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彦丽(左一)在桥沟农贸市场卖豆腐 本报记者 樊江江
10月7日,记者见到慕家豆腐的老板娘杜彦丽时,她正在桥沟农贸市场卖豆腐。她高高的个子,穿着一件军绿色的上衣,戴着口罩,很熟练地切着豆腐。不到十一点,满满一三轮的豆腐就被卖得精光。
提起做豆腐,杜彦丽告诉记者:“我们家已经做了三十几年豆腐了。老公身体不好,家里收入主要靠我,年轻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想到卖豆腐。小时候一到过年过节,父亲和母亲都会做一些豆腐,所以我从小就会做豆腐。第一次卖豆腐印象特别深,那一天我骑着自行车,后座带了一个大盒子,里面装了大概50斤的豆腐,没想到下午就卖完了。当时一斤豆腐7毛钱,我觉得这是个商机,做好豆腐,就能过好生活。”
从那时开始,杜彦丽稍有空闲就去请教身边的一些老年人,看他们是怎么做豆腐的,研究怎么样能把豆腐做得更加好吃,且营养价值更高。杜彦丽告诉记者,做豆腐是个勤快活,一定要能吃苦。想要把豆腐做好,而且要赶上早市,一般情况下头天就要按比例把豆子泡好,凌晨四点左右起床开始磨豆子,磨好后放锅里熬,熬好后还要点豆腐。这些环节缺一不可,而且在做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温度、比例、稠稀度等,稍微有一点点把握不好,做出来的豆腐就不好吃。最难的是点豆腐,全靠用心去掌握方法,且根据经验一点一点地揣摩,认真去做。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杜彦丽的豆腐越做越好吃,规模也越来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杜彦丽就让她的顾客排队买豆腐,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现在,杜彦丽和她的老公、儿子、媳妇、外甥一起做豆腐。
家住延长石油小区的杨女士告诉记者:“那个婆姨的豆腐特别好吃,以前早市在龙昌园的时候我就开始买的吃,现在我也常去她摊位排队买豆腐。每次去买豆腐,人都排长队了。你买一斤豆腐,人家常给你切一斤一二两。决不会让我们吃亏的。”
“我以前生活条件不好,我二舅妈说,做豆腐要能吃苦了,如果我能行,就教我做豆腐,最起码生活应该没有问题。如果有本事做大了更好,所以我就学习了做豆腐。在学习过程中,我二舅妈毫无保留地给我教了做豆腐的方法、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最难的是点豆腐,学了很长时间才学会。现在我做的豆腐也特别好吃,光景也一天比一天好了。”提起做豆腐,杜彦丽的外甥笑着说。
现在,每天早上四五点的时候他们家的豆腐就已经做好了,她儿子开车把豆腐送到向阳沟,批发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由杜彦丽、杜彦丽的儿媳和外甥分别在不同的农贸市场零售。
谈到今后的打算,杜彦丽高兴地说:“今后,我还会把做豆腐的规模做得更大,让更多延安人吃到慕家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