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治的乡村巷道 ●形式多样的蜂蜜产品 ●今年的金丝皇菊迎来丰收 ●颇具特色的圪崂民宿院落 通讯员 窦可军 本报记者 常青
虽然已至冬季,但提起今年的丰收季,黄龙各处的农民朋友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在瓦子街镇偏石村,百亩高山金丝皇菊一片丰收景象。在该镇的小寺庄村,大闸蟹养殖基地也格外热闹。养殖户刘岐军正在池中忙碌地往外捞蟹。成熟的大闸蟹个大、背青、腹白,挥舞着硕大的蟹螯举着两只大钳子……这一幕幕是黄龙县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动例证,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黄龙县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新时代“三农”工作,以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农业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建设农业强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了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开创了“三农”工作新局面。
1 村庄“颜值出众”、产业多元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起点、新征程。黄龙县委、县政府突出产业脱贫,狠抓生态旅游,优化产业结构,加大项目建设,在全县建成了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7个乡村振兴示范点,有力带动全县乡村振兴。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在黄龙大地徐徐展开……
走进石堡镇梁家河村,整洁干净的乡村小道两旁,鳞次栉比地排列着徽派建筑小院,门前是碧波荡漾的荷花池。“村在景中建、人在绿中走”“早知有黄龙,何必下江南”的俗语再次得到印证。据了解,梁家河村外修“高颜值”、内炼“好气质”。该村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基准,打造高端民宿建设,包装项目7个,项目总规划投资1800万元。项目前期手续全部办理到位,已完成投资125万元,改造房屋89户,发展水产、中蜂、苹果、餐饮等长短结合产业,户均增收3000元。
白马滩镇的尧头村和圪崂村如诗如画,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让每个来过的人都梦牵魂绕。村落依偎着山峦,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每一层都分布着几座古朴的院落。潺潺的山涧溪流从村中缓缓而过,清澈见底,曲径通幽,连接着家家户户。白马滩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康养、民宿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的有机统一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圪崂村则以打造精品旅游乡村为基准,包装项目6个,规划总投资680万元。目前完成投资200万元左右,最终将辐射带动80户增收8000元,其中贫困户15户,全村户均增收500元。
瓦子街镇瓦子街村以打造宜瓦小镇为基准,依托树顶漫步景区,全面布点发展服务业,打造“红+绿”旅游,包装项目7个,规划投资1701万元,涉及全镇562户农户,已完成投资641万元。建成了月季花卉苗木繁育观赏园200亩,完成拱棚建设20亩,对瓦子街村60户群众房屋开展重点整治,将全镇打造为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实现了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74户380人,户均增收1200元的致富目标。
崾崄乡崾崄村包装项目7个,规划投资417.9万元,已投资25.9万元,完成村庄绿化。该乡调整产业结构类型,以“三权”促“三变”为契机,围绕“支部+榨油坊+农户”模式,开办绿汁鲜榨油坊,生产绿色、无添加的菜籽、麻子、油葵等高品质食用油,在确保村民油料作物销路的同时,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为全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界头庙镇界头庙村以风车小镇为主题,配合农耕文化建设,培育电商经济,包装项目12个,规划投资381万元,目前投资86万元,种植千亩油葵。三岔镇党安新村包装项目12个,规划投资707.8万元,重点打造职能完备、规整统一的现代化农村。做好村名标识亮化、入村道路绿化、果菜旅融合点、居民院落、下水排放等辅助项目,实现全村48户人均1亩菜、户均50亩果的产业格局,年内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圪台乡圪台村包装项目3个,规划投资4200万元。通过当地农户土地入股投资480万元完成主题喷泉、国标游泳池、海啸造浪池、激情欢乐水寨主体建设,流转600亩农户土地,投资300万元完成连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7个功能区建设,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
2 各村乡风文明、文化多彩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黄龙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制定了规范和建设标准,从2018年开始,组织开展为期三年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提升攻坚行动,计划总投资9400万元,到2020年底使全县47个村全部达标。今年,县上确立了8个示范村,开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村,使乡风文明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走在了全市前列。
界头庙镇界头庙村村史民俗馆内布置着极具西北风味的农家土炕,陈列着退出历史舞台的农耕工具、煤油灯、马灯、织布机等斑驳的生活器具,形象地还原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界头庙村村民生产生活的场景,让人恍惚间又回到了祖辈们奋斗的岁月,感受到了独特的农耕文明。
圪台乡苜渠村村中的古树、石磨、碾盘承载着乡愁;古井和错落有致的石山盛满了乡韵;别致的木大门和干净的庭院呈现出文明乡风。家家门口都悬挂着家风家训,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风文明标语牌、好人榜和石头文化墙与村落融为一体,为这个小山村平添了许多魅力。
三岔镇党安新村村委会经过调研和多次村民大会商定,形成围绕热心集体公益、树立美德新风、参与乡村建设、环境卫生治理等九个方面的规定条例,简称“红九条”,依靠“四支队伍”一事一记、一月一核、一季一公示,在积分晾晒牌公示,给予等价值的“爱心超市”货物兑换,同时在广场的红榜上表彰公告。
8个示范村都有乡村大舞台,文艺表演常态化,并各具特色。有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方戏、有紧跟时代的广场舞、也有自编自演的小品,精彩的节目让观众掌声不断。群众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也了解到党的好声音、好政策。各村文明实践站内,共享厨房里厨具和锅灶琳琅满目。“我们吃到了舌尖上的美味,在家门口操办宴席,简单、节约、规范。”这句话是村民们对现在“过事情”的认可。村上还制定出了红白理事的标准,例如,每桌饭菜价格不超过400元,酒每瓶不超过70元等等。
截至目前,2019年全县共开展道德讲堂60余次,参与2000余人次;开展道德评议70余次,参与人员2500余人。在县级部门中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文艺志愿服务队”“科技志愿服务队”等13支特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列出志愿服务项目,按照群众点单内容进行菜单式服务。
3 农业布局优化、特色凸显 来黄龙玩,必尝“黄龙三味”,即以获地标产品的黄龙蜂蜜、黄龙苹果为代表的甜味,以中国驰名商标黄龙核桃为代表的香味,以与阳澄湖大闸蟹相媲美的肤施龙蟹为代表的鲜味。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与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带动了黄龙经济的迅猛发展、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提升也就随之而来。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有的村民已开上了小轿车,甚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也都在熟练地操作着智能手机……
近年来,黄龙县大力实施产业兴旺为主的乡村振兴战略,苹果、核桃、粮食等面积均达到近20万亩。2019年,全县大闸蟹养殖面积461亩,7个乡镇都有养殖。其中崾崄乡和瓦子街镇建立百亩养殖园区,投放蟹苗35万只,预计产值650万元。中蜂养殖近十万箱,生产蜂蜜千余吨。
面对取得的成绩,黄龙并没有放慢前行的脚步。该县将加快建设农业强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20年全县建成各类示范园区50个,实现市级园区覆盖乡镇,县级园区覆盖村组;农村清产核资全面完成,实现人均分红收入3000元;划定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8万亩,高标准农田达到4万亩,新型经营主体总数达到800个,打造产业示范基地20处,“三品一标”认证突破15万亩。农业项目库完成建设,涉农项目大捆绑,实现涉农项目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3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
昂首阔步新时代,山乡巨变起宏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黄龙全面释放发展动能、激荡发展豪情,以产业兴旺促进产业脱贫,以生态宜居打造宜居县城,以乡风文明构建现代农村,以治理有效实现旅游县城,以共同富裕建成小康社会,铺展开“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秩序、有活力、有福祉”的生动图景,奋力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