川为中心,覆盖黄陵、富县的苹果专业物流集聚区。
  主要任务
 【基地抓起,做大产业】
  持续加强果业生产基地建设。每年培育优良苗木500万株以上、新建果园10万亩,重点支持市级现代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和矮化基地建设。推进水、电、路、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配套滴灌、喷灌、集雨窖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设施和防雹网、防冻窖等防灾设施。扩大政策性苹果保险覆盖面,鼓励保险机构加大苹果冰雹、晚霜冻害、风灾等灾害性责任保险投保力度。建设一批自动气象监测站和病虫监测站,灾害性气象及病虫害发布平台实现全覆盖。在有条件的示范基地开展智慧果园和果业大数据建设试点,提高苹果产业数字化水平。
  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入股、代管等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果业经营体系。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果农采用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生产托管、园区带动等方式与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果农管生产、合作社统基地、冷藏分选初加工、龙头企业精加工和营销的产业格局。
  加快农业产业后整理步伐。支持涉果、涉枣企业、合作社和大户建设智能选果线、冷气库、冷链储运体系和果品物流中心,发展一批冷链物流公司,建设一批果品产地分级销售集散市场和电子商务服务站,提升苹果、红枣分选精准度和冷藏冷运能力,促进果品贮藏增值和优果优价销售。加快后整理业务指导和技术信息服务。编印后整理设备及运行服务指南,指导企业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实力强弱选择适宜设备和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后整理在带动农户增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广泛开展后整理培训,协调选果线生产企业建立售后服务网点,及时解决各类技术难题。
  加快果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出台果品精深加工和关联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支持果品脆片、果汁、果脯、果酒、枣汁、枣酱、枣干等精深加工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果袋、果箱、果网、果木、物流、中介、劳务等关联配套产业,积极培育保健、医药、航空、美容等高端加工产业,促进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到2025年,鲜果年深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
  大力发展冷链物流。重点围绕苹果为主的绿色农产品,发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培育支持苹果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采取直供直销、会员制等多种销售形式,形成苹果从基地到餐桌过程中的储藏、运输、销售全程冷链无缝对接的物流体系。依托洛川苹果产业园区和延长白家川工业园,建设区域性苹果冷链物流中心,延伸冷链运输物流配送。以苹果、日常消费品等领域为重点,开展标准托盘应用推广及循环共用。支持与标准托盘关联的叉车、货架、月台、运输车辆等物流设备设施标准化改造,促进上下游设备衔接,逐步形成托盘应用标准体系。
  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到2025年,县、乡、村三级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站)覆盖率均达到100%。引进阿里、京东等知名电商的农村发展项目,构建垂直型平台服务体系,与顺丰优选、惠农网、天天果园等农产品电商平台合作,引导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网上营销渠道。
   【培育企业,龙头带动】
  壮大龙头企业。市上重点扶持年经营收入5000万元以上果业企业10家,支持引导洛川美域高、延安中果等企业挂牌上市,切实增强果业企业经营能力。到2025年,新创建和认定国家级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省级果业龙头企业15家,市级果业龙头企业50家以上。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0个、省级30个、市级60个,新创建省级家庭农场15个、市级60个。到2025年,全市果业专业合作社达到1300个,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达到5000个。
   【做强品牌,抓好保护】
  培育两大苹果品牌。着力打响“洛川苹果、延安苹果、延川红枣、黄龙核桃”品牌。探索建立“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经营机制,支持各类品牌主体争创“陕西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努力提升品牌农产品规模和效益。
  加强品牌管理和保护。做好苹果、红枣等品牌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保护工作,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发和认定,加强农产品原产地保护,严厉打击假冒品牌商标和标识的违法活动。
   【质量监管,追溯把控】
  严格投入品源头管控。推行投入品经营备案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果园专用绿色环保农药产品目录,建立可追溯机制。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健全苹果、红枣、核桃等农产品的生产、储运及加工、市场流通等全产业链监管体系,加强全程质量监管,促进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对接。积极搭建苹果、红枣质量安全检测服务平台,加大监督抽检和例行监测力度,定期发布监测信息,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创新营销,扩大市场】
  瞄准重点市场。在巩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高端市场基础上,扩大东南、华中地区市场,开拓东北、华北市场,全面开拓欧美、中东、中亚、东南亚等国际市场,扩大延安农产品出口份额,努力构建延安农产品市场新格局。
  完善营销网络。坚持线上线下并重发力,完善提升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功能,使其成为全国乃至国际苹果物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传播、科技交流、会展贸易中心。以一线城市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新建200个以上品牌专卖店,实现营销网络化。支持中国供销延安农产品物流园建立大型苹果交易和期货交易中心,鼓励龙头企业在国际市场建立展销中心,支持网商、网店发展,努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市场销售网络体系。
  创新营销方式。依托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杨凌农高会、广交会、东盟博览会、丝博会等重大活动平台,积极举办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品鉴会和品牌推介活动。推广“互联网+”创新运营模式,推动苹果连锁经营、直供直销、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交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