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协武向记者介绍建国初期的各种副食票证 ●魏协武在报纸上搜集关于票证的资料 、
●魏协武与长子一同探讨《现代金融》杂志中的相关内容 ●外地藏友专门为魏协武题的字 ●这张“七角五分”体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银行人的智慧 ●魏协武珍藏的建国初期支票及注解 粮票、布票、购物券……这些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的专用购买凭证通称为“票证”。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各种票证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可是它们却在方寸之间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同时也承载着一代人特殊的记忆与情感。
今年83岁高龄的魏协武是我市的一名票证收藏家。走进他的书房,迎面摆放的展板上展示着百余张各式各样的票证,翻开他的票证收集夹,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各类票证更是令人眼花缭乱。魏协武告诉记者,他离职之后爱上了收藏,多年来除了收集书籍、伟人图片、火花外,他共收集了省内外不同年代、不同品种的粮票、布票、购物券等约2万枚。
倾听着魏协武的讲述,翻阅着他的藏品,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在魏协武的藏品中有1955年全国通用粮票发行后,陕西省的“一市两”通用粮票,还有上面印着“布胶鞋一双”的陕西省农产品奖售鞋证,以及“延安市百货公司缝纫机卡片”“延安市百货公司自行车卡片”等等,这些时代特色鲜明的票证都和今天物质充裕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魏协武告诉记者,他亲身经历了共和国票证的产生、发展和消失的全过程。在那个买任何东西都需要票证的计划经济时代,可以说没有票证寸步难行,如今我们虽然已经告别了票证时代,但是票证所带给人们的悲喜记忆却挥之不去。那些穿过岁月所留下来的票证,是老百姓从贫穷走向富裕的真实记录,更是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见证。
如今,魏协武已经举办了多次票证展览,还编辑出版了《共和国票证岁月》等书籍,他希望用票证展现那个特殊的时代,让人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文/本报记者 忽弋琛 图/常延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