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就恋这一把把黄土
——记市水务局驻吴起县庙沟镇曾岔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袁军
    ●市防汛办为曾岔村水库投放鱼苗
    ●袁军(左二)与镇村干部查看群众农作物收获情况
  本报记者 张吉祥 王锋 
  重回魂牵梦绕的山村
 “袁军回咱吴起当第一书记了。”“什么?不可能?在乡镇干了十几年,还没干够?放着条件比咱这好的市防汛办副主任不干,回来当村官?不可能,不可能!”
  今年4月份,吴起有干部这样议论,有人还为此争得面红耳赤。
  议论在情理之中,袁军上调到市防汛办当副主任不到一年。他原来在吴起县通讯组任过组长,在吴仓堡、白豹两个乡镇担任过党委书记,长达十一年半。还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满意公务员”,被延安市委授予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因为工作突出,被提拔到市上单位。
  但出人意料的是,5月份,袁军真的带领市水务局防汛办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吴起。而且,是包扶庙沟镇曾岔村。
  提起曾岔村,吴起人都知道。这个村子是吴起县最为偏远的村组之一,也是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确保不返贫任务最为艰巨的村组之一。曾在吴起乡镇工作十几年的袁军对此心知肚明。他清楚曾岔村处在陕西、甘肃的交界处,距镇政府30多里,距吴起县城100多里,属典型的山地贫困村。山大沟深人分散、产业发展劳力少,交通条件极为不便。全村11个村民小组276户1111人散居在44.7平方公里的大山深沟里。
  但是,袁军带领市防汛办扶贫工作队进驻了这个“鸡鸣闻三省”的村子。
  为什么袁军又回到吴起,又走进大山深处,走进被贫困紧紧围堵的村组,我们能从他11月20日发表在《延安日报》上的《苹果红了》一文找到答案。
  文中这样写到:“金秋十月,穿行在地处子午岭北麓的吴起县白豹镇的山山峁峁上,一颗颗红彤彤的苹果就像是一个个红灯笼、红玛瑙挂在树上,压弯了枝头,芳香扑鼻而来,让人垂涎三尺。我曾在白豹镇任党委书记,它令我魂牵梦绕。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还有淳朴憨实的父老乡亲们都让我牵肠挂肚,铭记心怀。我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们,依靠种植山地苹果把日子过得红火起来。”
  “就想干点实事,对得起生咱养咱的这块土地。”陪同记者前往曾岔村李左湾村民小组的路上,袁军笑着说。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怎么扶?袁军心里有数。
  袁军提出,聚焦“党建聚力、产业立根、乡风铸魂”目标,按照“六个精准”“八个一批”的措施,聚集“两不愁三保障”,扎实推进“三比一提升”,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将曾岔村建成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村风美的新农村。
  具体措施,袁军也有。一是通过移民搬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代际相传;二是通过危窑危房改造,解决群众住房安全;三是通过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解决群众生活质量问题;四是通过安全饮水的实施,解决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五是通过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完善,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六是不遗余力地发展山地苹果等主导产业,巩固脱贫攻坚长期有稳定收入;七是通过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变“贫困户”为“护林员”,多方增加其收入;八是通过金融扶贫,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缺少资金的问题;九是通过扶技扶志、扶智扶德、移风易俗,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脱贫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十是通过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十一是通过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障……
  明确了目标,确立了具体措施,剩下的就是实干。袁军这个工作上有名的“拼命三郎”最不缺的就是实干精神。
