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小米亮相杨凌农高会 ●安塞区沿河湾镇贾家洼村大棚花卉长势正好 延安苹果产业后整理让苹果种的好向卖得好转变 ●标准化的舍饲养羊 ●风吹谷浪,收割机“欢割” 通讯员 马志青
丰收时节,鼓乡大地漫野生金。穿梭在安塞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喜人的丰收景象:果园里硕果飘香,菜棚里绿意更浓,谷浪里农机欢割,牧场里湖羊肥美,辛勤劳作的农民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安塞山地资源广,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世界最佳果菜优生区和羊子适生区。山地苹果酸甜适度,香味浓郁,清脆爽口,售价高,市场前景好,苹果树成为安塞农民的“摇钱树”;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花卉等30多个品种远销各大城市,设施大棚成为安塞农民的“聚宝盆”;安塞小米色泽金黄,粘糯芳香,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是滋阴补血、调整膳食结构的上佳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小杂粮成为安塞农民的“提款机”;地椒羊肉因羊子食用的地椒草融入羊骨髓而肉质鲜嫩、风味独特,被誉为“肉品中的人参”,羊子养殖也成为安塞农民的“印钞机”。
今年上半年,安塞区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38亿元,同比增长5.4%;全区形成6万亩设施蔬菜、20万只羊子、40万亩山地苹果、20万亩杂粮的四大生产基地。
近年来,安塞区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按照苹果产业抓整理、蔬菜产业抓营销、畜草产业抓规模、羊子产业调结构、有机杂粮创品牌、花卉种植促旅游的“三抓一调一创一促”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农畜富民”战略,深入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示范镇、示范村建设,实现了以棚栽业、林果业、草畜业为重点的农业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有力地推动了该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1 棚栽种植成了“聚宝盆”
“宋庄小瓜”“侯沟门黄瓜”“镰刀湾茄子”“贾家洼花卉”“建华香菇””……一张张响亮的农特产品名片,彰显了安塞特色农业发展的无限潜力。
作为“中国果菜无公害科技示范县”“陕西省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县”“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棚栽业已成为安塞区的富民产业。
“今年茄子的价格非常好。”安塞区金明街道办井居村的马生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大棚种植大户。2015年,他和哥哥返乡回村合种了28座大棚,全部种植茄子。由于管理精细,茄子质量高,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争相前来采购。预计今年9月底,马生发的茄子销售额可达100多万元。
与马生发一样看好大棚前景的还有黄世有,他发展了花卉产业。
走进沿河湾镇贾家洼村花卉种植示范基地,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顿时扑面而来。大棚内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引得游客驻足拍照,一些外地客商也前来收购。
“花卉种植市场前景广阔,是农业发展的好项目、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好产业。”基地负责人黄世有说,鲜花品质较高且不经过长途运输,损耗小、价格低,深受本地花店和游客的青睐,当地32户贫困户依靠种植花卉脱贫致富。
“种花卉真是个好营生!现在延安城区和安塞周边市场都供不应求,2019年预计收入120万元。”安塞区招安镇龙石头村花卉种植大户宋占军说,现在他种植7座大棚,包括玫瑰、非洲菊、小雏菊、多肉等多个品种,年产约90万支花。
宋占军原来以种大棚蔬菜为主要生计,但由于缺乏技术、不会管理,不但没有致富,反倒成了贫困户。后来,镇政府鼓励、引导农民探索和发展大棚新型种植,他开始种植花卉、培育盆景。如今,7棚花卉长势喜人、全面上市。他也从贫困户华丽蜕变为年收入达百万元的花卉种养植能手,成了全区“脱贫致富之星”。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安塞区设施大棚产业由最初的21棚,发展到现在的6.1万亩,设施蔬菜年产量达33.2万吨,产值9.83亿元,已经成为陕北地区设施蔬菜产业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县区之一。该区初步形成了高桥、沿河湾等个蔬菜专业乡镇和95个蔬菜生产专业村,打造出了安塞茄子、侯沟门黄瓜、宋庄小瓜、安塞香菇、安塞花卉等果蔬品牌。其中,“安塞茄子”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4个蔬菜商品品牌正在注册,全区有1.1万户农民依靠设施蔬菜,实现了发家致富。
2.苹果树变身“摇钱树”
秋收时节,漫山遍野的苹果在阳光的照耀下映红了果农们的笑脸。在安塞区白坪街道办大西洼村的小山坡上,一颗颗苹果挂满枝头,秋风吹过,浓郁的果香香气袭人。
