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奋进七十年 筑梦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黄龙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黄龙县蟹农们正在捆绑包装大闸蟹
    ●洛韩路三岔段上,运输核桃、收核桃的农民随处可见
    ●保障房建设成果
  本报记者 杜音樵
  被誉为陕北黄土高原上“绿色明珠”“黄河绿洲”的黄龙县,素有陕西“一叶肺”的美称。该县森林覆盖率87%,林草覆盖率高达92%,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在310天以上,可谓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9月27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壮丽70年圣地展新颜”系列发布会上,来自中、省、市、县的30余家媒体记者聚焦黄龙,聆听黄龙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富荣,县经济发展局局长都彦峰,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延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健讲述黄龙县7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70年来,黄龙人民从吃不上到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窝头变成了白面馍,少油寡食变成了大鱼大肉,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自产自销,核桃、蜂蜜、羊肚菌、有机蔬菜成为每个家庭的必需品;70年来,黄龙人民告别了土窑洞,住上了青砖瓦房和混凝土平房。如今,1191套商品房、6000套安居工程、4966个经营主体,让一半以上的黄龙城乡居民进城上楼;70年来,黄龙人民不再为出行发愁了。泥泞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水泥路,242.97公里农村公路、213公里省道,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已建成通车的青兰高速,即将建成的黄蒲、延黄、韩黄,将黄龙纳入陕北、关中、晋西“两小时经济圈”,黄龙将从过去的交通末梢转变为交通枢纽,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愈加明显,即将迎来另一个高速发展期。
  70年的艰苦奋斗,黄龙县实现了从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变化,从单一的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生态产业转变,从不为人知的山区小县向宜居宜业宜游的秀美小城嬗变,黄龙逐渐走出延安,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1 绿色发展为先,激活产业升级新动能
  优质的生态资源是黄龙最大的财富。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加快黄龙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黄龙依托生态优势,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扎实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构建以生态旅游为引领、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工业为补充的生态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该县生态农业基础更加坚实,全力实施苹果产业抓升级、核桃产业抓加工、中蜂产业抓品牌、药材产业抓规模、特色产业促旅游、全县农业强生态的生态农业后整理工程,核桃种植面积28万亩,年产量1.1万吨;苹果面积14.4万亩,年产6.5万吨;中蜂养殖8.8万箱,年产蜂蜜1300吨;中药材规模达到1万亩,成为第四大农业产业;大闸蟹、羊肚菌、香菇分别达到461亩、120亩、45万棒,收获“中国核桃之乡”“中华蜜蜂之乡”的美誉,“黄龙核桃”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黄龙蜂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塑造了“故宫·黄龙山贡蜜”品牌。
  生态工业发展势头正劲。依托平均风速5.6米/秒的风力资源和全年日照2957.5小时的光照资源优势,紧盯“新能源示范基地”和“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规划装机容量1300MW,预计产值10.41亿元。目前,全县新能源总装机容量已达到211.6MW,在建的150MW风力发电项目进展顺利。
  依托界头庙新能源项目基地规划建设国际风车小镇,加快二三产融合发展,生态旅游主导产业地位日益凸显。该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将生态旅游作为黄龙县的战略支柱产业来打造,形成了以县城为核心,以黄龙山国家4A级景区、神道岭国家3A级景区和澽水源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支撑,以树顶漫步、锦绣黄龙、白马滩漂流等景点和梁家河、印象圪崂、苜渠等旅游乡村为补充的全域旅游基本框架,构成了“春看山花、夏居避暑、秋赏红叶、冬玩冰雪”的全季旅游布局,着力塑造康养、科普、研学、休闲等旅游主题品牌。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378万人次,是2011年13.8倍。
  2 生态建设为基,筑牢科学发展新屏障
  生态资源是黄龙县发展的生命线,守护好这片资源是黄龙最大的政治任务。黄龙县一直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为指引,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地系统治理,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一大批林业重点工程。1999年以来,共完成各类营造林119.56万亩,森林资源培育40.82万亩,森林蓄积1034万立方米,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同时,紧盯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四大保卫战”,实施了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镇村污水处理站建设、燃煤锅炉拆改、垃圾场渗滤液改造等项目,流域水质均达到或好于监测标准。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综合指数位居陕北县区首位。
  70年来,黄龙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该县县委、县政府依托优质禀赋的生态资源,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三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生产总值、城乡收入稳步提升,实现了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共生双赢,群众在生态经济全产业链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3 民生保障为本,谱写为民服务新篇章
  群众想什么,黄龙规划什么;群众需要什么,黄龙就做什么。黄龙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统筹解决教育、医疗、就业、住房、交通等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脱贫攻坚扎实推进,1519户3759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25个贫困村摘帽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13%,在省市考核中多次名列前茅,2018年取得了省级考核非贫困县序列第三名、延安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同时,该县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42.97公里,青兰高速穿境而过,黄蒲、延黄、韩黄高速正在建设。第二水源公寨沟稳步推进;深化教育改革,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共26所,公建民营的行知实验学校、水磨坊幼儿园正常运行,实施了黄中教学楼、黄中宿舍楼改扩建、城区学校集中配餐中心等一批教育重点项目。县医院门诊楼、综合住院楼和中医院综合楼、中医特色养生馆等项目建成投用和落地实施,县医院二甲、中医院二乙创建成功。影剧院、全民健身运动中心、科技馆、博物馆、法治宣教中心开放使用;构建了以兜底集中养老为基础,以居家养老为依托,以社区养老为补充,以社会化养老、旅居养老为特色的“五位一体”养老体系,黄龙县先后荣获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法治先进县和全省“长安杯”平安建设先进县、双拥模范县、食品安全示范县、残疾人工作示范县等殊荣。
  70年风雨兼程,70年春华秋实。李富荣表示,70年来,黄龙县着力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立足生态资源,举生态旗、走生态路、打生态牌,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走绿色发展之路。站在新起点,更加自信;开启新征程,更有决心。黄龙县委、县政府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争当绿色先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主动作为,奋力开创黄龙县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