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接力奋进,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写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六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 霍小光 张晓松 罗争光 王鹏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问题专门研究并作出决定,为我们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
  就在6年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我们党首次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命题,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点题”,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集中“破题”,6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前行,向着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这6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运筹帷幄、总揽全局,大刀阔斧、攻坚克难,严明责任、狠抓落实,形成了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掀起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春江大潮。目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36项改革举措,正在按照党中央部署的时间表、路线图稳妥有序推进。
  这6年,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创新发展,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6年,全面深化改革注重解决体制性的深层次障碍,注重克服机制性的梗阻问题,注重从老百姓身边事改起,一大批有利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改革落地实施,一大批攻坚难度大的改革任务取得突破,一大批改革创新成果通过立法和制度确立下来,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改革成效不断显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决心前所未有,力度前所未有,成效前所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更加凸显。
  体现在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
  改革进入深水区,涉及问题之多、领域之广、矛盾之深,前所未有,靠几项改革举措零敲碎打行不通了。
  在全面深化改革启动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为这场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标注出了不同以往的新高度:“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
  设计理念上,避免“碎片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摒弃就山治山、就水治水、对着天空治污染的旧思路,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制度的“四梁八柱”,进而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治理体系。
  政策配套上,善打“组合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三权分置”改革为龙头,推出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多项举措,再次释放出中国农村的巨大活力。
  在摆布各项改革举措的过程中,也力争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司法责任制改革、员额制改革环环相扣,确保“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指向创新驱动发展这个总目标。
  充分衔接、相互耦合,6年来,各项改革协调推进、相得益彰,不断发生着“1+1大于2”的“化学反应”。
  体现在正确处理“破”与“立”的关系——
  确定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从一开始就明确“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6年来,我们坚持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根本尺度。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我们把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摆在首位;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深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我们坚持自然资源国家和集体所有的性质绝不改变……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
  与此同时,户籍制度改革坚定推开,打破了把城乡切割成二元世界的坚冰;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长达24年的国税、地税分设格局正式成为历史;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刀阔斧,实现了国防和军队的整体性革命性重塑……对于那些束缚生产力发展、制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
  体现在改革与法治的良性互动——
  恰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改革是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器,法治则是与改革相配套的稳定器,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改革的探索和推进,要在法治框架内推行。2018年,为依法依规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平稳有序调整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职责和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分别作出相关决定,对涉及的法律法规问题及时予以明晰,中央办公厅也对涉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党内法规和相关文件开展专项清理,废止3件、修改35件。
  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行进到哪里,立法就要跟进到哪里。与改革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要及时调整修订。回应人民需求,婚姻、住房、隐私、合同……从制定民法总则到审议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民法典时代”正朝我们走来;回应社会关切,修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解决“心肺之痛”,助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舟楫相配,得水而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齐头并进,法治建设宏伟蓝图徐徐展开,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充满生机、成就辉煌的法治中国。
  体现在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2015年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此后三年全国出生了2000多万“二孩”;全面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2019年全年预计减税3000亿元;教育改革不断夯实,全国超过92.7%的县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在新时代改革的宏大布局中,人民的获得感就是改革的含金量。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福建三明综合医改……6年来,全面深化改革注重激发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各地结合自身情况大胆实践,探索出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制度举措,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积累了丰富经验,不少已经向全国推广。
  人民,就是改革的依归。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人民自身的进步与价值正绽放异彩,“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成为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体现在狠抓改革落实、使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设计,如果不能落地生根就成了空中楼阁;再好的治理体系,如果不能转化为治理效能就成了花瓶摆设。
  6年来,为把大气磅礴的改革蓝图转化成全方位治理中的改革实践,我们建立了自上而下、指挥有力的改革领导体系。党中央首次设置专司改革工作的领导机构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任组长,从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到中央深改委,先后召开50次会议、审议通过500多个改革文件,各方面共推出改革方案2000多个。各地各部门坚持“一把手”亲自抓改革,确保各项改革部署层层落实、有序推进。
  为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改革,始终强调推进改革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落实”始终是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消息中的高频词。各地各部门坚持“一竿子插到底”、探索改革容错机制,营造出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厚氛围。
  为从机制上保障改革举措真正推动制度完善、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我们探索了开展改革督察、评估工作的多种机制,坚持“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明确提出“三督三察”,同时注重加强改革评估工作,对形成的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对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对改革试点工作集中展开清理……一系列举措集中发力,助力各项改革部署落地开花,推动制度进步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历史掀开新的一页,改革步伐从未停歇。
  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我们决不能停下脚步,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
  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需要出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改革事业作出新的部署。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
  全会同时提出了200多项重大举措,要求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号角吹响,新的航程就在眼前。
  立足6年全面深化改革积累起的成功经验、凝聚起的广泛共识,乘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浩荡东风,改革扬帆再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