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四青
“不用多部门跑了,不用多交资料了,办事很方便。”近日,在为民服务大厅门口,刚刚办完事的市民韩冰对记者说。走进为民服务大厅,记者看到前来办事的市民凭身份证抽完号后,等待期间可在大厅内休息、喝水。大家全然忘记了大厅外的阵阵寒意,人性化的服务让人倍感温馨。
2018年以来,市行政审批局通过建立“六个一”(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一个部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形成了集中审批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的“延安模式”,让项目建设单位实现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使企业满意度和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
“与其他城市相比,延安给出了我们最快的审批速度。‘延安速度’给了我们的最大实惠。”中防联博投资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延安市区中心街地下城市综合体项目负责人耿振铭说。从3月15日项目启动到5月30日拿到施工许可证,中心街地下城市综合体项目只用了75天,而优质、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是该项目快速推进的“幕后推手”。“审批速度加快了,也让我们的主要施工期避开了旅游高峰期和降雨期,预计会使整个项目提前半年投入使用,由此节省下了大量劳动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耿振铭说,“这反映出延安营商环境的明显改善,让我们这些外地企业人心里感到暖暖的。”
审批速度的加快,离不开申报材料的减少。“企业开办申报材料由23件压减为10件,全流程审批1个工作日办结;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申报材料由14件减少到5件……”市行政审批局负责人说。
据了解,为破解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的堵点、难点,2018年9月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建成“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用“一张蓝图统筹项目”,促进项目生成提速。同时,建成运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让“一个系统统一管理”,由此实现了项目网上申报、网上办理,数据入库、信息共享,全程留痕、跟踪监督。
为解决“多头跑、门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的难题,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实行“一个窗口提升服务”,在为民服务大厅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区,所有项目审批事项全部实现无差别受理,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材料网上流转、统一窗口出件”,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在一个专区、一个科室闭环式办结。同时,实行“一张表单整合材料”,通过“减、放、并、转、调、集”多措并举,做到“一事项一表单”,一次申报不同审批阶段材料共享共用,解决了材料多头申报、重复提交等问题。
“我们申请办理红色文化小镇、酒店、住宅等4个项目审批手续,所有的项目从备案到取得5证,只用了62个工作日。”延安万达城项目工作人员张军说。据了解,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前其他城市同类型项目相比,该项目审批时间缩短了3个月。
记者了解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从120个工作日的基础上平均再压缩20个工作日,政府投资类和企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再压缩17%、42%,项目全流程审批分别在100和70个工作日办结,高于现阶段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程目标要求,真正实现了便民利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