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群众正在“共享餐厅”用餐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管理让居民办事更便捷 城区主要广场设立志愿服宣传点 ●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城市云脑”为城市治理提供全方位数据沉淀和分析辅助 本报记者 樊小帅
经济飞速发展,基层社会治理不断迎来新的挑战。
如何将建设发展的宝贵成果延续固化下来,真正形成常态、实现长效、普惠于民?如何切实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能力,更好更快更加精准地回应民生新需求、满足群众新期待?如何告别政府“独角戏”,让群众自发自愿关心行动起来,协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在实践中发现、在思考中创新、在探索中破题——
宝塔区清晰地认识到,必须瞄准群众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载体,让基层社会治理“接地气”“葆生机”;必须充分调动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必须推动治理模式由单一向多方、由分工向协同转变,真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在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同时,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奔着问题去、盯着难题改,推出融合社区、信用街区、掌上家园、智慧乡村、新时代十个没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模式和做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升级。”市委常委、宝塔区委书记刘景堂说。
暖心社区 社区变成真正的市民之家
“走进这里,就像是走进自家的大门一样!”11月14日中午,70岁的居民雷进周正在凤凰山街道北关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晒太阳,他这样评价建在小区居民“家门口”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近年来,宝塔区推进社会治理,把融合作为手段,智慧作为方向,乐享作为根本,融合党建、政务、医疗、城管、文化、体育、教育等多重业务职能,引入信息化手段,着力打造智慧社区,推进以社区服务站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服务网点为补充的综合性和多功能“融”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原来色彩单一的党群服务中心穿上了五颜六色的“新衣裳”,服务群众的定位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接地气,也越来越受群众欢迎。
走进北关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大门,“家”的温馨迎面扑来。这里布置简单又用心。大厅是网格服务管理站,工作人员正热心接待前来办事的居民;其他功能部室很热闹,有的居民在下棋,有的在做健康理疗;在文体活动室里,爱好书法的大伯在这里挥毫泼墨,几位大妈则在低头专心织绣,洋溢着家的温馨……
“之前住大院很热闹,大家白天是工友,下班是邻居。后来退休了,搬进了高楼,原来的老伙计都难得一见。党群服务中心修好了,只要一有空儿,我们就到这里聚聚,感觉很开心。”79岁的小区居民李文民说。退休后,李大伯的爱好就是和老邻居到党群服务中心下下棋,聊聊天。
在宝塔区,像北关街社区这样设立了党群服务中心的社区还有很多。党群服务中心已成为宝塔区推行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缩影。它们不仅为社区群众活动提供场地和设备等服务,还有的已经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梦工厂”。
如果说,党群服务中心是群众的“精神家园”,那么共享餐厅的投入使用则让社区群众在心灵得到慰藉的同时也让味蕾得到了满足。71岁的任丁峁老人,家住在南市街道南关街的小区里,社区在新闻宾馆建设的共享餐厅,让他在家门口就可以吃到便宜、爽口、丰盛的饭菜。
“这里的饭干净卫生、价格便宜、饭菜可口,给我们老年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任丁峁告诉记者。
“人老了,最恋的是家,最怕的是孤单,此次南关社区的共享餐厅为老年人、环卫工人等七类人群提供午餐服务,只需5元就可以享受四菜一汤的助餐服务,今后我们将在‘共享餐厅’的运营上继续努力,把服务质量和饭菜质量进一步提升,让社区群众吃得满意,吃得放心。”南关社区主任哈明化说道。
除此之外,记者在桥沟街道东苑社区、万花山乡光华社区共享餐厅见到,各餐厅在营业的同时,还推出了营养药膳和老中医健康诊疗、环卫工人休息饮水等便民服务。
今年以来,宝塔区将市政府确定的办好15个社区共享餐厅列为“民生十件实事”之一,着力打造“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多元化参与”的亮点服务品牌,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借助大中型餐饮服务企业良好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参与共享餐厅的建设和运营。目前,已建成7个,其余正在建设当中,预计本月底前投入运营。
何止共享餐厅。按照市政府民生“十件实事”总要求,宝塔区还推行了“融社区、智社区、乐社区”建设工作,试点启动实施5个城市街道“融合、智慧、乐享”社区建设,积极构建了“15分钟生活圈”,通过社区对辖区内的公共资源、基础设施以及居民需求进行摸底,并在各小区公布“15分钟生活圈”示意图,让广大居民步行15分钟,就可以享受到社区教育、医疗、养老、健身、购物、文化等便民服务,让基层社会治理更有维度,城市更有温度。