  还是让我们看一组数据吧。短短的6个多月,围绕前面所述的十一项措施,曾岔村已完成易地移民搬迁31户88人,入住率100%,危窑危房改造安置13户27人,分散安置59户167人。解决了59户167人的饮水安全,安装净化水设备39台;先后完成通村、通组柏油路26.3公里,通村、通组砂石路12.3公里;解决了38户僻远农户通电问题,电网改造89户;整治高标准农田500亩,治沟造地360亩;高标准维修改建了村党员活动阵地,打机井1眼;贫困户发展山地苹果31户245亩,养殖业及小杂粮种植28户,补助扶贫资金13.6万元;向6户养殖产业大户金融扶贫小额贷款19万元,互助资金贷款24户31万元;完成山地苹果旱作技术坑水施肥项目500亩;劳动就业5人(护林员2人、卫生员3人);生态效益补偿23户66人,年兑现资金145747元;义务教育扶贫26人,基本医疗扶贫享受67户165人。目前,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这一目标,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5%降至现在的0.9%,曾岔村实现了“村出列、户退出”。
   幸福是干出来的
  提到驻村帮扶取得的成绩,袁军满脸感激。
  “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栓林和我们防汛办的张主任、白主任及单位同事都全力支持,到目前,我们已直接投入和引进、协调项目资助262万元,基本完成了11项重点工作。这些都是领导和同志们关心的结果。”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更多的是谦虚。
  袁军在驻村笔记里这样写到:“5月27日,张栓林局长、张雄福主任带领班子成员来到曾岔村,为老百姓送来急需的价值4万元的果树环切、修剪工具、农药和喷雾器,现场慰问了方登凯等4户贫困户,送去了米、面、油各1份,并召开了镇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座谈会,了解村情民情,会商帮扶计划,还为4户贫困户落实了每户2000元的临时救助。”
  “袁军帮扶咱们曾岔村谋得远、干得实。短短的几个月干了很多事。”曾岔村党支部书记方畴峰感激地说。
  感激的不仅仅是村支部,村民提到袁军没有不称赞的。群众感激的背后是一件件、一桩桩为群众解决的实事。
  针对曾岔村有4座水库坝,防汛形势十分严峻的实际,6月8日,袁军结合行业帮扶优势,为镇村采购了5万元的防汛物资。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向县委组织部协调争取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经费2万元,弥补了村上开展活动因资金不足的问题;向县扶贫局协调争取资金46万元,新修砂石路4.6公里;协调县水利队争取资金56万元,为村部打机井1口,解决了村部及附近3户群众的饮水难问题;投资30万元,对村党员活动阵地进行了维修改造,提档升级,完善配套了各功能室软硬件建设和制度建设、文化建设,被镇党委确定为党建示范村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示范点;在市水务局领导支持下,积极赴省、市协调移民资金54万元、抗旱资金50万元、水毁修复项目资金40万元,共144万元项目资金,使曾岔村党员活动阵地,山地苹果坑水施肥等重点扶持项目得以顺利推进。6月26日,召开庆七一表彰大会暨扫黑除恶培训会,筹资1.2万元,对村上评选出的产业大户、脱贫之星、“好公婆”“好孝子”、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了表彰,对4名困难老党员进行了慰问。组织讨论了村规民约,并就防汛工作、产业扶贫、对“两不愁三保障”进行大排查、大走访、数据大清洗、大整改进行了安排部署。
  从7月4日开始,聚集“两不愁三保障”,扎实推进“三比一提升”,对贫困户进行入户大走访,完成了数据更新、排查、“回头看”“回头改”工作。使贫困户梁永勤住房问题得到县上领导高度重视,现场办公就地安置,补助9万元为梁永勤新修平板房3间。
  重阳节前夕,协调县慈善协会,在曾岔村开展了“爱心慈善捐助+健康扶贫+扶志扶智+政策宣讲”助力脱贫攻坚活动,现场向67户贫困户,每户发放米、面各1袋,被子各1套,价值2.2万元。邀请民营企业家崔江凯为“爱心超市”捐款1万元,邀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康全鑫就扶志扶智扶技扶德进行了宣讲,陕北说书志愿者吴占旺向村民就扫黑除恶、精准脱贫进行了宣讲。邀请县医院10名医生现场向村民进行义诊,现场免费发放常见病药品6000多元。11月14日,为壮大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袁军协调,向曾岔村4座水坝投放1万余尾鱼苗。两年后将有15万元左右的产值。
  以后的帮扶工作怎么做?袁军驻村日记里这样写着:“目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攻城拔寨、爬坡过坎、决战决胜的关键期和倒计时期,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挑起担子,扛起责任,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摒弃‘守摊子、混日子’的‘太平官’意识,当好群众的‘领头雁’,调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既富‘脑袋’,又富‘口袋’,既摘‘穷帽’又拔‘穷根’,坚决破除‘等’的观望思想,‘靠’的依赖思想,‘要’的功利思想,不做脱贫致富的局外人、旁观者、过路人,而要做脱贫致富的破题人,推动者,实干家。”