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外形像滑冰鞋的铁制物品,名叫“脚码子”。它的底部是一个长方形的铁齿,上面是一个简易踏板。这是红军当年爬雪山使用的防滑装置。它伴随着红军战士翻越了终年积雪、人迹罕至的大雪山。而今,它作为国家的一件珍贵文物陈列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展览大厅里。
1935年6月,经过飞夺泸定桥的激战后,中央红军继续北上,与已进入岷江流域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当时,红军面临着三种选择:东路是交通要道,由国民党川康边防军和中央军胡宗南部重兵把守,如果走东路,红军将会陷入难以预料的极其危险的境地;西路是藏区,路途遥远,要穿过一条200多里的大峡谷,且没有粮草供给,难以生存;正前方,挡在红军面前的是高高耸立连绵不断的雪山,这是一条近路,但当地人称它为“死亡之山”,在蒋介石看来也是一条死路。最终,红军选择了第三条路。三路大军陆续开始了征服人类生存极限的斗争,红军战士先后翻越空气稀薄、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夹金山、梦笔山、打鼓山等20座大雪山。这些雪山到处是耸立的岩壁,陡峭的山峰上没有道路,下了雪,刮了风,就会结成又厚又滑的冰层,翻越时一不小心就会摔进万丈深渊。
为了获取过雪山的经验,红军组成几个工作组,走访了当地见多识广的长者和一些时常上山的猎户。红军从他们那里了解到,有一种爬雪山的铁制工具叫脚码子,对防滑非常管用,但当时没有铁匠,红军大部队只能从猎户手中换得仅有的几副。在藏族人民的帮助下,红军战士们找木棍借力爬山,依靠吃辣椒、喝烈酒来御寒壮气,做好了爬雪山的准备。
开始行军时,战士们用一根木棍支撑着,顾不上寒冷,紧跟着大部队往山上爬,但越往上爬越感觉呼吸困难、头晕目眩,两脚又酸又软,即使这样,大家也一刻都不敢停。6月的雪山是一年当中气候变化最为剧烈的时节,山上山下气温相差几十度,一过中午天气骤变,先是大雾,随后是毛毛细雨,转眼间便是漫天的雪花。红军战士穿着单薄的军衣,根本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他们的脸上身上就像无数把尖刀剐着,冷得浑身打战。前面开路的战士穿着藏民送的脚码子一步一停,一步一喘,顶着饥饿和寒冷的侵袭,冒着冰雹和风雪的打击,在雪上挖着踏脚孔,后面的同志沿着前面战士踏出的小路往上爬。快到山顶时,突然狂风怒吼,鸡蛋大小的冰雹雨点般打来,有的战士瞬间跌人深谷,有的战士滑入雪坑甚至被冻住,永远没有再站起来,大雪山就这样无情地夺走了许多红军战土的生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红军战士们相互搀扶着,拼着全身力气同残酷无情的大自然搏斗,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克服千难万险,依靠着脚码子一步一步走出了雪山,来到了陕北。当我们站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展览大厅里凝视着这副铁锈斑驳的脚码子时,它已经成为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