“通过提升社区综合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畅通服务社区群众‘最后一米’的问题。”宝塔区政府副区长周莉说,通过智慧社区和融社区等措施,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区志愿者的优势和整合辖区各类经营性、公益性、福利性公共服务资源,实现社区居民与社区的良性互动,让社区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十个没有”让平安之花开满圣地 “一无群体上访案,二无消防之隐患,三无恶性刑事案,遵纪守法保平安……”11月14日下午,在宝塔区杜甫川社区内,72岁的退休干部折复荣正在为社区群众说快板《“十个没有”谱新篇》。
“如今的生活真是好,日子过得美滋滋。”折复荣通过自编的快板来表达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后的喜悦,赢得了围观群众的阵阵掌声。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宝塔区通过“一个前移、两项代理、三类会议”的创新举措,即信访阵地前移、接访力量下沉、工作重心下移筑牢源头治理“奠基石”,大力推行信访诉求代理、网上信访代办工作,线上线下联动让群众少跑腿,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联席会议和听证评议,有效化解了一大批久拖不决、久诉不息的信访积案、难案和“三跨三分离”案件,切实把“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落实到工作实践中。
“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信访问题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近年来,我们秉持‘与时俱进、创新方法、多措并举、源头治访’的工作理念,大力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建设,牢牢抓住源头化解这一关键,将大量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控制在区内、化解在当地,信访形势持续向好,信访秩序日益规范。”副区长、市公安局宝塔分局局长孟小钧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16年开始,宝塔区围绕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大力开展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建设行动,充分体现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时代特征。
“以治安问题为主,结合精神文明、行业管理等方面,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树立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创建活动带来的好处。”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武润洲说。
延百集团百货大楼位于延安市中心街黄金地段,营业面积1.8万多平方米,员工900多名,是我市一个高端百货商场。
在商场一个安全出口处,记者看到顾客三三两两地走进走出,还有七八人正在等电梯。公安宝塔分局凤凰派出所的执勤民警正在执勤巡逻,每一轮排查过后,他们都要到商场监控室去查看,确保安全检查无缝隙、安全覆盖无死角。
“平安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商场也制定了‘十个没有’目标,我们努力做到商场安全零事故、商品质量零投诉、商场没有安全隐患、没有顾客欺诈、没有不公平竞争、没有监控盲点等。”延百集团百货大楼总经理刘莉莉介绍说。
此外,宝塔区还建立了“科技化、网格化、社会化”防控体系,新建高清探头800余个,协调安装社会视频监控3万余路,视频破案率达到75%以上。同时,推行多警种联勤、联动,组建了8支二级巡逻队,发生重大警情5分钟封锁城区主要路口、10分钟对全区实施警务控制。
“每天送孩子上学时都能看见学校周边巡逻的民警,放学时段,在孩子必经的路口都能看到执勤交警,附近的路口安装了很多摄像头,这些措施让我们家长感到很放心……”11月13日早晨,在宝塔区杜甫川小学门口,送女儿上学的张女士说。
同时,通过“十个没有”建设受益的还有枣园街道办。该街道办通过党建先行、规范管理体制、加强道德修养、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和提升工作质效等措施,不仅让枣园社区率先成为“无毒社区”,也让枣园村成功创建了省级文明村组,并且今年实现了零上访;庙沟村则被评为“全省美丽宜居村”,枣园街道被住建部评为“全国最美宜居小镇”,可谓收获满满。
“78年前,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十个没有’反映了延安当时良好的党风、政风、民风,使延安成为众多进步青年、仁人志士向往的革命圣地。进入新时代,我们推进‘十个没有’平安建设,就是要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搭建载体,让‘十个没有’在新时代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实践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乔震说。
奋进新时代 文明新实践
“各位叔叔阿姨,请大家排好队,不要着急,慢慢来。今天我们响应社区号召,上街为各位义务理发,祝福你们快乐幸福,安度晚年!”近日,“发记沙龙”理发店的志愿者们在凤凰广场开展爱心活动,义务为60周岁及以上老人免费理发。
“我们将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以实际行动发挥自身的光和热,零距离服务基层群众。”同时,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上,该镇中心小学、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代表表态发言,表达了他们将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让群众真正受益。
