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小香菇撑开“致富伞”
——志丹县顺宁镇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小记
  通讯员 郭晓莉 沙江
  金秋时节,志丹县顺宁镇白草台村红石峁小组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区里,一排排香菇大棚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醒目。
  走进香菇大棚,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一排排香菇像一把把灵巧的小伞立在菌棒之上。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摘。采摘下的香菇将经过包装、加工,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以来,志丹县为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提升脱贫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依托全县独特的资源禀赋,在顺宁镇白草台村新建了食用菌扶贫产业园,以此来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园区总投资500万元,于今年5月份开工。目前,已建成40多座高标准出菇棚,累计入棚香菇20万棒,带动了顺宁镇67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全县有30多万亩苹果资源,每年修建的苹果枝能生产1000多万棒的菌棒,这是资源优势;昼夜温差大是气候优势。志丹县非常适宜香菇生长,香菇的品质好,在市场上就受欢迎。”志丹县圣厚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国伟说,园区采取“企业+贫困户”的运行模式组织生产管理,企业负责菌棒制作、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贫困户和农户除土地流转定额分红2000元以外,还可投工投劳、按劳取酬,全村实现务工收入100万元。
  “平时除了管理自家两棚大棚蔬菜外,闲时来园区打零工、学习技术。两个多月的时间下来,我挣了五六千元。”白草台村村民刘树丽说,除此之外,她家的4亩多土地被流转,可以赚流转费,到年底还给她分红。
  在园区生产车间,十几个村民正在修剪香菇蒂子。据介绍,他们每剪一筐能挣5元钱,剪完后园区会按筐数当天付清费用。
  白草台村支部书记贺建利说,目前正是香菇生产旺季,用人量特别大。村上有土地的人把土地流转后,每天来园区打工,女工一天100元,男工一天120元。村民可以一边打工一边学技术,为以后的产业发展打基础。
  截至目前,园区一期建设已完成,二期项目正在筹建中。项目完工投产后,每年可发展香菇种植40万棒,产值可达4000多万元。同时,产菇完成后,废弃菌棒还可生产有机肥80万斤,产值30万元,实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如今,志丹县顺宁镇67户贫困户户均入股1.5万元,发展香菇种植3000棒,用“入股托管”的形式参与分红,有效弥补了长期产业未见效、短期产业收入不高的空白,为实现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奠定了基础。
  徐国伟说,下一步,他们将按照“统一流转土地、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回收、统一销售”的模式,把菌棒做好以后发放给群众,公司进行技术服务跟踪。然后发展订单农业,按照保护价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另外,公司计划再修建25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把香菇的次品加工成香菇酱和香菇脆片,进一步提高附加值,创造更多的利润。
  顺宁镇镇长郝斌说,引进食用菌种植是镇上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巩固脱贫成果的主要项目。该食用菌基地建设高效利用了农村土地资源,为农民技能培训提供了新平台,加速了特色产业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