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红色司法永传承
——来自革命圣地延安的报道(上)
  《中国审判》记者 常翔宇
  宝塔巍巍,龙湾郁郁。陕西延安,这座中国革命史上璀璨无比的城市,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在历史的画卷中充满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就在距离宝塔山300米之外的龙湾山上,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的旧址静静伫立在山顶。沿着石阶拾级而上,来到山顶的一块平地,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的大门便映入眼帘,石拱门的两侧书写着一副对联:峥嵘岁月铸就共和国司法基础,辉煌历史孕育新时代审判作风。鎏金的“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几个大字在阳光下显得熠熠生辉。
  百姓心中公正的“法院山”
  走进陕甘宁边区审判史陈列馆,一件件历史文物静静地陈列其中。透过这些文物,历史似乎能再次重现眼前。在诸多的文物之中,一封毛主席的回信显得尤为特殊。
  “你的及黄克功的信均收到。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这是一封毛主席写给时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雷经天的信。信的内容被全文刊发在《解放日报》上。这封信的背后是一起当时在边区最有影响力的刑事案件。1937年10月5日的夜晚,“砰”一声清脆的枪声震破了寂静的夜空。一个身着八路军制服的女子躺在延河畔的一块大石头旁,她的鲜血渗入了黄土地中。这位姑娘名叫刘茜,而举枪杀死刘茜的正是黄克功——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
  黄克功一直喜欢着刘茜,可是刘茜多次拒绝了黄克功。10月5日晚饭后,黄克功带着白朗宁手枪去找刘茜,做出一副与刘茜最后“谈判”的架势。他将刘茜单独约至河边谈话,向刘茜最后一次表明了心意。但是,刘茜转身的背影给了黄克功一个坚定的回答。黄克功恼羞成怒,拔出手枪威逼刘茜:“你不答应我,我就开枪了!”“你敢!”刘茜的回答彻底激怒了黄克功,他不顾一切后果地扣动了扳机。刘茜中枪后拼命呼救。然而,听到呼救声的黄克功竟然恶狠狠地朝着刘茜的头部开了枪,刘茜顷刻毙命。黄克功立即返回抗日军政大学取水洗手,解下外衣及鞋子,洗尽血迹,并反复擦拭手枪,以期销毁证据。
  黄克功一案在延安和全国引起了强烈震动。然而,对于黄克功的处理,却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管黄克功官有多大,功劳有多高,应当严肃执行军纪和法律,应当予以枪毙;另一种意见则认为,黄克功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又是屡建战功的团政治委员,年纪尚轻,主张给予戴罪立功的机会,不予以偿命。黄克功本人亦上书毛主席,请求:“念我十年艰苦奋斗,一贯忠于党的路线,恕我犯罪一时,留我一条生命,以便为党尽我最后一点忠心。”
  在宣判的当天,雷经天院长带着毛主席的回信与判决一同公开宣读。听完毛泽东主席的信,黄克功悔恨地低下了头。随即他被执行枪决。这枪声向陕北、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宣示了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法制的公正性,使得司法工作在边区人民的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像这样的公正案件在拥有13年历史的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数不胜数。1938年,高等法院处理刑事案件27件;1942年,处理刑事案件多达217件。这一起起公正无私的案件让边区的人民感受到了边区法院的公平正义。在之后的岁月里,人们亲切地将龙湾山称作“法院山”,这个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深入群众的“马青天”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我和柱儿不认识怎能嫁他?上一次劳模会上我爱上人一个……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这是以《刘巧儿团圆》为脚本改编创作的反映青年争取婚姻自主的评剧《刘巧儿》中脍炙人口的唱段。而这个桥段却是由时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的专员马锡五审判的一件真实案例改编而来。
  在马锡五到华池县检查工作的路上,突然被一个女青年拦下了路。这个女青年叫封捧儿。封捧儿告诉马锡五,自己与张柏经过双方父母的包办订下了婚约。但是,自己的父亲封彦贵为了从自己身上多捞“彩礼”便与张家退了亲,准备将自己卖给财主朱寿昌。封捧儿表示“死也要与张柏结婚”。
  马锡五随后了解到,在1942年封捧儿长大成人后,封捧儿愿意和张柏结成夫妻。张柏的父亲张金才在得知封彦贵对婚约反悔,要将封捧儿卖给财主朱寿昌后,张金才便纠集了二十多个亲友,深夜从封家将封捧儿抢回。随后,封捧儿与张柏成婚,办了喜宴。封彦贵因此告到司法处。然而,司法人员没有经过严密的调查,就以“抢亲罪”判处张柏与封捧儿的婚姻无效,张金才被判刑六个月,草草结了案。张家不服,便有了封捧儿拦路告状的一幕。
  马锡五在基本掌握了案情后,进一步深入调查。在广泛听取了群众意见,并询问了封捧儿的态度后,召开了群众性公开审判大会,最终作出如下判决:第一,张柏与封捧儿的婚姻,根据婚姻自主的原则,准予有效;第二,张金才深夜聚众抢亲有碍社会治安,判处短期徒刑,对其他附和者给予严厉批评;第三,封彦贵以女儿为财物,反复出售,违犯婚姻法令,判处劳役,以示警诫。群众听后十分称赞。封捧儿与张柏在听到判决之后开心地相拥在一起。
  马锡五在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工作的这些年里,他总是跋山涉水,深入田间、村庄调查研究,在深入地调查取证之后进行调解或者判决。他的审判方式受到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欢迎,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秋天,马锡五从机关办的农场返回时,碰到了苏发云。一见面他就激动地对着马锡五说道:“当时我们三兄弟都不在一起,怎么会杀人?我们实在是冤枉啊!”听到苏发云的话,秋收一结束,马锡五就将此案卷宗全部调取,亲自审阅。经过仔细调查研究,这三兄弟杀人作案的可能性被排除了。然而,“真凶是谁”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马锡五的脑海之中,经过缜密地调查,凶手杜老五终于被找到,案情也水落石出。最终,马锡五在区政府召开了群众大会,宣布苏发云兄弟三人无罪释放。同时,处决了谋财害命的凶犯杜老五。自此以后,边区群众都称马锡五为“马青天”,边区到处都传颂着马专员深入群众、公平断案的佳话。
  从1943年从事司法工作起,马锡五就长期保持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马锡五创造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称赞,得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1944年,这一方式在陕甘宁边区和各解放区开始推广,在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得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形成了边区群众积极支援全国解放斗争的热潮,也为我国司法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