从去年11月份开始,宝塔区以“学习贯彻党的新思想、丰富延安精神新内涵、服务乡村振兴新实践、培育奋发有为新市民”为总目标,突出农民主体,筑牢农村阵地,积极探索“三种模式”、搭建“五大平台”、推行“五步工作”、推进“六大文明”,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全区36个文明实践所和124个文明实践站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同时确定河庄坪、冯庄、凤凰办和宝塔办4个文明实践所和8个文明实践站开展试点工作。
文明创建共同参与,文明成果人人共享。每月的9日、19日、29日,走在宝塔区的各大广场及十字路口,随处可见文明志愿者在为来往的市民和外地游客提供热情的服务。自今年3月9日开展“逢九”全民志愿服务日活动以来,吸引了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志愿者们通过做文明交通引导员、全民医疗保健宣传员、勤俭节约倡导者,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精神”成为引领城市文明“新风尚”。
延安同济康复医院副院长陈友民在参加了“逢九”志愿者活动后,特别有感触:“我们主要普及健康知识和常见病的诊治,这种健康普及宣传教育志愿者活动,将来医院还会持续做下去,特别有意义。”
如今,无论是城市、农村,还是各行各业,随处可见文明实践志愿者的身影,这已成为圣地延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志愿者队伍蓬勃发展,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据了解,宝塔区共有志愿团队241个,注册志愿者10.4万人,建立了一批留在农民身边不走、专门服务农民群众的志愿团队,涌现出了延安供电系统“张思德便民服务队”、王家坪社区“红五星志愿服务队”、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小天使志愿服务队”、甘谷驿“甘红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品牌。
文明实践,旨在文明,贵在实践。“宝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充分发挥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示范作用,让志愿者沉下身子,走到基层、走近群众,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常延丽说。
探索不辍 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锁定问题,靶向施策。近年来,按照“市区一体、市区融合,服务市区、保障市区”的理念,该区紧紧围绕建设“干净、安全、有序、活力”现代城市的一个总目标,开展以物业管理改革和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双改”为切入点的城市有机更新,推行精细化、智能化、标准化“三化”管理,立足实际实效,突出实用实战的“四实”理念,深入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环卫市场化改革,一体推进融合社区创建、厕所革命样板、垃圾分类示范、数字治理创新、市容细微整治+背街小巷改善“5+1”专项行动,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城市“12345”现代治理体系初步显现。
有着十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凤凰山街道党工委书记侯忠军对记者说,“12345”工作模式是宝塔区的创新探索,深处其中的基层干部、社区群众感受最深的是,它高度契合了基层实际,直击基层工作的堵点痛点难点。
社区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信息不对称、沟通不及时,是基层工作的一大“陈疾”。该区借鉴全国各地城市管理经验,博采众长,组建了首个县区级新时代城市数字治理融合指挥中心,精准打造了一个“城市云脑”作为“融指中心”的总平台,将人工智能、视频巡查、全民城管、阳光政府、数字宝塔等信息系统以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脸的形式进行连接,进行数据分析、答复监管和形势预判,有效打破这一壁垒,形成了创新方案。这恰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的要依靠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的要求相吻合。
同时,通过机制融合、智能融合、全民融合、市区融合、开放融合“五大融合”机制,把涉及城市治理的城市党建、防火防汛、公共安全、文明创建、特色产业、有机更新等城市治理方面的智慧资源进行有机融合,让城市治理从相“加”迈向相“融”,发挥1>N的融合效应,构建了基层城市治理的生命共同体。
创新工作模式,丰富服务内容。结合“一岗双助”试点推进“客服管家”,对老弱病残等群体提供“一对一”上门服务,以服务方式创新促进物业管理水平提升。计划三年内,让346个老旧小区实现美丽蜕变,让山体生态修复、城市绿化美化、街区小区改造、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城市“硬指标”与物业管理、智慧社区等城市“软服务”双提升,助推城市可持续发展。
如今,一件件实事落地,既是群众心中的一个个“计分器”,也折射出宝塔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良好成效。“期盼在哪里,服务就伸向哪里,我们将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首善宝塔。”区委副书记、区长苏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