“我的苹果个儿大、色泽好,吃起来又甜又香,去年卖了20多万元,今年预计收入18万元左右。”大西洼村55岁的果农鲁清国话语间流露着丰收的喜悦。
“虽然说果树种植时间长、见效慢,但周边群众都靠山地苹果致了富,大家对种苹果的前景非常看好。村上不少出去打工的人,现在都选择返乡种植苹果。”鲁清国边卸苹果袋边说。
近年来,安塞区高度重视苹果产业后整理,目前,全区选果线累计建成7条,建成冷藏、气调库5座,仓储能力达3.1万吨,农特产品已具备直通广州、上海等沿海城市的条件。该区积极打造“延安苹果”品牌,目前安塞隆鑫果业等5个企业、合作社已正式获得“延安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授权证书。2018年以来,该区累计设计、使用包装箱21款15万套,组织区内涉果企业、合作社参加各类苹果宣传推介会15次。同时,按照“产地交易中心+直销店”的模式,搭建安塞苹果走出去的市场构架,在西安、呼和浩特、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地建成33个苹果直销店,在广州江南水果市场建成1个苹果批发档口,在西安雨润市场、乌鲁木齐九鼎市场建成2个延安特产配送中心,在安塞建成农资配送站5个,为延安苹果走向全国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如今,安塞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已动工建设,计划建设集农副产品展示、交易、加工、配送等为一体的绿色新型农产品流通平台,建成后将大大增加该区农产品的品牌效益。
“延安苹果”家喻户晓,安塞区是延安市优质苹果核心产区之一。作为陕西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安塞有40万亩山地苹果,其中挂果面积达19万亩,种植区域分布该县8镇3个街道办事处,覆盖156个村,全区现有21418户8.8万余果农,农民人均苹果面积达到了3亩。2018年年底,全区苹果产量达到15.1万吨,产值突破7.5亿元,农民人均苹果收入达到4500元,苹果收入占到果农人均纯收入的40%。
3 特色养殖成为致富“小金库” 来安塞吃一碗“地椒羊肉”,如今已成为许多游客的选择。目前,“安塞地椒羊肉”成功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其特色以鲜而不膻、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品质而闻名。
羊肉出在羊身上。羊子养殖也是安塞农民增收致富的“印钞机”,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走进沿河湾镇高家峁村崖尧沟湖羊养殖场,整齐干净的标准化圈舍,一只只毛茸茸的大肥羊或三五成群休息小憩,或排成一队吃草。
“湖羊具有育肥快、繁殖量高、不上山、肉质细腻等特点。我们现在存栏4000只母羊,一只湖羊一年可产2至4只羊羔,羊羔养到30至40公斤,便可以出栏,一只可卖到1200元。”养殖场负责人白成元详细介绍了养殖湖羊的收入,目前,累计出售羊子2000余只,实现销售收入282万元,纯收入106万元。”
“湖羊特别好养,一天喂几次饲草和水就好了,还能腾出时间干点农活。”村民高明雄也十分认可湖羊养殖。
“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肉羊产业转型升级,控制山羊,发展湖羊,让农民转变观念,规模做大,产业做强,促进增收。”安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周赟说,“养山羊每年每只最多收益300元。养湖羊后,每年每只羊的收入能达到千余元。而通过产业后整理,养羊户的收入能在这个基础上增加5倍。”
除了养羊,养鹿产业也为农民增收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成了安塞农民的“小金库”。
“只要掌握好技术,管理跟上了,不愁没钱赚。再过几天又能割一茬鹿茸了,仅鹿茸一项,今年就能收入20多万元。”今年32岁的赵洋洋曾是债台高筑的贫困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电视上看到养殖梅花鹿致富的报道,开始养殖梅花鹿,彻底改变了贫困面貌。
“鹿的全身都是宝,鹿茸、鹿胎、鹿鞭、鹿筋等无一不是珍贵的药材。公鹿产鹿茸,一只可产5斤左右,一斤2000元,鹿肉一斤58元。母鹿繁殖销售鹿胎,一只3000元,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赵洋洋笑着说。
脱贫致富的赵洋洋还注册成立了永兴梅花鹿人工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了全村18户贫困户,每年给予12%的保底分红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现在,梅花鹿养殖场占地面积达到了10余亩,存栏也发展到203头,2019年收入预计超过100万元。
截至目前,安塞全区存栏羊子25万只、生猪5.78万头、牛0.96万头、家禽41.2万羽、蜂1800箱;出栏生猪5.6万头、牛0.28万头、羊子12.3万只、家禽33.6万羽、驴0.21万头,肉产量0.89万吨,蛋产量0.275万吨,奶产量78吨,实现了畜牧业总产值3.14亿元,人工种草8.2万亩,人工种草累计达到36万亩。
在抓好农业主导产业开发的同时,安塞区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年播种粮食作物23.1万亩,其中小杂粮14.2万亩,缩减玉米1.2万亩,增加豆类、糜子和荞麦面积1.2万亩,饲草高粱2200亩,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谷子地膜覆盖免间苗栽培、精量机播谷子栽培技术5.5万亩,谷子单产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