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15日
一年好景硕果丰
——延川县农业产业发展纪实
    ●梁光前在摘苹果(资料照片)
    ●刘军禄展示酿造好的枣醋
张智发采摘蔬菜
    ●张高茹“巡视”养猪圈舍

延川县城
  本报记者 朱佳雨
  初冬时节,行走于延川大地,随处能感受到农业产业律动的脚步:一座座农业设施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排排干净整洁的圈舍里畜禽兴旺,一座座果库里苹果鲜红、味道甜美……
  这些欣欣向荣的场景正是延川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延川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强化农业产业前生产和后整理“两个抓手”,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重点做好产业提质增效、后整理能力提升、产业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改革、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现代化水平提升,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强基固本 苹果走向“前台”
  11月9日,记者驱车前往杨家圪台镇上大木村。一路上风景甚好,道路宽阔,路边的民居点缀在田野里,行至果树越来越多的时候,就看到了全村苹果种植基地。
  刚进村子,就听到了一阵欢快的笑声,原来是苹果丰收了,村民们正在将摘下来的苹果进行测量、分拣、包装上车。
  “今年我的果园挂果30亩,收了45万吨苹果,按照一斤两块七来算,纯收入能达到20万元。”梁光前高兴地补充了一句,“去年我靠苹果就收入了35万元呐。”
  正在给苹果装箱的李大姐递过来一个苹果,笑着说:“我们的苹果养分足、阳光足,非常甜。”她是本村人,土地流转出去后,除了每年的租金,她在这里管理果园也有工资,日子过得像苹果一样,越来越红火。
  据了解,杨家圪台镇是延川县苹果产业重镇,该镇先后支持引导果农建成60吨级小型苹果冷藏库20个,土冷库769个;并通过招商引资,正在建设4000吨气调库一座,果品贮藏能力达到1.2万吨;与省燃气公司达成初步意向,计划投资1500万元新建4.0苹果选果线一条。同时,出台具体支持政策,实行政府非盈利性担保措施,由镇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对参与后整理期间所需的运费、电费等相关额外费用进行担保,并统一为上线分拣后的苹果购买保险。
  目前,杨家圪台镇苹果栽植面积为5.3万亩(其中挂果面积2.6万亩),2018年全镇苹果总产量2.6万吨,产值2亿元,人均收入仅苹果一项达1.4万元,苹果销售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达450余户。
  这仅仅是延川县发展苹果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苹果产业,延川县按照“重点发展县中部、南部塬区,逐步向北部川、台地扩展”的果业生产总体区域布局,在重整失管园、改造老果园的基础上,通过聘请国外及省市专家、科研人员,引进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扩张苹果基地建设,提高果园基础设施,由传统的乔化栽培模式向矮化密植型方向发展,大力推广以“四项关键”技术为主的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
  今年计划新建2万亩,春季已栽植1万亩,并对新建园幼苗全部实施了漏斗状覆膜、喷药等技术措施。半年来,完成大改型修剪5万亩,精细化修剪10万亩,增施有机肥10万亩,无公害防治15万亩,黑膜覆盖2万亩,油豆轮茬种植1万亩,完成老果园改造1万亩。
  不仅如此,县上还引进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最新科技成果“苹果园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示范推广以果园“间伐”为主的改形修剪技术和新品种高接换优技术。对10年生以上、亩栽植33株以上的乔化大龄果园,实施隔行、隔株间伐和去大枝稀枝修剪技术,全县新建间伐改形、提质增效示范园1万余亩。
  值得一提的是,全县目前共建成苹果智能选果线6条,建成冷气库5个,冷气库库容量达到了3.36万吨。延川锦春枣业有限公司今年新建一条选果线,延川秀延河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新建0.5万吨冷气库。
   加工转化 红枣打出“招牌”
  “延绵沟壑的黄土地,川流不息的黄河水。百里黄河岸,万亩枣成林……”就像歌曲中唱到的,以“狗头枣”为代表的延川红枣闻名天下,在历史进程中,成为了带动延川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当然,延川红枣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一些主产区,由于连年出现红枣严重滞销,不仅给地方经济带来影响,也伤害了果农发展红枣产业的积极性,加之其他地区红枣的冲击,如何寻找新出路,成为延川乃至陕北红枣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突破困境,寻找发展出路,首先要“重新定位”。延川近年来加速对黄河沿岸地区的低产、低效枣林改造和高产示范园区建设,鼓励农村通过“三变”改革和发展农业合作社来弥补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再通过扶持和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建设有影响力的销售集散地,向商品化、规模化要效益。“又到了红枣丰收的时节,我们的果醋一瓶卖5元,即使卖3元,也赔不了。”延川县九月枣儿红枣业专业合作社法人刘军禄说完,顺手给记者递来了一杯枣醋,入口的瞬间,甘甜可口,果然名不虚传。
  刘军禄听到记者的夸赞,打开了话匣子,“我还准备去各种展销会,酒香也怕巷子深嘛,下一步,我还想着把枣渣再弄成饲料,这样就一点也不浪费了。”
  据了解,2016年,刘军禄的合作社在延水关镇刘泉河自然村建成了红枣醋酿造基地。2017年,在本地红枣行情走低的情况下,他坚持按照保护价收购周边枣农滞销的红枣,先后带动20多户枣农发展红枣酿造。2018年11月27日,他为枣农发放分红款4万余元。
  延川县始终没有停下突围的脚步,今年已完成6万亩枣园的翻地、修剪、病虫害防治、保花保果,枣树开花坐果情况良好;组织三杰森合作社、伏义合作社、梁家河酒厂收购枣农残次枣20多万斤,用于加工转化再利用,解决了枣农销售难的问题;在齐家山、刘泉河、肥家山共设立防裂果试验150亩,进一步深入研究红枣防裂果课题,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打下基础。
  不仅如此,县上还组织技术培训10场次,培训人员达2000多人,培训内容为春季枣园修剪、翻地、施肥、刮皮涂白,进一步提高了枣农管理水平,提升了枣园产量、质量。 
  种养结合 经济效益稳增
  驱车到达位于延水关镇伏寺村的张高茹家时,他刚“巡视”完圈舍,身上还穿着白大褂。见到有人来访,张高茹热情地引导我们参观。进入养猪场,需穿过消毒间进行雾化消毒。何武山说,做好防控是养猪的关键环节。
  在养猪场,只见一排排按现代化标准设计的圈舍宽敞整洁,工人们正在各自忙碌。
  采访中,张高茹的电话铃声不断,都是来预订生猪的。“今年赶上了猪肉价钱好,四个月的生长周期后,有多少能卖多少,今天猪被拉走,明天钱款就已经打到卡上了。”张高茹话语中难掩开心之情。
  据了解,张高茹所属的延川县顺泰农业专业合作社于2017年4月27日成立,注册资金380万元,2017年7月建成猪棚4栋2880平方米、饲料舍2间、吸粪车1辆、产床10套、保育床4套,总建筑面积3452平方米,可饲养生猪2000头。现存栏生猪1260头,其中公猪2头、母猪46头、商品猪1212头。
  截至2019年8月底,已出栏肥猪980头,销售收入260万元,纯收入70万元。预计赶年底还可出栏肥猪700多头,可收入80万元。
  近年来,延川县推广“果沼畜”循环农业养殖模式,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整治养殖环境污染,监管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畜牧业管理水平。
  截至6月末,全县存栏牛3.4万头、猪9.1万头、羊0.98万只、家禽24.9万只、兔8.6万只、蜂5000箱,出栏牛1.45万头、猪8.9万头、羊1.24万只、家禽35万只、兔9.4万只,生产肉10635吨、蛋3113吨、奶440吨、蜂蜜145吨,畜牧业产值24626万元。
  不仅如此,县上还种植牧草1.16万亩,储备饲草18.72万吨。注册涉农合作社19个,建成标准化养殖场25个。11月9日,32岁的贾家坪镇刘马各塔村村民张智发非常开心,一早上,他带着爱人骑着三轮车去清涧县卖菜,豆角2元、西红柿1.2元,一下子就卖了400多元。
  张智发一共有3个设施蔬菜大棚,2018年共收入10万元,2019年前半年收入了6万元,随着管理技术的提高,自己的收入越来越高。“看来我早早回村里搞设施蔬菜是正确的选择。”张智发感叹道,“现在政府的扶持力度大,如果自己建一个大棚得十几万元,等自己老了,外出打工再回来,哪能投资得起?”他这两年的好效益,也带动了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延川县今年上半年完成新建和改造设施大棚780亩。截至目前,该县蔬菜瓜果产量稳步增长,菜农经济效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